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奉上一杯“贵州好茶”贵州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2018-05-14 08:38李彩琴
中国合作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南县社员种养

本刊记者 李彩琴

简介

贵州省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百家沁”品牌荣获2014—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产品品牌”称号。

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是县内第一个以搬迁移民为主体、引进大学生共同创业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促进社员和基地周边农户持续增收。2017年,合作社销售额达920万元。

贵州省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彩文很少发微信朋友圈,他说自己太忙了,实在顾不上。但是只要他发,10条中有9条和茶叶有关。特别是这一阵,春茶采摘、收购、加工、销售,还有即将完工的新厂房,事事都要争分夺秒。他偶尔会发几张图片在朋友圈,记录他“虽然忙碌却又非常充实”的工作状态。

一个月前,为提高春茶的品质,思南县2018年“春风行动”春茶标准化生产培训会在合作社举行。培训会邀请了茶学博士、高级农艺师,向来自全县茶产业加工企业、合作社的百名学员传授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的发展前景、春茶采摘技术要领等知识,并深入合作社春茶加工厂现场指导教学。

白彩文很乐意承办此类活动。在他看来,紧紧抓住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茶产业提升工程机遇,按照“集聚资源、合理布局、规模发展、板块打造、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帮助思南县农民脱贫增收,对于他们这些茶行业的人来说,是眼下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要标志,其中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产业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科技,也离不开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劲。”白彩文说。

质量为本 专注有机茶产业

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是县内第一个以搬迁移民为主体、引进大学生共同创业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15年参加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时,资产总额为2000余万元,现在已经达到5800万元。合作社有入股社员227人,主要经营茶叶、果蔬、花卉、苗木种植、销售;畜禽养殖、销售等业务,主导产品为有机茶。

作为一个以库区移民为主体、本地农民和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采取灵活的入股方式:移民以资金入股,本地农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创业大学生则以知识折价入股。这种机制将失地移民、本地农民和大学生有机联结成利益共同体,并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章程和各项制度,以确保社员的基本权益。

白彩文告诉记者,合作社创业之初,他们就将小规模经营社员的基地全部纳入合作社核心基地,并以此作为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面推进生态化种养、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合作社还采取多种方式与基地周边贫困户或种植养殖专业户600余人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走共同发展致富的道路。2014年,合作社出产翠芽(玉翠)、毛峰(玉峰)、白茶(梵蕊)、大宗茶(玉叶)等高中低档绿茶42吨,销售收入高达1500余万元。合作社也成为铜仁市获得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种植环节,合作社没少下功夫。“要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大文章,真正实现社员、农户增收致富,单靠常规的茶叶生产是不现实的。”白彩文说。经过3年探索,合作社成功探索形成了有机茶“一主两副两配套”种养一体化模式。该模式以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将有机茶园配套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补充完善:将茶叶大行间、田边土坎、边坡种上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新建茶园套种甜高粱,将不适宜种茶的地块种上茉莉花、杭白菊、八月桂等花茶原料和经济林木,沿所有生产便道旁种上山葡萄、猕猴桃、枸杞等经济果和中药材;在茶园边上建设优质肉羊良种场和育肥场;在茶园内放养绿壳蛋鸡。通过这种循环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茶园的生产成本,还增加了茶叶产量和土地产出,实现了生态农业的永续发展。

茶艺师向学员讲解茶叶加工技巧。

合作社社员在采摘茶叶。

此外,合作社还加大了相关的科技研发力度,如“有机茶园种养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沼液配合滴灌技术在有机茶生产上的应用”“基于有机茶园生态的农业观光项目建设研究”等基础课题研究以及“白茶加工工艺研究”“创新名茶开发”等,为合作社科技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伸产业链 从加工环节获取更多利润

“生产种植环节是农业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利润相对微薄的环节。要想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白彩文深谙其中的道理。2012年,合作社全额投资成立了贵州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建成生产优质有机茶200吨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3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完善配套办公、生活、水、电、路、厂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厂建成后,每年需优质有机茶青2420吨,直接带动社员人均增收1.6万元;百福源加工厂还可提供92个固定就业岗位,年工资福利总额达435万元。同时,还可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茶园种植近3万亩。

2014年,合作社着手投建了一座年生产优质有机茶500吨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三化”茶叶加工厂。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投资952万元,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和白茶;二期投资1348万元,主要是有机茶、有机红茶生产线以及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思南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茶叶加工厂。目前,二期项目马上就能投入运营。

为了提升茶叶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合作社在许家坝镇、大河坝镇等乡镇以及思南县城、铜仁市区、贵阳市发展经销商42个。“现在合作社产品销售仍以实体渠道为主,此外我们也多次邀请经销商深入茶园亲自查看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生产过程,品尝各色产品,利用这种体验式推广方式赢得经销商的认可。”白彩文说。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这是白彩文的人生信条,他常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搏一个光明前程。”参加了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奖评选和多个活动,白彩文更加坚信,如果只停留在生产环节,企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小。特别是贵州茶产业,品质再好的茶,没有好的加工与销售,就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为其他地区名茶的原材料。

2016年,合作社下属公司“百福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英国太古集团添芬公司签署了一份白茶片的购销合同,原订货20吨,由于工艺不熟练及设备不完善实际仅完成13.5吨。2017年,添芬公司继续与合作社合作预计签订大额白茶片购销合同,由于旧厂房空间小,设备不够先进,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白彩文感觉压力倍增。“我们亟需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扩建新的生产车间,专门生产添芬公司所需产品。”白彩文说,“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我们多建一些融资平台。有了资金,我们就能把握好这次契机,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企业自主出口。”

同时,白彩文还计划着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及数量,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区域内其他企业获利。“企业不光要有经济效益,也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能依托茶产业的发展,让合作社和企业盈利,也能带动思南地区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让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解决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及老人等带来的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思南县社员种养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贵州思南县老年大学校歌
全家总动员上学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铜仁市工关委到思南调研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