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亚市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2018-05-14 17:05罗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罗灿

[摘 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作为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整个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6年三亚GDP达到47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在三亚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三亚的贫困问题成为三亚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三亚市崖州区抱龙村经济状况及贫困情况,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试图从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路出发,为三亚市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三亚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贫困问题是伴随人类发展至今仍需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要实现三亚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贫困问题也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至2017年三亚市仅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2269户,超过一万人,2014年其人均纯收入不足2809元。解决三亚市贫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精准扶贫。

1 精准扶贫及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出现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续,不少学者将精准扶贫的含义进行深层次挖掘,现在比较认可的定义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旅游精准扶贫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是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第七条“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中创新扶贫模式的一种。旅游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的旅游资源状况、贫困人口实际情况以及扶持政策的不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目的是达到“扶真贫”和“真扶贫”。旅游精准扶贫由精准识别、精准帮扶、长效管理三部分构成,各自形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简单来讲,精准识别是前提,它通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贫困地区的旅游条件及人口情况,确定适合开发哪些旅游扶贫项目及哪些贫困人口适合参与;精准帮扶是关键,通过解决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扶贫的内容、主体和方式的问题。扶贫的长效管理是落实相关扶贫政策,保证扶贫精准性的重要路径。科学及长效的管理制度要一直贯穿整个扶贫,包括前期的两个阶段,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精准扶贫方案及政策的落地及有效的执行。

2 三亚市崖州区抱龙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2.1 抱龙村基本情况及旅游资源

抱龙村位于天涯区凤凰片区北部山区,距离天涯区人民政府29公里,南接南岛农场,北连扎南村,东邻立新村,西侧与育才毗邻。抱龙村辖区总面积6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5.03亩,其中水田1046.34亩,旱田378.69亩。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小组,依据山势、水流零星分布居住,共有332户总人口1726人,黎族951人,苗族775人。

抱龙村地处山区,村域北侧为扎温岭和扎半水库,东北部有三亚第一大河宁远河穿过村域,村周围绿树成荫,自然景观优美,是黎族、苗族聚居型村庄,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文化旅游资源。但全村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其他輔助产业,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长期以来,受交通闭塞、种养殖规模小、橡胶价格持续低迷、槟榔黄叶病等因素影响,村民经济收入很低,据资料显示2014年人均年收入为3407.5元人民币。

近年来,在三亚市旅游委及天涯区等相关部门的定点帮扶下,结合抱龙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民族风情等独特优势,依托海南省三亚抱龙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进行了生态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其中贫困巩固提高52户,227人,精准扶贫10户,40人。

2.2 抱龙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2.2.1 改变村委会班子的思想认识,支持旅游扶贫为主要扶贫方式

为改变抱龙村民守着金饭碗找饭吃的现状,在三亚市旅游委及天涯区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三亚抱龙森林公园与抱龙村委会班子进行多次深入沟通,分析了当前旅游市场发展形势、抱龙村及其周边村落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产业对扶贫工作的带动作用,转变了村两委的思路认识。让村委会班子认识到农旅结合、以旅兴农,充分发挥村落丰富的生态环境、黎苗文化等优势,是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2.2.2 加强宣传引导,使村民对旅游产业扶贫有了新的认识

省、市旅游委和抱龙森林公园负责人通过入户交流,让村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旅游产业对自己脱贫的重要影响。并且,通过结成帮扶对子、定点采购农副产品等一系列举措村民改变了以往的排斥思想,主动积极从自身改变,适应旅游产业的要求。经过各种宣传引导活动,村民自身的仪表、村落的环境风貌、居所环境美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改变。

2.2.3 以点带面,引导村民吃上“旅游饭”

本次扶贫项目确立了以三亚抱龙森林公园作为抱龙村乡村旅游扶贫的带动点,依托公园现有的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旅游项目多样等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农家乐、风情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等新业态,引导村民逐步吃上“旅游饭”。

2.2.4 抓住产业扶贫精髓,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抱龙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也深刻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此也做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以三亚抱龙森林公园为平台,以消费来引导当地产业机构的调整,需求引导消费,消费带动产业。公园在酒店内搭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引导村民结合抱龙村自身环境,大力发展益智、牛大力、豪猪养殖、养蜂等特色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其次,利用抱龙村自然生态资源、田园风光、黎苗文化、民俗特色等资源,策划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线路及产品,如:乡村骑行、游览宁远河、入园采摘等,吸引游客,增加消费。再次,针对不同文化水平村民,进行合理安排工作,使其在家门口就业。对其中优秀人员,进行重点培养,树立模范榜样,鼓励年轻一代学知识、学技能,自主就业,形成良好风气。最后,深入挖掘黎苗传统文化,在抱龙森林公园推出特色黎苗歌曲表演晚会,鼓励村民成立艺术队,定期来公园进行文艺演出,让游客在感受黎风苗韵的同时增加农民演艺收入。

2.2.5 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分门别类进行扶贫

在三亚市旅游委及区政府主导下,抱龙村村委会、政府人员、公园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四方组建了“扶贫管理委员会”,由村委会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案,再进行四方协商,对贫困人口进行分析,制定不同帮扶措施。根据协商结果,对符合公园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优先照顾,对能进行体力劳动的可以安排到公园内进行工作,或免费提供销售摊点;对年纪大或身体较差的人员,采取发放鸡苗、鸭苗,后期回购的方式,鼓励其劳动增收。

从2015年至今,通过这些旅游精准扶贫措施,三亚市崖州区抱龙村的贫困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后期的持续努力不可懈怠,如基础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支持、招商引资渠道和扶贫旅游项目的优先发展,都是今后可以采纳的对策。

三亚市旅游精准扶贫是一个不断循环变化的系统,应根据自身特色及条件,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定帮扶措施,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帮扶方案,以达到最贴近帮扶者目的,最有效达到帮扶效果,最快时间脱离贫困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张辉,魏伟新.基于旅游扶贫战略的效应分析及创新对策研究——以星子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0(05).

[2] 赵伦,李丹妮,苟文峰.扶贫模式变迁视域下旅游扶贫的机制演化[J].开发研究,2017(02).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