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实用心电图导联线在提高消瘦患者心肌缺血诊断评估中的应用△

2018-05-07 02:42丁会芝许双斌俞建英林加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联线时限导联

丁会芝 许双斌 俞建英 林加锋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325035)

本研究对新型结构的导联线及常规导联线进行对比分析,对我院消瘦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新型导联线在消瘦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本院的消瘦患者心肌缺血12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72.43±2.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进行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都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注: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等因素所致的体重减轻,一般较正常体重下降10%以上称为消瘦)。

1.2 研究方法

1.2.1测定方法

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后,所有患者采取静息平卧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导联线及新型导联线的心电图机的分析。两组心电图机器型号一致,都是美高仪ECGLAB3.0版12导联心电描记仪,对患者采取随机检测的前后顺序,按照国际标准心电图确定导联位置,心电图记录的基本参数为走纸速度为25mm/s,增益为0.1mv/mln。

1.2.2导线及电极材料

常规12导联线心电图的患者胸前采用吸球进行导联,采用夹子进行肢体导联;新型导联线心电图的患者都采取新型导联线及一次性电极片进行胸前导联及肢体导联,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固定位置与常规12导联线心电图一致。

1.3 心电图观测指标(时间一致性参数)

对常规导联线以及新型导联线心电图机获取的心电图波形的心率、PR间期、P波时限、T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等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型导联线组与常规导联线组心电图波形的时间一致性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时间一致性参数进行比较,新型导联线与常规导联线检测所获取的心电图波形在P波时限、心率、QRS波时限、T波时限、PR间期、QT间期等参数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型导联线组与常规导联线组心电图波形的时间一致性比

项目新型导联线组(n=60)常规导联线组(n=60)心率(次/分)71.71±11.1273.56±10.83P波时限(ms)108.31±10.99103.52±10.55QRS波时限(ms)92.55±11.3394.11±8.03T波时限(ms)181.45±20.02186.10±20.01PR间期(ms)158.23±18.31152.09±20.13QT间期(ms)390.33±31.40387.33±30.41

2.2 消瘦患者两种导联线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

对消瘦患者两种导联线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导联线组诊断准确率(70.83%)与常规导联线组的诊断准确率(40.00%)进行比较,出现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消瘦患者两种导联线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

组别正常(n)异常(n)阳性率(%)新型导联线组(n=60)174371.66常规导联线组(n=60)362440.00χ2值23.095P值0.004

3 讨论

目前,关于改良新型导联线的临床应用研究成为了研究重点[1]。本研究通过对消瘦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采集,结果表明新型导联线组的电极脱落率与常规导联线组相比明显降低,说明在可操作性上新型导联心电图具有确定的优势[2]。心电图操作中的肌电干扰和基线漂移是对心电图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引发基线漂移重要的原因是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本研究发现新型导联线组的心电图形基线漂移以及肌电干扰较少,表明新的导联线的抗干扰能力较强,确保了心电图波形的质量[3]。心电图是判断心肌缺血的主要手段[4~6]。本研究中, 我们对新型导联线心电图对消瘦患者的心肌缺血的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瘦患者的心肌缺血的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导联心电图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新型实用心电图导联线在提高消瘦患者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根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1 刘泽军,李晚珍,曾艺文,等.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4:9~11.

2 吴成斯,吴仕站,张诚,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长素单药或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2):158~165.

3 薛竟宜.联合应用EPO和G-CSF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再生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

4 李国民,LIGuo-min.PCI术后小剂量EP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7):1969~1972.

5 李彦明,张韩,何瑞利,等.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循环杂志,2015,1:17~21.

6 莫显刚,向凝,张莉,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及疗效的Meta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5,6:987~991.

猜你喜欢
联线时限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一次性麻醉呼吸管路在心电监测仪导联线的应用
平行时空
可伸缩心电图机导联线收纳装置设计与应用*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医疗仪器导联线收纳箱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