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的另一种可能

2018-05-14 10:31汤晓霞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感官跨界美术

汤晓霞

融合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从而融为一体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整合。融合教育也正在成为学校关注并且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现实教学意义来看,选课走班制度打破了年级、班级的边界,语文融合教育打破的则是学科间的封闭与隔离。这两种新兴教育理念碰撞在一起,言说着语文教学的另一种可能。

语文学科与选课走班的融合,究竟是把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放在同一个容器里呢?还是两种水果都切碎,做成沙拉?亦或是将两种水果一起榨汁,真正互为交融?对此,笔者将从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方面谈开去。

一、与音乐牵手,琴瑟和鸣

最近有一档节目叫《经典咏流传》,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当梁俊老师和贵州山区的孩子一起唱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时,你是否被清澈纯净的声音打动?你是否被清新明快的旋律打动?经典诗文与流行音乐原本是两株长在不同玻璃瓶内的植物,彼此遥望,却又无法彼此给予。然而经过歌手巧妙的改编,却是如此浑然天成呢!这不就是融合吗?是的,融合就是打破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界限,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找到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两大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语文和音乐学科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都要依托语言文字体系,都要依靠学生的理解、思维、分析及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在不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素养,都是注重情感中“美”的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因此,在“选课走班”的社团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一起进行配乐演唱,赋予古典诗词韵律和情感。学习完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一起学着唱一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春天来了,孩子们学习吟诵《春晓》,可以跟着明快的伴奏一起轻轻哼唱;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令人沉醉,台湾歌手蔡琴的歌声同样令人沉醉……在语文与音乐融合的“选课走班”社团活动上,当一个个音符从我们的心中流淌,一篇篇经典在我们的心中涌动,我们便把古典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融为了一体。在品读文化的同时感悟音乐,从多个角度深刻理解中国的古典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审美、想象等核心素养。

二、同美术跨界,相得益彰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支,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我们可以引领我们的学生穿越语文和美术,从不同的角度调动人的各个感官,让彼此之间产生共鸣。

美术是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画世界,而语文则是让学生用心中的文字丈量世界。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合美术的学科素养,就可以把课文中平淡无奇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图画。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喜欢为古诗或是课文配上图画,这就是最早的融合吧。

在“选课走班”社团活动中,有这样一个主题:“江南春”。首先,我们一起学习诗歌《江南》,让学生初步了解江南的春天具有哪些典型性的意象,感受江南春天那种莺歌燕舞、摇曳生姿的娇柔与秀美,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再让学生解码文字,寻找语言文字构成的密码,自己尝试创作,写一写家乡的春天;随后教师在学生理解诗词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场景,添加南通特有的蓝印花布元素,让学生按照心中所想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幻为生动、鲜活的剪影江南,营造出烟雨江南的意境,让我们留恋于江南独特的魅力,真正做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跨界融合,将学生的学习在综合和跨界中引向了真实的生活。

三、与数学联动,精彩无限

语文和数学,都是综合性学科,也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应用的基础性学科。虽然语文以感性见长,热情似火;数学则以理性制胜,冷静如冰,但是两大学科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最重要、实用和必不可少的工具。两者看似独立,实则互补。

也许数学教师会在教学“体积”这一内容时,以“乌鸦喝水”的语文教材作为导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的认知;也许语文教师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广场的宏伟壮观。就连很多教育名家也倡导“用数学的方法教语文、学语文”。受此启发,我们在“选课走班”社团活动中专门开设了“数学绘本社”。绘本语言简练、插画精美,它打破了数学给人的枯燥、刻板的印象,孩子们只要一读起来就会痴迷其中。我们用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让孩子领悟,数学学科蕴含的逻辑和规律原来是如此美妙,所以我们努力尝试用语文的方式学习数学。

在这项课程实践中,我们会从儿童的学情出发,与他们一起读《阶梯数学》,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一年级的孩子熟悉数字的形状;与他们一起读《爱打喷嚏的马》,在轻松的互动中让孩子循序渐进地了解图形与空间;与他们一起读《梦游妖怪城》,在刺激的惊险之旅中感知方向与坐标……这些绘本的故事素材绝大多数是来自孩子的生活,它们一下子就能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被情节吸引,一步一步跟随着文字营造的情境去寻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用语文之情來融合数学之美。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感受着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更享受着语言文字带来的满足。

语文融合课程,是我们尝试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的一种尝试,也为“选课走班”社团活动寻找另一种可能。我们建立语文课程与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的联系,期待这样的智慧跨界,可以使语文课程更加丰厚,让更多的孩子在语文融合课程中学得主动、学得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感官跨界美术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美术篇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