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研究

2018-05-12 09:20黄凯锋超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趋同化管理机制留学生

黄凯锋 超慧

摘要: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数量显著提高,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对留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实践,深入研究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机制,以期为整个高校体系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004-03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推动学校各个方面和层面的国际化办学是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使得学生的国际化越发重要,而留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增长点,能对学校的多元文化和校园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要大幅提高学位留学生比例与质量,拓展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留学生的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深入研究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机制,以期为整个高校体系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一、留学生工作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肯定了来华留学生工作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巨大贡献,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从全年留学生数量、学历留学生数量、汉语授课品牌专业和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安排,明确提出全国年留学生总人数到2020年要达到50万人、年增长率在6%以上,是我国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一带一路”项目、援外培训项目、孔子学院交流平台等,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全国留学生工作的发展。

留学生工作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实力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留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大大考验了学校的管理体制,为适应这种形势,学校积极筹划,推动留学生管理体制综合改革,逐步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所谓趋同化管理,指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生活等趋向于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比照教育本身的含义和国外对留学生教育所采用的方式而提出的一种留学生管理模式。趋同本身的提法就表明了还不相同而且朝着相同的管理方式去努力,表达了管理模式改进的一个目标。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学生发展中心,统筹协调推进全校留学生招生、管理与服务。(留学生工作职能分工见表1)

二、留学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分散,协调困难

留学生工作的各项业务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每个部门对各自的业务设计管理办法和服务守则,“一亩三分地”耕得很好,但是边界不清晰或者需多部门协调的地带,沟通成本偏高,一些简单的问题需要多次开会协调。另外,涉及的部门越多,越容易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如留学生宿舍,由学生处负责管理,但是宿舍的资源总量和后勤保障,分别由资产管理处和后勤保障处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三不管的情况。

(二)“单兵作战”,效率较低

各个部门对自身的业务处理很规范,无懈可击,但是从整合职能部门体系来说,没有全局的操作规范,需要到各个部门重复进行相同的操作,整个对外形象大打折扣。如留学生招生工作,学位本科生和交流交换生由留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学位研究生由研究生院负责,语言生由人文学院负责,三个单位面对的对象不同,宣传方式、招生渠道等都会不同,很难统筹招生宣传工作。同时,休学、复学、退学、延期等业务,涉及报到、住宿、保险、签证等方面,需要联系留学生发展中心、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学生处、出入境中心,而且环环相扣,前面的业务不处理,后面也无法解决。

(三)“信息孤岛”,难以共享

985三期以来,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发展迅速,各部门为便于处理各项业务和数据统计,分别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各系统除了对个别字段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外,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就如最简单的留学生人事信息,研究生院、教务处、留学生发展中心、人文学院分别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规范不一致,不易实现数据共享。

(四)智慧大学,提出高要求

智慧大学要求主动感知师生的需求,通过相关信息的主动推介,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教师专注于学术、学生专注于学习,实现人本、绿色行政服务。“服务机关、效率机关、责任机关”建设对服务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留学生办理业务,需要人工“跑部门”,流转效率低下,矛盾重重,而且违背了整个学校推进“一门式服务”和信息化的理念。

三、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探索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留学生总数达6153人,其中学位生2596人(本科1719,硕士644,博士233),研修生3557人,比2014年增长了3.9%。而且学位生留学生数2596人,比2014年增长了10%。根据2014年12月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未来留学生数量将会快速飞跃。同时根据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在提升留學生数量的同时,要大幅提高学位留学生比例与质量,拓展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因此,为加强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相关的管理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一)树立大局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留学生管理涉及招生、签证、课程、生活等方面,趋同化管理考验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导致整个学校的形象大大折扣。所以各职能部门不仅要明确部门职责,更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加强宏观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协调会或即时举行专题讨论会的形式,解决宏观的政策规定问题。同时要为留学生工作建立执行团队,可以由业务负责人和信息员组成,主要负责业务的具体执行和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问题。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多位校领导和部处长,问题都通过协调会或公文会签的形式解决,效率非常低。非政策性或原则性问题,应通过执行团队直接“拍板”,从而形成领导小组管总,执行小组管建的机制,形成专业的管理队伍。

(二)留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留学生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有各自的价值观、文化理念和生活习惯,学校需要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校园管理与服务能力,而专业的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借鉴中国学生的培养方式,设置留学生专职辅导员,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和关注留学生,还要从学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全方位地管理和关爱留学生。通过每年对留学生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题分析,为学校今后招收和管理留学生提供战略规划的指导意见。同时在招收短期研修生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BUDDY制度,通过国际交流社团的招募,为每位交流交换生配备了一位中国学生,双方可以更多地交流学习、生活、语言上的问题,以服务促进管理。

(三)资源共享,推进信息化建设

经过“985工程”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大学建设,逐步完善校园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信息系统的服务器逐步迁移到网络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再加上数据库和云存储的发展,学校有能力通过数据交换或同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基于审批流程,自主研发了InfoPlus工作流系统,通过BP+BI模式开发应用系统,前者解决事务处理(工作流),后者解決决策支持(数据分析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授权平台,使操作界面、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形成统一风格,从基础框架上统一形象。再加上学校自主开发的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可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实现个性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学校对留学生工作采取趋同化管理的顶层设计,而多部门协调一直是行政管理的难点,为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要把信息系统作为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克服部门衔接不畅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在学校推进智慧大学的形势下,传统的系统开发已经无法满足趋同化管理的需求,留学生管理涉及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住宿管理系统、学生就业系统等,各系统采用的技术标准、数据规范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机制,所以留学生管理系统的定位,不单纯是实现留学生发展中心的日常管理,更要作为整个学校留学生工作的管理平台和留学生个人信息平台。

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多系统数据共享。根据学生的日常管理,提炼出若干项办事流程,如:办理报到、签证、休学、奖学金等业务,涉及留学生、院系、多个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审批流程的方式,把相关业务推送到学校的网上办事大厅,学生无需本人“跑部门”,所有信息和办理流程都通过系统解决。办事流程可以建立“点线面”模型,各个业务系统可以看成各个点,业务流程看成线,通过业务流程连接各个业务系统,点线组成平面即学校的综合信息平台。

以业务管理为辅,梳理权威数据源。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为基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首先,根据学校的职能分工,留学生的人事信息应以招生录取部门的信息系统为准,所有信息交换到学校的云数据库并推送至跟学生相关的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用于后续留学生相关业务的办理。同时实时把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反向交换给学校的云数据库并推送至留学生管理系统,如留学生的选课、学习成绩、住宿情况等信息,要即时反馈到负责留学生管理的留学生发展中心、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等部门。从而形成双向共享机制,在不打破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的同步。

(四)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留学生来中国的目的除了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外,更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所以要认清留学生的本质需求。为保障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要大力加强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建设。学校改变“马拉车”的习惯,即学校推着院系建设英文课程的方式,改为通过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国际专业认证等方式,让院系提升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寻求课程建设的方案。同时优化人事考核指标和留学生招生的奖励机制,以“以评促建”的方式,促使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入到留学生的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中。

(五)加强生活硬件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

留学生的生活设施非常重要,包括住宿条件、就餐条件、健身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迎合留学生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学校在为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同样的生活服务设施的同时,努力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如穆斯林学生的寝室分配、单独的清真食堂、图书馆英文网站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更多地体会到学校的用心,营造“家”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高轩,朱满良.我国政府部门间协调问题探讨[J].公共管理,2010,(1).

[2]蒋家傅,钟勇,等.关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葛琳琳,钟俊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构架、特征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Research on Assimil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Kai-feng,YIN Chao-hu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how to adapt to this new situation,the students for better management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tudents,in-depth study of the assimilation of management mechanism,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dea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students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foreign students;assimilation;management mechanism

猜你喜欢
趋同化管理机制留学生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留学生的“捡”生活
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
趋同是否正在发生?——欧盟公司治理趋同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