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

2018-05-04 11:20黄锦辉史晓新廖文根朱党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河湖生境鱼类

黄锦辉,赵 蓉,史晓新,廖文根,朱党生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021)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1]。河湖水系是洪水的通道、水资源的载体、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空间的主动脉,在流域、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及经济发展布局中发挥主骨架的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河湖空间保护及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湖生态系统出现了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境阻隔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保护与修复的形势异常严峻。

评价表明[2],我国生态较良好河流主要分布于长江区、珠江区及北方大江大河源头;南方部分河流由于高强度的水电开发导致河流生境阻隔及鱼类资源衰减问题严重,松辽、海河、黄河和西北诸河等北方河流主要由于缺水和水污染加剧导致河流生境萎缩和生态系统恶化;淮河和太湖流域突出的水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水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功能丧失;松辽平原、黄河中下游、淮河湖泊及西北内陆河河谷等湿地因生态水量不足及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而萎缩退化严重。我国水生态状况总体呈恶化趋势,并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的原则与思路,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生态系统特点,系统开展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1 保护与修复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1)总体思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树立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理念,统筹考虑河湖水体等水域空间、水源涵养区陆域空间以及行洪、蓄滞洪区等水陆两栖空间等不同类型水生态空间的交错关系及特点,加强陆域水源涵养区、调蓄洪水区、水土保持区及水域重要鱼类栖息地等的生态保护,开展水陆交错带河湖岸带区的植被建设、湿地生态修复及亲水景观构建。重点针对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境和生态功能受损的河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通过对江河湖库保护区、保留区等源头区实施以水源涵养为主的水量保护,对开发利用程度较大的受损河流实施以自然形态及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对珍稀、特有鱼类栖息地实施以生境保护与营造为主的生态建设,有序实现河湖修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2)措施类型。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涉水工程建设运行所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水环境恶化、河流阻隔及形态改变、湿地退化鱼类生境萎缩及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进行措施布局。措施类型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河岸带及湖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等6大类,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具体类型及要求

(3)总体布局。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要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采取预防保护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根据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及水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分区施策,提出我国不同区域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布局及重点方向。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3],重点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等实施林草建设、退牧还湿、封育保护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因地制宜推进松花江区、海河区、淮河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太湖区平原河网水系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及城市活水工程。实施京津冀“六河五湖”生态修复治理,东北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湿地、长江经济带沿江湿地及湖泊湿地、黄河中下游沿河湿地及河口湿地、淮河洼地平原湖泊湿地、滇中高原湖泊湿地等重要湿地的生态补水与修复,维护重要湿地生态功能[4]。针对长江、松花江、黄河上游、中游及河口区不同类型鱼类全面开展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实施中华鲟拯救行动和长江江豚保护计划,开展珍稀保护鱼类增殖放流,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湖泊和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黄河区重污染支流汇水区等河湖内面源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湖生态空间,改善重要河湖生态环境。继续实施西北生态脆弱河流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的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脆弱区绿洲生态及尾闾湿地。

2 各水资源一级区主要河湖生态问题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水资源一级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强度和河湖生态问题差异较大。松花江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和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和北方低温冷水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存在水体污染、湿地萎缩、鱼类生境破坏等生态问题。

(1)辽河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能源基地,涉及我国辽中南优化开发区,区内城市密集,主要存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河流断流、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

(2)海河区涉及我国京津冀优化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区内洼淀和蓄滞洪区等洪泛湿地众多,主要存在水量短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和湿地萎缩等问题。

(3)黄河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人口密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量短缺、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黄河区也是我国“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上中下游分布不同类型湿地,特有土著鱼类具有重要保护价值。流域存在生态水量短缺、水污染严重、湿地萎缩、鱼类资源衰退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4)淮河区是国家粮仓和能源基地,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区内库塘、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恶化问题突出。

(5)长江区在我国宏观经济战略格局中占重要地位,其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调水水源地,区内分布数量众多的国际、国内重要湿地及重要的珍稀水生生物生境,但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及功能减弱,梯级电站开发导致主要鱼类生境破坏严重及物种资源衰退。太湖流域为典型的平原水网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近50年来围湖填河、超规模养殖等开发强度高,引发湖泊萎缩、水质恶化及湿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6)东南诸河区水资源较丰富,平原区河网较密,沿海开发程度较高,分布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存在天然湿地萎缩、湖库富营养化严重、河流下游及沿海区域水质恶化及生境阻隔等生态问题。

(7)珠江区水资源条件总体较好,属我国华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和水生态压力较大,存在局部河段水污染严重、河流生境破坏、湿地资源退化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8)西南诸河区水资源丰富,整体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生态环境脆弱,局部区域天然湿地萎缩、生境恶化。

(9)西北诸河区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存在河湖萎缩、天然绿洲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沙漠化及生态系统日趋失衡等问题。

3 分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措施

在梳理各水资源一级区自然生态条件、生态功能定位及生态系统特点、充分识别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涉水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胁迫效应的基础上,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总体目标,提出各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目标,按照上中下游或不同生态区域构建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布局。

(1)松花江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上游山区水源涵养保护和中下游平原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为重点,开展嫩江、第二松花江、额尔古纳河等干支流河源区水源涵养;实施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山前台地平原灌区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植被缓冲带;实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等区的重要湿地修复,开展莫莫格湿地、查干湖湿地、扎龙湿地、向海湿地等重要湿地补水工程;实施冷水性鱼类天然生境保留河段保护,开展生态调度满足鱼类繁殖期、越冬期及洄游通道生态水量,开展涉及敏感生境的哈达山、北部引嫩等水利工程鱼道建设,建设嫩江、松花江、汤旺河及珲春河等河流增殖放流工程;实施大庆市、哈尔滨市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城市河段、支流口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河段开展河岸带修复、河道清淤、河床底质及湿地保护等系统治理。

(2)辽河区。坚持“协调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的原则,以河流功能恢复和湿地修复为重点,实施辽河干流、浑太河、东辽河、浑江、大小凌河等河流源区水源涵养、河岸带修复、河道清淤及人工湿地建设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改善河流水环境并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实施大凌河河口湿地补水工程,修复卧龙湖湿地、老哈河小河沿湿地、乌力吉木仁河荷叶花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生态良性循环;针对河口区鱼类资源洄游通道受阻及鱼类资源损失问题,对辽河干流双台子河河闸开展鱼道改造,在辽宁省浑河、太子河上游、大凌河等河流实施鱼类增殖放流,以逐步恢复鱼类资源。

(3)海河区。坚持“综合保护、复合修复”的原则,以水环境改善、河流及湿地生态功能恢复为重点,实施京津冀“六河五湖”生态修复治理,通过河湖连通、生态水量调度、水源涵养保护等,建设“六河”生态廊道、拓展五湖生态空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生态保障[5]。重点实施太行山西南部山区等源头区水源涵养工程;实施平原区生态退化河流的河岸带绿化和生态护岸工程;对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等重要湿地进行生态补水及修复与重建;构建北京城区水系、天津市海河水系及河北省现代水网等水系连通工程;针对城区河段开展滨河生态带及亲水景观建设,对部分常年断流支流河道开展“以绿带水”工程建设。近期先行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为推进“六河五湖”其它河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4)黄河区。坚持“协调保护、量水而行、分区施策、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水资源条件为约束开展适度修复。重点开展黄河三江源及重要支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将黄河玛曲以上河段及黄河干支流特有土著鱼类重要栖息地划为生境保留河段,限制开发,对黄河干流龙羊峡以上及支流湟水、大通河、伊洛河等水电梯级开发造成栖息地严重破坏的河流或河段实施河流连通性恢复及重要生境修复工程;对黄河干流宁蒙河段、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小浪底以下河段和汾河、渭河等沿河湿地及黄河口淡水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及修复工程,加强乌梁素海、红碱淖及青海湖等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推进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城镇河段河岸带修复和滨河景观建设;对重污染支流入黄口、湖泊水库、泉域等重点区域实施河湖水系系统保护工程。

(5)淮河区。坚持“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的原则,以水环境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实施主要江河及其支流源头区、引江济淮清水廊道及部分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建设;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为重点,开展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沿线调蓄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环湖沿河生态带;开展淮北平原区湖泊湿地及河口滨海湿地引水补水及修复工程,实施退圩还湖及湖岸植被修复;实施淮干、怀洪新河、沙颖河、沂河等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盐城、扬州等城市水系连通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干支流沿岸城镇河道及重要水库的系统保护和治理工程,开展河道湖泊清淤、河湖岸坡生态整治及滨河绿化等。

(6)长江区。坚持“保护优先、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开展长江源区及重要支流源区水源涵养;开展重要湿地、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群、赣江、汉江、岷江等河流中下游受损湿地保护与修复,推进巢湖、滇池、鄱阳湖、横江威宁草海等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开展长江上游、中游及河口区不同类型鱼类生境保护与修复,实施中华鲟拯救行动和长江江豚保护计划,开展珍稀鱼类增殖放流[5];实施汉江中下游、洞庭湖湖区及巢湖湖区等主要城市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开展污染严重城区河段河道清淤、生态护坡及滨河植被景观建设等系统保护与治理;进一步协调江湖关系,开展三峡库区支流及环鄱阳湖、洞庭湖及巢湖支流系统治理,以改善三峡库区及上述湖泊的水环境。

其中太湖流域坚持“保护优先、重点治理”的原则,以上游入湖支流水质保护和下游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开展保护与修复。加强太湖上游地区源水保护,实施滆湖、长荡湖、阳澄湖等重要湖泊水生态综合治理,推进健康河湖生境构建;实施太湖湖区生态清淤、湖滨带湿地修复,对主要入湖河道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确保优质清水入太湖,推进环湖河网水系生态改善,构建环湖绿色廊道;实施运河水系以及河网地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改善区域河网水质;实施太浦河、淀山湖等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以保障上海等城市饮水安全并修复河湖生态环境。

(7)东南诸河区。坚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实施新安江、闽江、晋江及九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源区水源涵养与保护;开展中上游平原区河网水系及沿海岛屿重要水域、城镇河段河岸带修复及系统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状况;实施闽江及九龙江沿江河湖湿地、漳江河口及泉州湾河口等重要沿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沿海平原区域水系连通,实现城市活水,修复河湖生态环境。

(8)珠江区。以建设“绿色珠江”为目标,构建“养源、清廊、净网”的生态保护战略格局。“养源”指重点在珠江源、东江源等江河源头水及水库水源涵养区加强水源涵养能力。“清廊”主要针对河岸生境受破坏的部分城区段进行河岸带生态修复,建设河流生态廊道;针对水量不足、水质下降的湖泊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水体交换和自净能力,恢复湖泊生态功能;针对河流连通性受阻问题,实施河流连通性恢复、生态调度及栖息地保护等措施,促进河流生境恢复。“净网”主要对珠江三角洲、粤东诸河等河网区严重污染河流开展多元立体的水生态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并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9)西南诸河区。遵循“保护优先、适度修复”的原则,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重要河流源头区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和天然林保护;重点实施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红河等重要河流及部分城镇河段的河岸带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开展三色湖、拉萨河拉鲁湿地及部分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对西南水电开发基地的澜沧江、怒江等河流有序推进鱼类生境保护与修复,采取天然生境保护、鱼类“三场”保护等及鱼类增殖放流措施,保护鱼类栖息环境并恢复鱼类资源。

(10)西北诸河区。按照“保护优先、适度修复”的原则,开展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河、黑河等重点河流源区的水源涵养;重点恢复河谷林草湿地、塔里木河和黑河下游湿地,构建湿地保护与荒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生态治理体系;对部分生境阻隔河流建设过鱼设施,恢复生境连通性;实施主要河流城镇河段及青海湖、博斯腾湖、达里诺尔湖、黄旗海、岱海等重要湖泊水生态综合治理保护,恢复河湖生态功能。

4 结论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契机,水生态空间管控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提出了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框架的我国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格局,探讨研究了分区重点和方向,提出了系统的治理措施,以期指导我国不同区域科学有序开展保护与修复。建议今后重点加强分区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先期试点实施重点区域和重要河湖的生态修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推广实施效果好的先进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按照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形成城乡及不同部门的联动效应,稳步推进良好河湖生态格局的构建,努力建设河畅水清、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

[1] 陈雷.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中国[J]. 中国水利, 2016(06): 1- 2.

[2] 水利部.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水资源函〔2017〕191号)[R]. 2017.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Z]. 2016.

[4] 农业部.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R].

[5]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R]. 2017.

[6] 蒋文清, 李娜. 济南南部山区水生态保护措施探索[J]. 山东水利, 2015(11).

[7] 王献辉, 花剑岚, 李萍, 等.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评估指标研究[J]. 江苏水利, 2012(08).

[8] 朱党生, 张建永, 李扬, 等.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J]. 水资源保护, 2011(05).

[9] 焦璀玲, 王昊, 桑国庆, 等. 远距离调水工程沿岸生态环境遥感分析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01).

[10] 卢发周, 陈莉莎.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01).

[11] 田文英. 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1).

猜你喜欢
河湖生境鱼类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鱼类运动会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