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现状

2018-05-14 09:52罗郁然王庆军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全球化互联网+

罗郁然 王庆军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归纳与演绎法,对“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与传播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存在文化内涵缺失、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并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以加深对“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体育;全球化;本土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3-0016-04

Spread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LUO Yu-ran,WANG Qing-jun

(School of P.E. and Sport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Jiangsu, 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era has opened up a new communication path and spawned a new communication tool, with mobile Internet as the main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which have been precipit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with unique symbolic significance. Under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sports are combined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us creating an innovation spread mode. This mov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pread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re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Internet+;traditional sport;globalization;spread of localization

收稿日期:2018-03-10

基金項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785516015)。

作者简介:罗郁然(1994-),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传播。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是时代的又一次跨越。互联网时代开辟了新型传播路径,催生了新型传播工具,以移动互联网为主媒介传播成为主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时代发展中沉淀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中独具象征意义的代表,重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网络当道的今天,智能、信息化等时代符号的出现展现了当下传播媒体的变化:依托“互联网 +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体育加以结合,创新传播模式。此举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充实中国文化内涵,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与发展。

1“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意义阐释

1.1传播效率高:依托技术,加速信息送达

少民族传统聚居在地处较为偏远、文化相对封闭的环境,信息的传播和获取便利大减。而互联网的出现,用信息技术垄断“网络”中的每个人,信息网中的大众既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也是客体,人人处于海量信息中,实现传播时间、空间界限“归零”,提高了信息的送达率,同时拉近了大众与传统体育的距离,大众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即时与传统体育零接触。

1.2传播范围广:借助平台,打破地域局限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到来为社会建构了当代生活的大网络,信息冲破地域局限,送达率大大提升。民族传统体育中,大部分都为节日活动所需,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抖空竹等。作为一种传统佳节庆祝方式,其普及程度低,仅具有在小范围内展开的可行性。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特殊的民族和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是小众群体文化。而网络时代下,新兴媒体传播方式使传统体育的传播跨越空间局限,将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1.3传播效果佳:更新方式,维护民族认同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精神财富,对民族生存、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化的媒体平台,传统体育将会被更多人知晓,并经过大众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对内涵信息加工处理,调动相当一部分人群参与其中,进而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新兴传播方式为信息扩散提供捷径,打破时空局限,让传统体育走出国门,增强了本国人民的自豪感。

2 “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的问题解读

2.1娱乐至死:体育传统文化内涵被消费

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不但有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间的传播。信息时代借助新媒体的东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进入一个高潮。然而由于时代特性,传播不免走入泛娱乐化的境地,“信息爆炸”是互联网环境中的鲜明特点,表现为信息数量庞大,应接不暇。互联网环境下,由于虚拟社区的多样性和社群的开放性,信息产出效率惊人,信息送达率迅速,旧信息与新信息之间的更替白驹过隙一般。

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当今世界,娱乐成为主题,传统体育文化因而在现实环境下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过分娱乐化导致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丧失,有走入被大众曲解、抛弃的危险。彝族传统民俗节日——火把节,其文化内涵注重社会道德的维持,建构科学合理的社会秩序,形成人与人和谐友善的氛围,这是彝族重要的传统文化精髓,但是经后期制作出现在网络上的视频,只剩下宏大的场景,完全忽视了彝族火把节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因此,形式化现象的存在,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趋于同质化,不利于彰显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极为不利。

山东体育科技第40卷总第174期2018年第3期罗郁然,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现状No.3 20182.2商业炒作:资本利益背后丑陋叠出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走上快车道,开始实施商业化运作。商业化是当代都市文化的展现,也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商业色彩浸透了生活与文化的每一个层次与角落,一切向“钱”看的功利化文化环境下,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也开始注重商业性开发,表现出显著的商业化特征,在传播中突出经济效益。

互联网下的传统体育传播,很大程度上,其传播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体育固有的传承方式——嫡系间师徒传教。新兴传播工具的使用,无疑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时走偏,导致呈现显而易见的功利趋向,进而忽略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内涵。当前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文化传播走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无可厚非, 但是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便破坏了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严肃性,造成传统体育内涵的缺失。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进行“神化”、炒作,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一种伤害,不仅不能很好地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会大大动摇少数民族文化的根基,丧失少数民族的文化之魂。

2.3复兴迷途:传播中的失真倾向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其中有些项目延续至今,还有很大部分则因为传承的中断而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互联网+”与传统体育的融合,是对这些将要或已经走入衰落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解救,是一种复兴。新型传播路径及新型传播工具,必然会使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走向失真的迷途。其一,有意为传统体育蒙上神秘面纱,导致失真。传统体育一般通过采取师徒传教的方式传承,很多项目除了嫡系的传人可以得到真传外,一般人都很难了解其庐山真面目,加之旧时代的人们认识水平不高,如果有些人刻意神化某些运动,很多人就会信以为真,使得这些项目有神秘化、魔幻化的倾向,导致其传播中 存在“失真失范”的现象。这种情况多见于传统武术类体育项目,如太极、健身气功,此类运动项目强调以调息、调形、调心,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体本位不谋而合。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益集团为追求短时的暴利,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固有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偷换概念、混淆视听,通过刻意的逻辑错误,夸大体育项目的功能,导致了传统体育项目“赝品”的泛滥。

另外,文化多元化让传统体育传播迷失方向,导致失真。前文已经有过介绍,互联网对文化的传播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全国、全球的界限迁移,网络时代下,新兴媒体传播方式使传统体育的传播跨越空间局限,将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这样复杂而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传播过程中稍有偏失,便会遭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意义发生改变,丢失最本真、原始的独有特点,失去既有价值。武术,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然而受西方体操文化的冲击,今日竞技武术已呈现舞蹈化的趋势,诸如此类的文化活动遭异化的现象屡见不鲜,若没有及时有效的抑制,势必会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在“互联网+”传播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浅析

3.1亚文化冲击,土洋交锋

当代都市文化环境下,新媒体、信息化、智能等富有时代特性的词汇充斥耳边,非主流文化暗潮涌动,社会大众与“时髦”“流行”看齐,而将主流正统搁置一旁。学者王一川定义亚文化为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正统或主流文化以便建立集体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形态。亚文化多处在边缘、弱势的地位,甚至是某种“特殊地位”,如青少年、下层阶级、草根阶层、少数民族及土著、移民、女性等,其中以青年亚文化最为引人注目。都市化的生活模式是青年亚文化的显著特征,其所呈现出来的所有文化形态都与当代都市文化相关。时尚是当代都市文化的基本特征,正如王一川指出:“时尚是人对生活风格的一种时间意识形态,它标志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和价值崇拜,你的生活风格必须永远是新的,否则就是过时而贬值的。”当代都市生活中,在大众文化的操纵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时尚成为一种依托现代技术的机械化运动,青年亚文化“在劫难逃”,也被卷入当代都市时尚文化的机械运动中。追逐时尚,使人彻底丧失除了时尚的感觉以外的其他一切感觉、情感,青年亚文化的时尚化使它与青春的个体生命体验和自我表达相剥离,呈现为一种流于浅表的消费文化。

这种消费文化的盛行,使西方价值观植入与时尚风靡相生相伴,今天走在时尚前端的人追求前卫、潮流,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致使广大社会大众忽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群少之又少,進行核心、普拉提训练的健身房内却人满为患,亚文化的语境中,传统被认为是“老土”“俗”,现代文化则被冠以“洋气”“高大上”的美名。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体育的传播进程阻碍重重。

3.2信息碎片化,内涵缺失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力量异常活跃,势不可当。新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微博、新闻手机客户端、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等终端技术产品改变着新时代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中信息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信息发布的主体覆盖面广,无关年龄、种族、学历、职业等,情况参差不齐,信息发布主体的广泛,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体参与的话题丰富、宽泛、碎片化,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连贯性被破坏,内涵流失。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全球化互联网+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性的研究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体育教育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