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新路径研究

2018-05-14 12:19张浩陈梦宇
山西农经 2018年2期
关键词:铜陵经济转型新常态

张浩 陈梦宇

摘 要:资源型城市的兴起依附于自然资源的勘测和开采,并通过其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必定会面临矿竭城衰的悲剧,因此实现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必须要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濱江资源型城市——铜陵市为例,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探索铜陵市经济发展转型新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铜陵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1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1 铜陵市发展概况分析

铜陵市坐落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区,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因“铜”而建的铜陵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典型的先有矿后有城式资源型城市。作为著名的“铜都”,其冶炼加工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改革开放以后,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拥有良好的产业结构。有着“皖江第一桥”称号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更是推动了江淮与皖南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了铜陵市在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铜陵在皖中南地区的领导地位夯实了基础。随着2015年合福高铁与宁安高铁的相继开通,铜陵作为合福高铁与宁安高铁的交汇点,再加上京台高速、沪渝高速等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铜陵确立了其作为皖中南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截至2016年底,铜陵所拥有的6家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铜产业。

长期以来,铜陵市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经济增长,根据2016年的铜陵统计年鉴分析,铜陵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54%;而同年的安徽省产业结构分析显示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占其地区的生产总值的41.1%;2016年全国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9%,可见铜陵市的经济发展依赖工业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和安徽省。但由于长期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利用使得该市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2009年国务院将铜陵纳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列表之中,从此铜陵进入了不断探索经济转型的新征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快速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是铜陵市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第一步就是致力于让以资源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尽快摆脱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等因素的束缚,再集中于各个方面的力量发展新兴产业来代替资源型产业,形成发展前景与发展实力并驾齐驱的新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最终形成一套新的经济体制。但铜陵市的转型之路并非遵循传统经济转型模式:在2010年初发布的《铜陵市人民政府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的“产业政策目标”中明确提出: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要将铜陵打造成世界级的铜加工中心。

2 铜陵市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具有悠久资源开发历史的铜陵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不断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道路,但起初的转型大多为应对当时的发展阻碍被动地做出适宜的调整。21世纪以后,在西部大开发与发展循环经济等系列发展战略的推进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方向与路线逐渐明确: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是集中力量推动新兴产业代替原有的资源型产业,同时原有的依靠资源生产的产业会自动趋于消亡。在转型的大背景下,铜陵市做了许多探索,但都不是按照传统的路径进行转型。铜陵市坚持在兼顾发展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不断转移战略重心,转移至高层次的产业体系中,坚持壮大主导产业,并强化发展持续产业,促进环境转型,从而更好地推动城市转型。

2.1 提高现存资源开采效率,提升铜产品的附加价值

在当今铜矿资源的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彻底转变资源开发方式至关重要。提高资源开采技术水平,同时将小型冶炼开采矿等落后产能的企业淘汰,从而为具有装备优势的企业腾出资源空间,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应当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不仅仅生产初级产品,着力将铜产品生产多样化,形成更多的附加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优化金融环境,推动铜产业规模化发展

铜产业依旧作为铜陵市的主导产业,除了占据安徽企业“千亿俱乐部”榜首的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以外,铜陵市目前还有一百多个企业围绕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开展运输、配套等业务。还有更多的企业正依靠自己所具有的铜优势来吸引外来投资商的投资,从而使得近两年入驻铜陵的铜加工厂不断增加,这也为形成新的产业链,大幅度提高铜的附加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参与铜的规模化发展,政府应当提供一条方便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体户之间的融资渠道,以及通过发放小额风险贷款和政策帮扶性贷款等措施来优化中小型企业参与铜产业规模发展的金融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既推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也推动铜产业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

2.3 合理利用新的发展纵深,形成新的增长极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将枞阳县划入铜陵市,这标志着铜陵市开启了跨江发展的新篇章。经过此次区划调整,铜陵市现辖一县三区(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新增近100万人口,同时获得了近调整前两倍的发展纵深。区划调整在给铜陵市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铜陵市长江两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江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要远远落后于以重工业为主的铜陵市。跨江发展作为铜陵市发展战略的新兴课题,应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向学界、各阶层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委托专门区域经济规划单位进行战略设计,将跨江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包括在铜陵市的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同时在资源投入方面应当给予枞阳县更多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力争将江北地区变成铜陵市新的增长极,为城市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江北地区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这就为铜陵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在新的发展空间上借助“一廊一園(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和安徽汤沟港现代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为支撑,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再依靠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在江北地区建设港口。后期可借助于G347国道与县城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成“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三位一体”总布局。进而更好地促进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2.4 把握好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合福高铁已经全线通车,这对铜陵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标志着铜陵也开始步入高铁时代。作为安徽对接长三角的节点城市,合福高铁与宁安高铁在铜陵交汇,以及穿境而过的合同黄,铜南宣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都奠定了铜陵市作为长江沿岸地区交通枢纽的基础。再加上铜陵依靠长江,拥有长江这一天然黄金水道,铜陵港也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以凭借这一天时地利,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5 推进文化及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增长

铜陵市作为中国的古铜都,不仅具有超过3 000年的采冶铜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的江南第一城,具有较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苦于一直集中发展工业旅游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并不突出。不断深入的皖南文化旅游建设,以及高铁、高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都逐渐凸显出铜陵城市旅游集散功能。尤其在区划调整以后,枞阳县境内丰富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都给铜陵市的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红色旅游方面,可以以渡江战役为主题元素,有机结合北岸的指挥部与南岸的战役旧址,形成一个红色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在文化旅游方面,江北地区枞阳县境内的中国第一文山浮山亟待进一步开发,可将其作为铜陵文化旅游业的支撑点,以铜陵的青铜文化与江北地区的桐城派为中心,合力打造一条既包含历史文化,又融合了风土人情的精品旅游路线。在生态和农业旅游方面,南岸的大通古镇,北岸的周潭大山生态旅游区可以分别从绿色农业蔬菜基地与农家乐定位生态旅游。

结束语

铜陵是安徽沿江城市群经济板块的重要一级,同时也是安徽与长三角互动的至关重要的平台。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铜陵市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寻找经济转型新路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是铜陵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实施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转型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这都是再经济转型期间不可逃避的困难。因此在认识到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的同时,不能忽略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要充分主观能动性,善于借鉴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经验,着重解决经济转型方面的突出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客服自身发展瓶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宪海,周进生,解寀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与效果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4,23(02):8-10+15.

[2]胡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若干问题的思考——以铜陵市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03):48-51.

[3]陈兴建.高铁时代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安徽省铜陵市的调查与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9):69-70.

[4]中共铜陵市委党校课题组.铜陵市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思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7(04):102-106.

猜你喜欢
铜陵经济转型新常态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