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

2018-05-14 15:20张锐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耳鼻喉科风险管理手术

张锐

[摘要] 目的 探究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效果,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作为该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85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a)-0011-0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risk management effect of "marginal time" in Department of ENT surgery patients and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experienc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80 EN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egular administr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maginal time" risk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recovery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5.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marginal ti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tolaryngological surgery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ENT; Operation; "Marginal time"; Risk management

管理耳鼻喉科手術治疗是相对常用的干预方法,其能够对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后关乎患者恢复的危险因素仍然较多,因此如何做好良好的风险管理就具有重要意义。该次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边缘时间”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相关研究参考,现将该次研究详情作出整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的年龄为21~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3±2.18)岁,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和23例;观察组40例患者的年龄为21~6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5±2.09)岁,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和2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实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组间可比。

1.2 方法

首先针对边缘时间的风险因素实施分析,详细如下。

1.2.1 低血氧症 对手术患者治疗时,往往需要堵塞患者的后鼻孔,这会使得患者在自主意识上出现严重的呼吸不适感觉,同时对患者执行拔管操作后,其自主呼吸可能难以立即恢复正常,因此患者及其容易出现低血氧症,而低血氧症的干预若不及时,其对于患者多数具有致命性威胁。

1.2.2患者受凉 对患者实施耳鼻喉科相关手术多需要不同程度的麻醉干预,而麻醉的实施会使得患者的血管出现扩张现象,此外多数消毒剂应用后,患者局部皮肤表面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加之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均可能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出现受凉现象,进而容易引发发烧、感冒等事件,对于患者恢复极其不利。

1.2.3 自行拔管、坠床等事件 自行拔管、摔倒、坠床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相对常见,因为多数患者的手术方式仅仅需要局部麻醉即可,此时患者尚有自主意识,且能够自行活动,但是活动过程中可能因为麻醉作用而出现局部肢体功能受限现象,最终导致摔倒、坠床等事件的发生。而如果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干预,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则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此时临床仍然需要对患者进行插管,帮助患者情况得到改善,但是手术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会体现出来,同时患者的鼻腔内往往需要放置止血棉,这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多数患者情绪会受到较大影响,反复翻动即容易引起导管脱落,患者部分患者直接自行将导管拔出,导致危险事件发生。

1.2.4 相关制度不完善 由于耳鼻喉科手术是帮助患者恢复的关键所在,因此临床目前对于“边缘时间”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即排班的资源不合理,导致高峰期工作严重混乱,同时多个岗位无相关人员在岗,导致医嘱难以得到及时执行,或者在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未及时发现,甚至在发现后未能够给予重视或及时处理,最终导致手术结果难以得到保证。

1.3 边缘时间的风险应对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即手术前后均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并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未实施边缘时间的特殊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3.1 低血氧症的防范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并向患者说明手术中需要对其实施的特殊干预措施,例如必须进行鼻腔填塞以预防出血,同时告知患者这的确会带来短时间的呼吸不畅和不适现象,但是医护人员会为患者进行检测,直到患者的自主呼吸基本恢复,再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拔管干预,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使其血氧饱和度尽快恢复正常,避免低血氧症的发生[1]。

1.3.2 受凉现象的防范 手术中对患者实施皮肤表面消毒、静脉药物注射均不可避免,因此可从协助角度出发,将室内的温度恒定在25℃左右,避免患者出现受凉现象;针对操作而裸露的局部位置,如果非正在应用的手术视野,应该予以毯子覆盖,避免局部受凉现象。同时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可适当对其进行加热,最终从多方面预防患者受凉。

1.3.3 自行拔管、坠床等事件的防范 关于坠床和摔倒等事件的预防,则主要是应该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在对应时间对患者进行陪伴,并密切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搀扶患者或选择轮椅对患者进行短时间的辅助,避免坠床、摔倒等事件发生。针对于自行拔管干预的要点还在于,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指导其应该尽可能忍受,实在不适的情况下可联系医护人员,切忌自行拔管和处理;此外让患者了解部分导管留置的重要性,例如可在手术后促进自身恢复,改善自身预后,从而减少类似自行拔管的现象发生。

1.3.4 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实施“边缘时间”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科室的排班和责任明确划分,尽可能做到专人专岗,并确保各个岗位之间紧密衔接,要求在换班或转送患者的过程中做好交接和记录,最终确保不同环节患者均可得到相应的干预,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2]。

1.4 观察指标

分組后比较两组恢复效果,即按照组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摔倒、坠床、自行拔管等情况,组间统计后实施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1/40),低于对照组的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

3 讨论

耳鼻喉科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在临床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因为手术实施的过程即便相对顺利,手术后也容易出现多种因素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最终使得手术效果难以体现;该次研究针对“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结果产生差异的基础在于:本文所提出的“边缘时间”是指患者从病房进行手术室、或者从手术室回到监护室的短暂过程,虽然其时间较短,但是容易在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因而该次给予该时间段足够的重视,并对其使用重点风险管理的效果作出探究[3]。故而观察组在实施的过程中,从患者的风险发生因素出发,对其容易出现的事件逐一提出对策并实施,意图利用科学的计划对患者实施干预,并将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减少风险事件作为目的,最终获得良好效果[4]。而对照组所用的常规方法,则并未给予“边缘时间”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风险事件频发,不仅对患者的及时恢复产生制约,同时影响了医院整体形象的维护,且从深远意义上而言,未妥善整合医院内有限的资源,故整体的效果不佳[5]。因而根据该次研究的结果,可认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6]。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瞿燕平.耳鼻喉科患者手术边缘时间的风险管理[J].学杂志,2016,31(22):36-37.

[2] 翟付敏,刘雪双,辛维凤,等.应用思维导图改善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6(5):705-709.

[3] 王依贵,廖印,舒红,等.品管圈在专科手术室减少手术边缘时间中的运用[J].重庆医学,2016,45(22):3159-3161.

[4] 张培俊,唐珩,王莉,等.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拔管时机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24):3356-3359.

[5] 戚行芳,章群波,姚黎明,等.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83-85.

[6] 刘敏.胸腰椎手术边缘时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4):309-310.

(收稿日期:2018-03-04)

猜你喜欢
耳鼻喉科风险管理手术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耳鼻喉科实习护士带教经验与体会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你得了“晕屏症”吗?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DO you suffer from“Cybersickness”? 你得了“晕屏症”吗?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科技成果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