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赏花道里的中国意境

2018-05-07 09:06采薇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瓶花花材花器

采薇

宋代,斗茶、品香、插花、挂画被当时的文人雅士称为“生活四艺”。人们通过味觉、嗅觉、触觉与视觉来品味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内在涵养与修为。而花道、茶道、香道也经常被人们称为“三雅道”。茶道养性,花道养心,香道静心,三道内藏人生之道,所以受到千古雅士的追捧。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三雅道中的花道,静心感受其中唯美典雅的中国意境。

花亦有道,养心怡情

在我国,花道即插花艺术,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插入花器中,借花木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能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为世人所熟知的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我国隋唐时期的佛堂供花,我国古代插花与传统人文观念、艺术手法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秦时,我国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情思的风尚,《诗经》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之后有庾信的《杏花诗》:“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当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

至唐代,花艺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而插花艺术也已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与此同时,深山古刹、寻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到了宋代,插花尤为文人所喜爱,常以花影人,用插花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当时,每到春天,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花经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托。宋代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含情脈脉,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这写的哪里是海棠?分明是一个多情而娇媚的女子,文人们见了自然不忍折,只好连根带土移到自家的花盆里,“聊著书窗伴小吟”。当然,也有一些文人硬是“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情”,在折、剪的过程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人们也常用名贵素雅并富于象征性的花卉植物,如梅、兰、竹、菊、杉、柏、水仙等,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

元明时期,一批插花专著问世,如明代张谦德著《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在技艺和理论上走向了成熟。人们爱天然而忌雕饰,这使得每一枝花的自然形态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造就了中式插花用花量少的特点。虽不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确实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出“大文章”。

我国花道各流派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念和哲学理念。花道反映的是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以达到人花一体的境界,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们在赞叹之余心驰神往。而古人赏花也是很有讲究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的插花。在寄情花木时,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传统中式插花的六大花器

插花是一种雅致的空间艺术,一种风雅闲静的生活情愫。一件赏心悦目的插花作品或借花材的自然形态渲染一种空间的禅味,或借花卉的生命荣枯来捕捉自然真实的瞬间。而插花艺术离不开花器,使用花器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是用来盛水,保养和支撑花材;二是用以烘托和陪衬造型,这在中式插花中尤为重要。按我国传统插花中使用的容器归纳,主要有六大类容器的插花:

盘花 源于两千年前的汉代,用陶盆象征池塘或湖泊,六朝时与佛堂供花相结合,成为插花重要的器皿。盘的形状以圆、椭圆为主,代表圆满、团圆。传统插花将花枝在容器上的立足点称为“地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称为“天道”,而插花即是天道与地道的相互结合。因此,此花器尤其适合写景式盘花,以表现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自然生态习性与风韵,舒展的枝叶、聚集而自然利落的花脚,风情雨露,达到精妙入神的境界。

瓶花 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式插花风格的插花形式。瓶在我国有平安吉祥之意,瓶花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南齐,大盛于明代。瓶花多具崇高感与庄严性,善于表现花材的线条美,尤以表现木本花材的各种线条与姿韵,具高雅、飘逸之风格。瓶花的应用范围很广,可摆放于厅堂、茶室、书斋、展厅等。瓶花对插花技巧很考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瓶器,冬春宜用铜瓶,夏秋宜用瓷瓶,书室宜小瓶;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花材,以花性高雅、姿态优美、富有画意的线状花材(木本花材)为主,将花枝固定在花瓶中,以“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原则,处理好瓶口的花脚与枝叶,使花脚尽量聚集,犹如从瓶中生出一般;最后,配以相宜的几架或垫板,相互衬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缸花 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唐代罗虬的《花九锡》记载玉缸存水,可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由于缸形多矮壮、稳重,适合配置硕大、鲜艳的花材,如牡丹、芍药、菊花、山茶等,以表现豪华、端庄、隆重之华美。插花时留出三分之一内壁及水面空间,以避免整体的繁杂和臃肿感。缸花适用于宫殿、大堂等场合。

碗花 源于十世纪的前蜀,盛于宋、明两代,其特点为口宽底尖。插作时直接由中心点出枝,花脚紧密成把,整体高洁端庄、轻巧利落,多置于禅房或佛像前,极富宗教色彩。

筒花 源于五代而盛于北宋、金,又称“隔筒”,《清异录》载:“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传统筒花构图不拘形式,可用各类枝条优美、花色淡雅的名花、名草,充分展现花材优雅的自然风姿。

篮花 俗称“花篮”,使用各种篮子作为花器插花,自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传统篮花不仅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纹饰华丽,且花枝造型自由多变,与篮子融为一体。插作时强调篮把与篮沿在构图中的运用,充分显现出篮把的框景作用和篮沿流畅的弧线之美,巧妙运用虚与实、露与藏的对比关系处理花与器的结合。宋代篮花华丽多姿,花材多,花朵硕壮丰满,元代则具文人气息,风格朴实清雅、潇洒俊逸。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在这一天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传统插花榜上有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插花艺术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北京林业大学启动了普查工作,从考古文物及现存史籍中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历代插花资料与图片、系统梳理,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纳入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在有关大专院校开办插花艺术专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符合国情和大众的插花艺术形式,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世界插花领域重现辉煌。

花道是生活之道,也是众生的修行之道。“双木成林,生生不息。”作为我国当下首个佛前供花流派,林派花道于一花一草之间体现生活之静美,将瓶器与花进行巧妙结合,致力于将世间的德、善、美、雅之法由浅及深,遍植于世人心间,传达正知、正念、正行之道,以生生不息之愿传递德善义行,让中国花道美学之奥义传遍世间。花道起源于中国,传承于中国,“将属于中国的花道回归于中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林派花道坚定不移的初衷。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号称“人生八雅”,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近几年,随着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人们在古朴典雅的中国花道中感受美、享受美,并懂得创造美。

猜你喜欢
瓶花花材花器
定格在花草间的想象力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豆登锋作品赏析
美丽的瓶花
插花欣赏
插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