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结构的青岩古镇保护研究

2018-05-14 17:05吕佳欣古康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

吕佳欣 古康君

[摘 要]古镇保护建设是当前国内一项重要工程,而多数国内古镇是处于非有效保护状态,尤其是在古镇的空间结构保护上表现出软弱性。正因如此,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为调查对象,研究其在文化结构、物质环境结构、功能结构三个空间结构上的保护性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空间结构;青岩古镇;古镇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镇村落历史悠远,人文内涵深厚,其传统建筑风貌、建筑艺术、原始空间格局以及传统风俗习惯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古镇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冲击,众多古镇逐步向着商业化、现代化模式演变。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保护古镇,使古镇旅游经济开发与其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是实现古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古镇空间结构组成要素

国内外关于城镇空间结构的研究不计其数,研究角度也大不相同。本文在综合分析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文化结构、物质环境结构、功能结构三方面开展对青岩古镇空间格局的研究。

1.1 文化结构

无论城市或乡镇,其空间文化结构是多种概念与含义的结合,包括了地方文化、民俗传统、艺术创作、民族精神等多个层面。本文研究的是古镇空间结构下的文化价值,是古镇层面的文化结构,主要包括了传统文化习俗保护程度、文化遗址保留状况、古镇商业化程度、古镇人文精神内涵等。

1.2 物质环境结构

城镇的物质环境结构是城镇空间结构的一项重要组成,包括地理环境、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排水系统等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因素分布在城镇空间形态之上便组成了城镇的空间结构,古镇的物质环境结构也是如此。古镇的物质环境结构是古镇在空间结构保护上的一个重要层面,反映的是古镇空间结构上的完整性,包括了古镇的地理人文环境因素、古镇古建筑群是否完整、古镇道路交通是否完整便利、古镇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等。

1.3 功能结构

古镇的功能结构是指古镇内的各功能单元以符合当地需要的空间分布形态所呈现的一种空间结构,例如基础设施在古镇不同空间位置的安置、古镇景区内休息点的设置等。本文在上述概念的基礎上,从古镇内消防设施、用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角度研究青岩古镇功能结构,了解功能元素在其空间上的分布是否符合古镇保护需求。

2 青岩古镇概况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依山就势建造在一个山坡上,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

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一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经过了数百年风雨沧桑,古镇主体建筑、街道依然保存完好。镇内仍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民宅、牌坊和寺庙,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小镇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和贵州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商业的交往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多元文化集于一城的现状。在那亘古不变的狮子山下,古镇胜迹随处可见,其特有的悠然神韵,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小镇之一。

3 青岩古镇空间结构分析

3.1 文化结构影响分析

传统习俗保护程度:青岩古镇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传统习俗,例如正月间的舞龙、苗族跳场、跳花灯等,已然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要素。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古镇的传统习俗出现开发程度低、质量低下等问题,仅停留在观赏层次,游客难以参与其中,不能满足当代游客求新、求奇的文化心理追求,这说明古镇的传统习俗的开发保护存在较大问题,欠缺吸引力。

文化遗址的保留状况:青岩古镇自古便是军事古镇,镇内约计30处明清古建筑,现迎样寺、慈云寺、文岩书院、赵以炯状元故居等保存较完整。这批文化遗址规模宏伟,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妙绝伦,但布局呈现零散状态,其辐射范围不足以覆盖整个古镇区域,且表达形式单一,难以完整表达出青岩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商业化程度: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开发各色产品吸引外来游客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商品经济发展背后带来的却是过度的商业化。现今古镇原有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大多经过了重建或改建。街巷两侧售卖的俨然是随处可见的各类商品,到处充斥着商业气息,忽视了对原有文化底蕴的维护,古镇风韵荡然无存。

人文精神内涵:青岩古镇自古便是贵州的军事重镇和商业重镇,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忧国爱民胸怀、崇文厚德的风气……便是古镇文化之神,是青岩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内涵,相比于古镇的物质遗存而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经时光洗涤,却作为小镇的文化基因一直顽强地传承着,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3.2 物质环境结构影响分析

古镇在古建筑群、道路通达性、水渠水巷完整性等方面功能性的强弱决定了其旅游潜力的开发程度。青岩古镇内虽留有众多明清古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风雨残蚀、人为拆迁等因素影响,数量正逐年减少,而且在修葺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风貌,仅保留建筑框架,内在的文化内涵难以体现。古镇在街巷道路和水渠水巷完整性方面欠缺保护和维护。古镇各景点节点间交通网络连接度偏低,交通路线密度小,且以古镇游览主干道为主,从而导致各景点间连通性低,可能仅存一种通行方式,这对古镇在空间结构上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3.3 功能结构影响分析

古镇的功能结构是古镇空间结构的具体表现,因为古镇空间格局的发展取决于古镇内基础设施是否完整、镇内用水供电是否系统安全等。青岩古镇的基础设施配置问题主要表现在消防设施、供水供电管道线路、标示牌上。古镇内消防设备的配置数量偏少,呈零散分布,服务半径难以涵盖整个古镇,存在多处盲点。在供电用水方面,古镇前期受到政府政策以及当地产业资助,已能正常供电与供水,但供电线路多以外接拉线为主,存在较大的用电隐患。此外,古镇内的指示牌出现标识不清晰、方向标识不明确等情况。

4 建议与总结

古镇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青岩古镇为研究对象,以完善古镇保护工作为目标,从古镇空间结构的文化结构、功能结构以及物质环境结构着手,分析研究古镇保护的基本方向,以此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4.1 对古镇实施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措施

古镇保护在整体上需强调古镇保护性规划的完整性,在局部上则应做好详细规划与保护措施,对建筑、道路的修缮维护要及时,降低损坏程度。同时,可建立核心保护区,以现有的科技手段降低古建筑与文化遗存的自然损坏或再破坏的可能性。

4.2 延续古镇原有街巷空间格局

古镇保护必须建立在延续原有街巷的空间格局基础上,深入完善基础调研,掌握古镇整体格局的演变、构成特点、格局价值,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青岩古镇的保护应当延续其传统水系与街巷的特点,保护好原有的古建筑群、古老街巷、人文环境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环境,保持古镇特色。

4.3 修復并尽力还原古建筑原始样貌

古建筑是古镇面貌的精髓。对于古镇内倒塌破损但有机会复原的古建筑,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构建3D数据模型,贴合古镇空间格局特点,打造出更加逼真原始的青岩古建筑。对于破损程度较低的古建筑,可凭借加固、粉刷等技术,将其修缮。对于无历史考据可寻的古建筑,可根据古镇空间格局,在原址上重建新的仿古建筑取代。

4.4 建立古镇文化习俗的多元化互动模式

古镇内世代沿袭的文化习俗是一个古镇的精神支柱,因此构建更加稳固的文化结构,落实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承模式是古镇必走之路。为了构建更加具有保护性的多元文化结构,应当从整个古镇角度思考,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展示散布于古镇各个角落,实现与游客零距离接触,增加游客的体验互动感。

4.5 完善古镇内基础设施配置

首先要完善古镇基础设施配置,包括消防系统、用水系统、供电系统、游客便利设施等,为古镇的消防安全、用电用水、居民生活便利性、游客旅游体验性提供基本乃至高标准的保障。其次,对这些基本设施的配备需要合理的古镇规划作为引导。如青岩古镇内消防设备不能完全覆盖古镇,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应当再配置消防资源;在用电供水上,应多规划利用地下空间,铺展地下线路与管道,避免直观可见的线路对古镇氛围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吕微露,唐建.柯桥古镇空间结构解析[J].城市建筑,2015(21).

[2] 张海鹏,陈甲全.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重庆路孔古镇空间格局研究[J].重庆建筑,2015(08).

[3]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分析
基于空间结构视角:丝绸之路旅游节事活动网络化发展模式构建
有关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探讨
长沙城市物流空间结构复杂性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