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8-05-14 08:55马晨皓由鑫磊
财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开放式定义

马晨皓 由鑫磊

自从l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单一企业闭门造车已经不能满足创新的需要,自2003年哈佛大学Chesbrough教授提出“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一词以来,开放式创薪理论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在检验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吸收能力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如何根据开放度和吸收能力的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创新绩效,以使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适时调整吸收能力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开放式创新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开放式创新

Chesbrough(2003)最早从企业层面对开放式创新进行了界定,指创新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流动,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企业外部或内部获得,内部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也可以从企业内部或外部进行(外部资源的内部化、内部资源的外部化)。陈钰芬和陈劲(2008)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認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注重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丰体创新模式;Lichtenthaler(2011)从知识视角将开放式创新定义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同时开展知识探索、知识保持和知识挖掘的行为;还有学者将开放式创新与供应链管理(SCM)的内涵进行了比较。纵观现有的定义,大多足对开放式创新行为进行现象性描述,尚未明确它区别于封闭式创新的判断标准(即开放达到何种程度属于开放式创新),原因在于开放度实质上是一个连续体,并不存在绝对开放或绝对封闭的创新过程。

创新开放度

West(2003)率先考察了计算机行业在利用工作平台进行创新时所采用的不同战略。他认为所有权战略(Proprietary Strategy)和开源战略(OpenSource Strategy)对应着封闭与开放的两个极端。Li-chtenthaler(2008)运用企业战略途径的两个维度,即对外部技术收购的范围和对外部技术的利用范围来定义创新开放度。Pisano和Verganti(2008)认为创新开放度是指企业在利用合作网络进行创新时对于欲加入创新活动的合作伙伴的挑剔程度,即对于潜在的创新合作伙伴不加选择,接受任何有意愿参与其创新活动的外部创新源或是选择符合其某些条件的创新合作伙伴。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发现,从开放式创新概念从2003提出以来到现在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这一模式也日益受到企业的欢迎。随着企业对开放度的应用,现有研究为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利弊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开放度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存在争论和不足,这也为本文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供了现实意义。

企业吸收能力

Cohen&Levimhal(1990)将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识别新知识的价值,消化并将之最终应用于商业化日的能力”。Bieriy&Chakrabarti(1996)也指出组织需具备可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的能力。VandenBosh&DeBoer(1999)将吸收能力的定义为组织评估、取得、整合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Pavlou(2004)认为,组织学习可以对知识鉴别、转换、探索以产生新知识,加强现存厂商资源重整能力。这种吸收能力说明厂商有能力利用外部知识成为有用知识的能力。

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Cohen&LeVinthal(1990)指出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Galy(2003)指出吸收能力通过影响组织学习提升创新绩效。有学者将吸收能力看作调节变量,探究吸收能力如何调节外部知识搜索(Rothaermel&Alexandre,2009)、知识溢出(Escribano,Fosfuri&Tribo,2005)、用户和供应商知识获取(Tsai,2001)、科研机构(Kira,2004)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事实上,当不同的外部创新实体提供多种创新资源时,拥有强吸收能力的企业可以在众多知识流中较快地识别并吸收与自己互补的知识和资源,融合并转化到内部研发过程中,提升创新绩效。吸收能力表征了企业识别、吸收、消化知识的范畴及程度,吸收能力不同的企业在采取相同的知识搜索后获得的创新绩效也不相同(Katila&Ahuja,2002)。

综上所述吸收能力强调企业发现、吸收、利用、转化知识的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吸收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并转化成企业的创新绩效。然而吸收能力发生作用的具体过程、与开放度的内在关系以及在开放度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还需要本文进一步研究。

[1]Chesbrough,H.W.0.OpenInnovation:The newimperative forcreatmg and profitingffomtechnology[M].Boston:Harvard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Darrell Rigby,Chris Zook,Open-Market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Oct2007,68.

[3]Javier M Ekboir.Research andtechnology policies in innovationsystems:zero tillage in brazil[J].Research Policy,2003,32(4):573-586.

[4]王雎.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114-125.

[5]袁健红,李慧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新颖程度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9(12):1892-1898.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开放式定义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定义“风格”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高中物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与管理的探讨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