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2018-05-14 12:19
山西农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宜居三农乡村振兴

飞雪迎春、红梅怒放。新世纪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开发布了。今年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乡村振兴”也成为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被频频提及。山西明确2018年省级财政将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明确提出将继续抓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了一大批秀美宜居乡村。在今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兴乡村”被多次提出,并列入2018年的重点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体现“多规合一”,科学规划主导产业、乡村风貌、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支撑政策体系,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蓝图、指明路径。

乡村与城市相伴而生,相互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结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支撑。”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稳增长、保供给、扩内需,哪一样离得开农业、农村、农民?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业占GDP的份额会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变,即便今后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还有将近4亿多人口。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稳住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可以说,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工作方针和政策,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級、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众手浇开幸福花”,就是指日可待的愿景。

《山西农经》编辑部

猜你喜欢
宜居三农乡村振兴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赞分盐镇裕牛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