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中的声乐教学改革与就业导向研究

2018-05-13 09:34高希稳
艺术评鉴 2018年6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声乐教学改革

高希稳

摘要:在应用型高校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如何培养更有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又与就业导向密切相关。本文将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的热门就业现状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为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声乐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84-02

一、声乐表演专业就业形势现状与要求

在我国的高校各专业就业率中,音乐表演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以来都处于偏低的形势。高校扩招对就业压力的增大、教育体质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和就业期望过高等众多因素,都是造成现阶段音乐表演专业低就业率现象的原因。而声乐表演作为音乐表演专业众方向中人数较多的一类,就业形势同样面临着较大压力。

近年来,通过对专业岗位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声乐表演类人才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企业机关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演艺传媒公司、培训机构、独立音乐人等。传统教育偏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只适用于专一型人才培养,但多数岗位目前对声乐表演人才的要求更偏向其综合能力,比如文教事业单位等岗位,不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識技能支撑,管理和执行方面的能力也必不可少。而像演艺传媒公司、独立音乐人这样的职位则对于综合能力要求更多更广。我国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转型对目前音乐表演专业低就业率的困境来讲,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新领域对声乐人才的需求

(一)银色经济的发展

银色经济指的是专门为老年群体提供消费、服务的相关产业,中国目前有总量超过2亿的老年人口,2014年的消费总量达到了3.27万亿元。除日常生活支出外,医疗保健、旅游、文化活动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据了较大比例。近年来银色经济的发展对声乐方向的就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老年教育

在老年群体的文化活动中,为了丰富老年生活、构建学习型社会,为老年人专门开展了老年教育。目前老年教育的开办主要集中各个市、区文化馆,社区及老年大学,目前开设的各类兴趣学习班报名的现状几乎是供少于求,其中老年声乐班的开设情况显得格外突出。由于老年声乐班对于报名学习的门槛要求并不高,因此在众多老年兴趣学习班中声乐学习班的普及率和参与度都非常高。

目前老年声乐班的授课形式是采取一对多的群体授课方式,主要教授内容为基本发声训练方法和歌曲处理运用等,与大多数开设声乐表演专业的高校一对一授课方式是有所不同的,歌唱的训练需要先从整体音色要求着手再逐步过渡到局部和个人。老年声乐班所招收的学员几乎都来自普通的大众百姓群体,基础普遍薄弱,老年群体对知识的掌握接收也需要不断地反复和巩固,教学进度相较中青年教育要放缓不少,因此老年教育特别强调循序渐进。所以声乐教师在着手老年教育时要有一定专业技能支撑的同时,还要从合唱训练中借鉴一些经验,以便适应这种形式上一对多授课,教学进度上慢速渐进的教育特点。

2.老年文艺活动

在当前国家加强推进乡村、社区的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市、区级文化馆对于组织和开展群众文艺活动非常重视。以成都市为例:各个区级文化馆每年都会组织数场针对百姓群众开展的“百姓舞台”“百姓才艺秀”等文化娱乐活动,并从中挑选优秀的节目及个人参加市级比赛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由此打造区级文化活动品牌,树立群众口碑。各个区级文化馆每年都有近60场面向乡镇基层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活动的节目一部分由专业团体和个人承担,另一部分则从各区文艺活动中的优秀节目里筛选或由相关文艺培训机构承担。地方社区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时常开展相关的主题文艺活动。在众多文艺活动中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也有其他类型或相关的主题文艺活动,虽然活动面向的受众群体较广但参加其中的老年演艺者众多。

(二)合唱的普及

在当前我国强调和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合唱的应用显得颇为广泛。目前我国合唱已经深入百姓群众,参与度非常高,不管是学生群体还是工人等其他群体,只要有基本的音准概念,具备一点点的简谱识别能力就能够参与其中。但合唱缺乏专业指挥人才的现象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合唱指挥从业者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面临这许多的生存危机,从业者缺乏一个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发展道路,因此合唱指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虽然中小学、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中有一定比例的音乐人才,但这类人才大多缺乏合唱指挥方面的专业经验,合唱理论和技巧积累不足,实践经验也十分匮乏,往往并不能够很好的胜任合唱的编排。对于合唱的编排来说,声乐表演专业有着自己先天的优势。首先,声乐演唱是声乐表演专业主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运用本专业声乐技巧和方法训练合唱者。在作品处理方面,声乐作品的情感、演绎处理与合唱作品的演唱处理也有许多相似并可以借鉴的地方。声乐人才兼备合唱编排训练的能力这不仅能使我们在就业中有着“多人一技”的竞争力,也能让人生的职业规划有着多方位的全面发展。

三、就业导向下的声乐教学改革

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应该与社会岗位的技能需求紧密衔接,从前文中所提到的就业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声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以声乐教学和声乐舞台实践为主。因此围绕这两个主要的就业方向,声乐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两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本科一年级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在专业的学习中更多的需要打好基础,因此建议本科一年级的课程以拓展曲目量、了解多种多样的声乐表演形式为目的。在必修或选修课中加入中外声乐作品鉴赏,通过课程让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了解更多优秀的中外声乐作品及有特点的声乐演唱形式,拓展知识面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本科二年级阶段此时学生具备一定声乐和音乐理论基础,可考虑加入合唱指挥教学这门课程,以具备独立完成合唱作品编排能力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合唱排练的基本知识并熟悉和掌握合唱要领以及排练技巧。

(二)课程要求的创新

1.声乐曲目的量化

在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中,声乐的技巧、呼吸的处理、乐感等往往都是通过作品的演唱來体现。良好的声乐技巧可以让我们在诠释作品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同样一首适合自己的优秀声乐作品也会帮助我们在声乐技巧上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我们音色上的特点。声乐教育所面对的是每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高校中学生的年龄段一般在17-23岁之间,这个阶段声带本身是在逐步发育变化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成熟的巅峰状态,声乐教师很难通过练声或者一两首歌曲来断定什么歌适合什么学生,因此丰富学生声乐作品的曲目量,先由量化的方式再从中筛选出相对适合学生音质条件的作品进行音乐及发声技巧上的细处理。学生在大量接触各种不同时期风格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每首作品本身对于声乐的技巧和表现力会有不同的要求,学生演唱的曲目积累达到一定量后,艺术方面的修养和认知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在表达作品时更加游刃有余,使得学生在声乐技巧上产生质变的突破。

2.接触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

当前许多演出中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独唱这种演唱形式,对唱、表演唱、合唱等形式使得声乐演唱在演出中的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在声乐课上接触和演唱的都是独唱作品,教学汇报演出也多以独唱的形式呈现,使得我们对声乐作品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独唱,并不利于今后走上就业岗位对演出形式多样化的需求。目前许多高校的声乐专业也都有开设声乐小组课或声乐表演课,而课程要求大多是针对声乐舞台表现的应用,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更多演唱形式的作品,并以音乐会或者考试的形式进行检验。这样不但会让学生对于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并且也可以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对多种演唱形式的节目编排应用有所准备。

四、结语

在目前就业形式严峻下的今天,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办法。应用型高校中的声乐教育应该以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为导向,从借鉴传统音乐类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教育模式中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出一套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的声乐教学模式,并为努力培养出有丰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李晓艳.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声乐教学改革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