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成为增收聚宝盆

2018-05-11 08:45方亚丽
当代贵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调减习水县火龙果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方亚丽

“春风行动”如火如荼,习水县积极行动,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致力让土地成为群众增收聚宝盆。

人勤春来早,春耕春种忙。眼下正是春播春种时节,在遵义市习水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育苗大棚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想要脱贫就是要有勇气改变传统种植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有信心做好红粮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王华荣说。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有1个优势品种,利用春耕时节,坚决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春风行动”号角刚刚吹响,习水县迅速按照“产业规划项目到村到户到人、春耕物资配备到村到户到人、利益联结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产销衔接机制到村到户到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到村到户到人”“五个到村到户到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让土地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2018年习水县将调减玉米19万亩,种植有机红粮20万亩、订单蔬菜(辣椒)10万亩、饲草3万亩、豆科作物9000亩、烤烟8600亩,土地休耕1万亩。

村民选种移栽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走进同民镇红旗村集中育苗基地,24个大棚一字排开,30多名工人5人一组围坐在一起装箱、堆盘、排路子,忙个不停。作为育苗基地第一责任人,同民镇副镇长袁仁鼎每天都要到基地里查看秧苗长势,指导工人科学栽培。

“现在育苗用了漂浮盘,可以起到保护育苗根系的作用,在移栽的环境能提高育苗的存活率,即使遇到气候稍微干燥一点、土地没有那么湿润,都可以保障它的存活率。”袁仁鼎说。

今年同民镇严格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500亩,增种蔬菜3500亩,辣椒1500亩,红粮1000亩,为将此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民镇在200亩土地上,集中育了44万株蔬菜秧苗,免费供村民们选择栽种。目前所有的蔬菜、辣椒、红粮育苗工作已接近尾声,再过十来天,同民镇将全面启动移栽工作。

“春风行动”启动以来,在习水县,与同民镇一样以科学育苗替换玉米的乡镇还有许多。

在二里镇,通过“抓技术指导、科学育苗,抓实地落实、规范管理,抓引导宣传、全员参与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目前已调减玉米9596亩,辣椒漂浮育苗1300亩,小拱棚育苗3700亩。

在三岔河镇,计划落实红粮种植面积2160亩,辣椒种植面积2348亩,头花蓼种植面积1942亩,红稗种植面积1000亩,已建成30个育苗大棚,头花蓼育苗全部完成,辣椒育苗全部完成。

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表示,下一步,习水县将抓好种植产业发展,提高退耕还林工作水平,加大“退粮还经”力度,推动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致富。

高效农业聚园区

3月15日,在距离红旗村不远的同民村旺伯农业生态产业园内,数十名村民正在给园区的火龙果施肥。

“以前在外打工,就知道种植瓜果蔬菜是比玉米收益好,公司给的土地流转费每年都在涨,今年是720元每亩。”同民镇黄金湾村的村民钱红梅告诉记者,现在土地流转费加上家里两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她相信随着火龙果的开花结果,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习水县依托当地优良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调减玉米,发展高效经济农业。图为习水“金纵丝”古树茶加工基地 。(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民村依托当地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拔低、气温高,非常适宜果蔬种植。”袁任鼎告诉记者,2016年,按照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同民镇通过引进旺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如今,同民镇种植的260亩火龙果长势喜人,今年8月将迎来盛果采摘期,预计可采摘50万斤。

同民村采用政府扶持公司农户的方式,让当地老百姓收获了种植火龙果带来的效益,实现了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工人的华丽转变。

发展火龙果种植助农脱贫,只是同民村产业脱贫的一种方式。同民村将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传统结构,调减玉米种植,提升现代设施,为农业综合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习水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园区,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集聚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工业和服务业,二、三产业投资规模年均增长11%,年均登记注册企业3452家。

截至目前,习水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89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18亿元,贴息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8亿元,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的到户扶持,建成蔬菜基地10万亩、有机红粮基地12万亩,年出栏生猪78万头、肉牛4.05万头、羊33万只,带动3.2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

订单种植有保障

“这批香菇等下就要拉走,销售到外省去。”在习水县杉王街道的天鹅池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支书王崇发指着一筐筐采摘好的香菇欣喜不已。

天鹅池村在过去与贵州许多贫困村一样,因为没有产业支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留守老人与儿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为改变这种局面,2017年天鹅池村调减农业结构,改种玉米为食用菌。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天鹅池村发展了23个大棚食用菌种植,目前食用菌已进入收获季节,每天采摘量达到1000余斤,每日收益超过八千元,有效带动68户群众增收。

“摘取一斤香菇有2元的报酬,我每天能摘取50多斤,一天就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天鹅池村村民兰明惠告诉记者:“以前在上海务工,听说国家在大力扶持农村的发展,去年就回到了家乡。享受精准扶贫好政策的同时,通过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种植香菇,每年能得到1000元的分红,再加上在大棚采菇,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不仅收入有保障,陪父母孩子的时间也多了。”

对于天鹅池村下一步的发展,王崇发说:“预计在今年6月底,大棚带头人将会从购买菌棒转换为独立自主生产,届时,可降低生产成本20%,增收10万元,新增就业20余人。”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杉王街道办事处引导订单种植,助推农民增收,街道办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销、购一体化的营销渠道,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目前,杉王街道种植食用菌80万棒,全街道办建有天鹅池村食用菌示范点、羊九商品蔬菜规范化种植示范点、长嵌沟村集中漂浮育苗示范点、木楠辣椒规范化栽培示范点四个镇级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积极调减玉米。

猜你喜欢
调减习水县火龙果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2017年多省玉米调减面积公布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贵州省习水县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5年内我国拟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火龙果Pit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