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养老政策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8-05-14 08:55卢意
财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卢意

随着我国入口老龄亿速度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期“互联网+”的浪潮,促使传统养老服务手段无法满足现如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出现更加贴近近现代与未来老人的养老新需求。本文将从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养老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地方实施现状对未来“互联网+”养老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互联网+” 养老 政策

2015年,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议案,使得“互联网+”概念首次作为国家议案被提议。[l]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成为构建社会经济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有国家“互联网+”养老政策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明确“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提升我国新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体系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规划中提到了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这一目标。集体体现在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聯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规范数据接口,建设虚拟养老院。

“互联网+”养老政策分析

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规划,完全是搭上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快车,以期实现高效高质的养老管理。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此举有利于推动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显著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同时,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有利于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纵观近三年的养老政策,我们会发现,虽然政策在变,但在其导向及背后仍然有着许多共通的属性:首先是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的降低,为了改变我国公立养老机构占据主要市场的现状,包括民营资本准人、审批制度简化等降低养老门槛的政策不断出现。其次,强化市场属性,2.3亿老人各种各样的衣食住行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全靠政府的调节,将倒退回计划经济的思维。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优势,在养老体系中,发挥市场的作用,不光是依靠政府补贴,而要将养老作为一种服务、一种消费。政府在转型,养老的风向也将改变,因此,现在政策强调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际上是转变到了幕后,更多的是发挥监管市场、培育和扶持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

我国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l)加快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

目前,虽然涉及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很多,但是这些政策大都出自某一个部门或者两个部门,只针对养老服务的某个具体方面,内容显得琐碎,缺少各个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导致这些规范性意见缺乏系统性,因而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强。首先,政府应抓住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契机,高度重视“互联网+”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服务标准和基础信息数据标准、服务信息平台和相关智能养老产品的技术标准以及各养老服务提供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数据接口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政府除了要建立一套“互联网+”养老服务标准的政策法规之外,在服务监督和服务评估方面也应该予以重视,因此有必要建立养老服务的法律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推动服务绩效改进。首先,政府要从源头上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老年人智能养老产品市场。其次要对各提供养老服务和智能养老产品的企业制定不合格、合格、优秀标准,使得企业及相关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标准可依。再次,在社区层面,要建立一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老年人的满意度调查,对该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或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要注意控制老年人满意度的真实率,防止“被满意”的情况发生。

(2)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人智能设备

众所周知,便捷快速的网络服务是“互联网+”养老服务顺利发展的软件保障,而智能可穿戴设配则是其发展的硬件保障。因此.顺利地发展“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就要一手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新。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城市偏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改造社区的网络,不断提高各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其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网络资费,使互联网服务真正走人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老人智能感知终端,实现远程服务,开发出安全有效、多种多样、易于使用、功能实用、价格低廉的智能养老产品。

(3)加强社会力量合作,完善“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产业链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相关企业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更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作,向“多元化供给”模式发展。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比如资金支持、场地支持、人员支持等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相关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功能。一方面加大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产品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提供智慧养老服务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基层社区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社区老人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养老产品,为社区提供适宜的信息技术帮助,谋求恰当的市场利益。

(4)加大养老专业人员培养,加强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

目前我国发展“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面临着复合型养老专业人才短缺,老年人对信息技术不熟悉等问题。同时在社区内,由于待遇和社会地位比较低,目前社区内养老服务工作者流动性都比较大,职业认同感比较低,社工队伍不够稳定,直接影响到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对此政府可以选择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其次,建立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提升“互联网+”时代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形象,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工作。最后,不断提高基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使他们愿意留、留得住。

针对老年人对信息技术不熟悉的问题,要加强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提升老年人上网技能和对互联网的需求。首先,社区方面要利用社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进行思想上的疏导,促使老年人改变传统观念,从而进一步促使老年人接受新型智能养老产品。其次,企业方面在开发和设计相关智能养老产品的时候,要进入社区多加调研,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设计更多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的产品,减少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最后,政府方面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帮扶措施,通过媒体宣传和资金补贴等方式使老年人能够免费接受社会相关机构的培训,引导老年人步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技能,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EB/OL].(2015 - 07 - 01)[2015- 07 - 04].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 /2015 -07 /04 /content

10002. htm.

[2]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 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03):1-9[ 2018-01-26].

[3]翁列恩,王振,楼佳宁.集成化、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居家服务创新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J].公管理学报,2013,(3):1-10.

[4]屈贞.智慧养老:机遇、挑战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3):10 8-112.

[5]李長远“.互联网+”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18,(5):67-73.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养老生活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