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童心,耕耘半亩童话地

2018-05-14 10:31顾静飞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诗影子智慧

顾静飞

儿童诗是一种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以明朗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飞腾的想象与和谐的韵律,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诗教学能在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儿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一、顺应学生天性——以“儿童语言”激趣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世界,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童心,说着简单而可爱的童言。而作为教师,在儿童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融入到他们的角色中去,用儿童化的语言来激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有关动物的组诗时,用到了这样的导入语:

1. 今天,咱们要一块去童诗乐园玩游戏,快出发吧!

2. 来到童诗动物乐园了,可爱的动物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朋友们也来点儿掌声呀,这儿的字会快乐地跳起来哦!

3. 活泼可爱、精灵古怪的猴子来了,它请大家玩游戏——动物猜猜乐,想玩吗?

就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完全跟着老师进入了课堂。

教育如果以知识为唯一内容,则会使智慧失去了自由的想象空间;教学关系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则会使智慧失去了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学方式如果以训练为本位,则会使智慧失去了厚实的生成土壤。以“儿童语言”进行激趣导入,则会使教学充满智慧,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充满灵气。

二、注重亲身体验——以“儿童语言”滋情

林清玄在《桃花心木》一书中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而不是思想的强行灌输;学习的本质是自主学习,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换句话说,教育的智慧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潜在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能够由此出发,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但是应该怎样将教育的智慧运用到儿童诗的教学当中,才能让学生自主地积累和运用“儿童语言”呢?那就是要进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儿童自我感知、自我体悟,并建立起自己的逻辑。

例如,在林清玄《影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初次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教学。首先,我选择在开学初教授这首诗,因为9月的太阳依旧火红,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我利用课前几分钟,让所有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影子的存在,然后说说感受。接着播放一段我拍摄的两位女同学牵着小手一起去上厕所,一起从食堂走回教室的情景,让他们感受朋友的存在,然后说说影子和朋友的共同点。

在教学时,我这样来设计:

师:刚刚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脚边多出了什么?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发现了呢?

生:是影子。

师: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那影子通常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呢?

生1:在有太阳的地方。

生2: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师:说得真好!因为光是直线前进的,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有一部分光线就会被物体挡住,而其他没有被物体挡住的光线则会继续前进,于是就产生了阴影,这就是我们说的影子。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首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点名上台)。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太阳”,上台的这几位同学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什么呀?

生:(齐答)影子。

师:那有没有谁愿意挑战一下,做一个可爱的影子呢?

(学生顿时沸腾了,抢着要上台,选了几个举手举得最好的上台,在大家的配合下,完成了影子表演。过程中转换太阳灯的照射方向,看学生的反应,择机评价。最后由学生互评,选出最佳小演员。)

通过上述的小游戏,就可以把当天的教学内容呈献给学生了。他们感受到了影子的存在,也明白了影子为什么会存在。我相信,有过亲身体验的他们,一定会将这段经历铭记在心,将童真与趣味珍藏起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孩子眼中,世间的一切都能激活他们神奇的想象,都是他们才思喷涌的源泉。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花博会,孩子们一路赏花、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回校后,一位同学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花博美如画》:

桃花点点头,杏花招招手,荷花连成片,梅花含苞放,美丽的花儿在这儿尽情舞蹈。

小鱼在玩耍,龙虾吐泡泡,鸟儿喳喳叫,蜻蜓到处飞,花博真是美如画,各地人们齐聚花博迎盛会。

这样的采风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为学生真情流露的儿童诗,它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生活经验、人生感受的写照。因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视野不开阔,他们笔下的诗作经常脱离不了具体事物的表面描写。而只有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融入生活,才会涌现出更多用童心打造、用童言编织的诗句。此外,学生能用诗的形式将儿童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是对例诗顿悟、内化后的结果。模仿诗歌的形式,体悟诗歌的内容,成为“儿童语言”迸发的“泉眼”。

三、鼓励尝试探索——以“儿童语言”怡情

孩子们有了丰富的体验,我便进一步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诗教主题活动。如儿童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可以张贴在校园各个显眼的位置;布置童诗画廊,装点校园,也明亮着小作者的心房;组织“阅读点亮人生,诗歌伴我飞翔”活动,或背诵,或吟咏,或配画,或弹奏,或舞蹈;编辑《日新》杂志,将好诗分享给家长;开辟班级诗歌园地;评选“诗香班级”和“小诗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对儿童诗的认识由“浅尝辄止”到“内化于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过:“我们不一定要作诗,但我们的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有诗的人生一定会多一点精彩。我们通过渗透、熏染、陶冶、内化的形式,以诗育人,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能寓教于乐,突破了简单的说教和粗暴的强制训练。事实证明,经受诗的洗礼的孩子,更懂得关心人、体贴人,能更多地为别人着想。

新课改背景下,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大量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付出辛劳与实践,投入丰富的情感,不断丰富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只有教师持有对儿童高尚、真挚、热切的爱,才能将“儿童语言”以细无声的形式浇灌每一棵植株。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诗影子智慧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