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内陆开放“龙头”蓄势起舞
——遵义综合保税区着力差异化发展直通东南亚市场

2018-05-11 08:45吕跃
当代贵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保税区开放型龙头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遵义综合保税区是遵义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黔川渝结合部开放主平台,与贵阳、贵阳综保区进行差异化竞争、协同发展,通过“南向通道”融入东南亚市场,共同做大贵州开放经济的“蛋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同在一个省份,同质化竞争会损害整体经济力量。”遵义综合保税区负责人说,在产业选择上,遵义综合保税区与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保持一定差异,互为补充,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终端、以航天航空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产业,让全省的产业方阵更加完整、开放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共同做大贵州开放型经济“蛋糕”。

“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2014年2月,遵义综保区开始筹建,2017年7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预计将于2018年5月正式封关运行。依托新蒲经济开发区,1.11平方公里的遵义综保区规划了30平方公里的托管配套区,黔北内陆开放型经济“龙头”蓄势起舞。

恪守“说到做到”的契约精神

“他们说到做到。”新蒲几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石说,选择遵义综保区,完全不用担心步入“招商引资说一套做一套,导致企业后期发展进退两难”的困境。

2015年9月,手机科技企业深圳几米电子与新蒲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成立贵州新蒲几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遵义综合保税区F23号标准厂房,同年10月27日,一期正式投产,产品主要有手机、车载GPS、行车记录仪、投影仪等智能终端。2017年,新蒲几米电子产值达4.5亿元。

遵义综合保税区不遗余力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探索“以投代补、以投成股、鼓励赎卖和政府股份逐步退出”的招商新模式,聚焦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用“痛点”思维解决招商劣势,启动跨境“五定”(定线、定点、定时、定车、定价)物流服务项目,力争在2018年上半年开通遵义至深圳跨境“五定”物流服务卡车。

“退税难”是很多外贸企业之“痛”。遵义综保区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建立退税质押贷款机制,出口企业以其享受的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出口退税应收款作为质押,可向银行申请贸易项目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难题。今年1—2月,遵义综保区(新蒲经开区)完成退税3.9亿元。

“必须兑现综保区许下的诺言。”遵义新蒲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遵义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金松说,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保税区把契约精神作为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

此前,在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毅然选择进入遵义综合保税区,看中的正是这种信守承诺的契约精神。

把香港海关“搬”到遵义

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需经过一系列出入境手续,并交纳关税、增值税等费用,按传统流程,无论出关还是入关,都需经过繁琐手续办理程序。这些繁琐程序,成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设立综合保税区,目的正是要解决这些障碍。

贵州弘鑫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其终端产品主板芯片依赖进口。芯片需从香港报关进口,按照相关规定,主板生产完成后,须返回香港报关出口,再转入内地组装成整机,最终出口至国际市场或进入国内市场。

如果按照传统模式,“物流车从香港到遵义来回跑,单次要花费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弘鑫通讯总经理陈文标说,如果企业在深圳,上午出关下午就能返回,而遵义综保区的建立,相当于是“把香港海关‘搬’到了遵义”,本地手机制造企业也就拥有了跟深圳企业一样的效率。

综合保税区是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是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的开放区域,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即可实行退税。

“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杨金松说,遵义综保区致力于建设遵义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黔川渝结合部开放主平台,通过“南向通道”融入东南亚市场,促进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形成。

“三区融合”做强产业力量

“十三五”及更长时期,整个贵州都面临如何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问题。随着县县通高速、组组通、高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靠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会日趋减弱,为保持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必须扩大开放,大规模吸引产业投资。

在遵义综保区托管配套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遵义智能终端产业区、遵义上海产业园、遵义软件园、遵义空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辣椒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园区,共同汇聚起遵义综保区对外开放的强大力量,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培育欣欣向荣。

在产业培育上,加强与新蒲新区、新蒲经济开发区协调共进,形成“三区融合”,这是遵义综保区的特色,也是优势。遵义综保区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新蒲新区履行行政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新蒲经开区作为综合保税区的托管区配套区重点发展产业。

遵义综合保税区地处成渝和黔中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地区,面向国际,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图为贵州新蒲几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遵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办公室供图)

“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限度的产出。”杨金松说,遵义综保区的效率变革,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领域,也体现在行政管理改革上。

去行政化、实行企业化管理,遵义综合保税区建立了“综保区+经开区”“管委会+公司”工作机制。整个综保区除党工委管委会行政领导编制职数6人,其余员工全部为贵州新蒲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遵义综合保税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人员,且两个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真正实现了人员机构高度精简。

2017年,贵州进出口总额549.03亿元,同比增长46.2%。同期,遵义综合保税区(新蒲经开区)进出口总额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0.4%,以当前汇率计算约60.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例约11%。值得一提的是,遵义综保区全年外汇收汇9.21亿美元,居全省第一。

“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按照规划,到2020年,地处成渝和黔中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地区的遵义综保区及托管配套区年产值规模将达500亿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达50亿美元。

猜你喜欢
保税区开放型龙头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超级龙头股反抽优势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龙头咬龙尾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天津保税区1月份财政收入同增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