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贵州全面推行河长制一周年观察

2018-05-11 08:45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南门全面推行河长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实施河长制、保护母亲河,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已成为国内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范例。(贵州图片库供图)

实施河长制、保护母亲河,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贵州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不断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大生态战略行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3月,贵州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构建五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实现各类水域河长制全覆盖。

实施河长制、保护母亲河,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2009年开始试点,到2017年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历经近10年的探索和磨砺后,贵州河长制开始走上全面实施阶段,不断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大生态战略行动。

“双河长”为治水上“双保险”

贵阳市的南门河是直接流入一级饮用水保护区的河流,全长8.6公里。如今,经过一年多治理,南门河的主要问题污染点从最初体检报告的53个减少到3个。

自去年成为南门河“民间河长”以来,每隔一段时间,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王海峰就会游走在南门河边——对水体进行调查,建立问题清单,重点问题每月跟进,开展第三方监督。

“为了精准地控制这个污染点,我们做了一个表征污染源的减法表,有图有定位、有相应问题的描述、有建议、有所属辖区,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划掉一个问题。”王海峰和环保志愿者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为南门河做“全面体检”,并制定出南门河污染问题的体检报告。

而在巡查中一旦发现有人把生活污水排入南门河等问题,王海峰还会拍照取证,把看到的情况和地点定位发送到由政府河长、民间河长和媒体人组成的环保微信群里,“政府河长”及时到现场解决问题。

“他们发现问题,我们来解决问题的这种方式,让问题更精准,解决方式措施更到位、更流畅、效果更好,公众参与意识更强。”观山湖区副区长、南门河河长何小丽说。实施“双河长”制以来,观山湖区已启动建设水体治理工程25个,治理完成3个。

民间河长发现问题,政府河长解决问题,这是贵州实施“河长制”探索的治河新模式。针对小河流居多的实际情况,贵州在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的同时,还设置了各级河长24450名,同时招募民间河长,调动社会力量开门治水,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治水护水新格局,以此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常态化。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河长中,既有环保志愿者,也有部分环保专家,专业涵盖环境、化工、地质等领域。这些专家型民间河长,能从水环境治理的角度看出问题所在,提出专业整改意见和建议。民间河长能发现一些政府河长注意不到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对河流水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大数据为河长制提供保障

“大家都可以参与巡河,信息更全面,数据统计更准确,这个APP让我们巡河更方便了。”指着手机里的贵安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端,党武镇河长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维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贵安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端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具备区级、镇级、村级的互通互联。“村级河长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上报巡河情况,镇级河长及河长办可以实时查看村级河长巡河情况,做出事件处理或者选择上报区级,区级河长则通过系统实时查看监督镇、村两级巡河情况。”新区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这个APP还有个亮点,就是普通群众也可以参与巡河。”移动端除了向河长开放之外,还专门搭建了民众投诉平台。在贵安新区每一条河流公示牌上都会设置二维码,群众如果发现某段河流出现污染问题,扫描二维码就能实时反映所发现的问题。

不仅如此,依照河长制工作需求,贵安新区依托大数据构建辖区内全部河流水系的河长制监管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桌面端和移动APP,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接入、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种监管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依托各类大数据技术,建设区、乡镇、村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河长制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静态展现、动态管理、常态跟踪,实现全民参与、信息全面、数据准确。

“以前每月巡河情况上报,纸质材料几百页,现在所有信息都通过移动端实时上传反馈。”李维坦言,这样不仅节省成本,对问题的处理将更及时。此外,这个APP还具备定位功能,能够监督河长是否在责任河段巡河,保障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高效地开展河长制管理工作。

不只在贵安新区,依托大数据应用,贵州各地通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将现有各种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和监控图片等有效整合,为“河长网格”提供了智慧“大脑”,也方便实施在线监测新模式,让全省范围内河道保洁覆盖更全面,治水监管无死角,问题处理更高效,开启“大数据+河长制”的新模式。

“一把手”工程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未设河长以前,锦江河不仅水脏,水质不达标,而且白色垃圾多,现在这些现象早已不复存在。”家住铜仁市碧江区锦江广场社区的席银菊,每天早上都会和老伴到沿江步道散步,每每说起锦江河的变化,她都会竖起大拇指。

同样,在锦江河下游的支流瓦屋河,10公里长的河道工程不仅修建防洪堤,还建成通车大道,河堤下面已栽成柳树道。“通过治理,不但增强了防洪功能,还成为瓦屋油菜花乡村旅游品牌中美丽的自然景观,推动了瓦屋的农旅一体化进程。”乡级“河长”瓦屋乡党委书记杨波说。

治水带来实效,而更广泛的影响在岸上。近年来,贵州把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将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大生态战略行动的需要,并写入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

贵阳市要求做好南明河水环境治理及城市供水优化配置,以最高标准抓好水环境治理,确保南明河还清于民、还清于城。遵义市市级河长向市总河长领责,县级总河长向市总河长递交《全面推行河长制承诺书》。在黔南州,河长制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一把手”抓落实河长制,有效解决工作推进难题。

不仅如此,全省各地更是依托河长制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全面推行河(段)警长湖警长制,强化河流水域环境问题综合整理和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河道管护被纳入村规民约,河道水质逐渐变好,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福泉市金山办事处着力构建“两重两建一考核”机制,重方案制定、重业务培训,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定期专题例会制度,同时每月对巡河员进行1次考核奖惩,层层压实责任。

如今,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大创新,更是贵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南门全面推行河长
南门小巷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