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走廊模式探究及在中国的适应性

2018-05-14 08:55张晓薇
财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走廊调控

张晓薇

本文通过对利率走廊模式的探究,研究利率走廊模式的运行机理、利率走廊的运行条件,进而讨论利率走廊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中国实施利率走廊的制约因素,同时就中国构建利率走廊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利率走廊 中国 适应性

利率走廊运行机理

利率走廊指的是中央银行利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存贷款便利建立一个利率操作区间,进而通过建立的利率操作区间稳定市场拆借利率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利率调节模式。利率走廊模式的上限一般是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或是再贴现利率,利率走廊模式的下限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存款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促进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逼近目标利率,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1)利率走廊利率调控机制

利率走廊的作用机制如图一所示,横轴R表示基础货币供给量,纵轴r表示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利率dr和再贷款利率cr调整目标利率tr。在银行间拆借市场中,资金的需求方拆人资金的利率不会高于再贷款利率,否则,资金的需求方只会选择从中央银行进行再贷款去弥补资金缺口。同时,资金的供给方拆出资金的利率不会低于存款利率。因此,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会在中央银行制定的存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之间波动,只有当同业拆借利率等于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时,即拆借利率位于央行存贷款利率走廊二分之一的位置时,拆借市场利率实现均衡。进而资金供求市场上的银行间同业拆借需要得到满足,即中央银行通过简单的调整存贷款利率就能够调控拆借市场利率在目标利率附近轻微波动。

(2)利率走廊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走廊模式下,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利率走廊区间以及目标利率,影响金融机构的储备

管理政策,引导市场预期导向实现对利率的调控,如图二所示。利率走廊区间存的引导效应是利率走廊模式影响目标利率的主要途径。

中央银行通过宣布目标政策利率起到告示作用,进而引导公众预期,最终传递到市场实际利率。中央银行首先通过媒体等其他正式渠道宣布政策目标利率,当市场利率与中央银行宣布的目标利率偏离时,中央银行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市场利率。为在交易日终了时保证账户的平衡,各商业银行会在交易日流动性不足时以再贷款利率获得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当流动性盈余是会以存款利率获得存款利息收入,即中央银行利用市场化使同业拆借利率稳定在目标利率附近波动。

利率走廊运行条件

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在各货币政策工具中具有高效与可操作性强的优势,通过研究已经采

取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国家的实际经验来看,利率走廊模式的成功运行需要五个条件。

(1)中央银行需要具备高效的电子清算系统。利用中央银行的实时电子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查询本行账户资金结余,进而实现及时借人或拆出资金,从而大幅度降低市场资金供求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2)为保证利率走廊模式的高效运行,中央银行需采用零准备金制度。因为零准备金制度可以消除金融机构为实现法定准备金要求而引起的资金供求波动的不确定性,建立准确预测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市场条件。零准备金制度使得商业银行成为是否存放存款准备金的选择方,当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多贷款减少,说明货币市场中资金供给增加,相反,当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贷款增加,说明货币市场中资金供给减少。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贷款行为判断市场中的资金结余,准确掌握货币市场中的资金状况,及时对市场利率做出指导和决策。

(3)利率走廊区间较窄才能实现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有效运行。从现有利率走廊模式的实践经验来看,较窄的利率走廊区间更加有助于中央银行知道市场利率。

(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要提升透明度。中央银行对公众承诺在市场实际利率与目标利率不符时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在交易日宣布目标政策利率,最终达到引导市场预期,带动市场实际利率向目标利率靠近的目的。

第五,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模式要与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高度一致。利率调节方式以及货币政策要与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实现高效的利率调中机制。

利率走廊在中国的实用性

(l)中国实施利率走廊的市场条件

随着中國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在中国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金融发展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向价格型转变已经成为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建立利率走廊的条件。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充分地建立了市场地位。利率走廊利率调中机制的实现主要是以商业银行“成本一收益”机制为理论基础,通过利率走廊作用机理可知,利率走廊模式中包括三种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利率走廊上限以及利率走廊下限,中央银行利用利率走廊上下限调控市场利率的模式需要通过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来实现,因此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充分确立市场地位有助于银行发挥中介传导的作用,为建立利率走廊奠定市场条件。

其次,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已建立与利率走廊相匹配的货币市场调节机制。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主要是通过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实现,利率走廊机制主要是将市场实际利率维持在目标利率附近,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在利率走廊调控的过程中需要有相配合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借贷市场。中国现已建立与利率走廊模式要求相符的货币市场,为价格型货币政策提供相匹配的市场环境。

(2)中国实施利率走廊的制约因素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完善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

是利率走廊模式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形成由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市场是几率与完善的利率传导机制三部分构成的利率调控体系,在货币市场中仍有多轨的情况,导致货币政策传导的偏差性和时滞性,影响利率走廊模式下政策利率传导的有效性。

其次,中国建立利率走廊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利率走廊的下限很难把握。根据利率走廊的作用机制可知利率走廊需要三个必备的利率要素,即市场基准利率、利率走廊上限和利率走廊下限。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中央银行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市场上的基准利率也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利率走廊下限的选择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在于,根据利率走廊的理论,利率走廊下限应为超额准备金利率,但是由于中国尚未建立零准备金制度,超额准备金利率偏低,导致利率走廊区间宽度过大,无法对目标利率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最后一个制约因素是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与体制有待完善。虽然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改革力度的增加,中国银行业开始由传统型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整体仍存在着营运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以及信贷依赖度高等问题,同时,受中央银行严格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限制,商业银行无法完全实现利率最大化的目标,进而影响利率走廊机制的高效运行。

中国实施利率走廊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中国实施利率走廊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本文就在中国构建利率走廊模式提出

以下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l)中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一方面,

在推进建设利率走廊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以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为主,以公开市场操作为辅助,对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需要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化,在利率走廊模式的建立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向市场明确莫表政策利率,有效引导公众市场预期,避免市场对政策的误判,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2)中央银行应针对市场实际情况,继续发展市场基准利率,为进一步实现零准备金

政策奠定基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推进各金融机构将市场利率作为商品定价,减轻中央银行低市场基准利率的依赖性。

(3)中国金融体系应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进,实现追求市场利率最大化的金融主体。首先,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明确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方法,实现经营机制的变革,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其次,银行业还应注重业务结构的完善,增强风险管理与风险低于呢你,中央银行谨慎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机制的建立。

[1]方先明.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利率走廊的条件、机制与实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43-50.

[2]中国人民银行長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利率调控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 (2):10-31.

[3]毛泽盛,李鹏鹏.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与 “利率走廊”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13,(3):11-19.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走廊调控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神奇的走廊
科创走廊“乘风起”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