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2018-05-14 14:27何晓卫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兴趣创新语文

何晓卫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围绕“语文课的创新”课题作了一番思考和实践,使语文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出台部编新教材后,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怎样上好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并有所创新呢?有些教师经常用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没有思维含量的课堂问答,这些假对话无助于学生的成长。语文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场所,要千方百计地避免教学程式化,努力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更要在教学中用丰富有趣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创新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一、学生教学,激发兴趣

全国教育心理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试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针对这一发现,我充分抓住了“学生教别人记住率占95%”这一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我先在一个班课前说好将要挑选一名学生到另一班取代老师给同学讲课,并给予各种激励措施。学生听了别提有多高兴,既兴奋又好奇还带有微微紧张感,纷纷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劲努力听课做笔记批注。课后抽几个能说会道的来考查本课教学内容,并选定最好的一个准备上课。这节课教学成功了,心里暗暗地别提有多高兴啊。

另一班的教学能否成功取决于这个学生能否像老师一样进行正常的教学。为了鼓励他能站上讲台,我传授一些经验并教他备课,当然我会给他压阵。课前另一班的学生听说今天是别班同学给他们讲课后,也都很好奇并四处打听是谁上课。上课了,他有模有样学起我的教学模式,先导入课文,后一起朗读课文,再教学生字,亦步亦趋,有板有眼。最有趣的是提问环节,有个别学生故意刁难引起哄堂大笑,这时我就要打压一下,并让他来回答问题。这位“先生”匆忙中总算把课讲完了,剩下的时间我查缺补漏,发现同学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也都记住了知识点。这堂课居然也成功了。

这样的创新模式还可以在同一个班尝试,如复习课上让好生给差生复习;作文课上让会写作文的给写不好作文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思路;朗读课上让读得抑扬顿挫的教平铺直叙的学生,等等。这样我们老师轻松了,学生因为是同学教的,多了些亲近感,少了些畏惧感,学得更起劲了。

二、共读课文,激发兴趣

“空白”是文章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召唤读者通过想象加以开掘和丰富未定空间。我认为文章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不断发掘进而生发出来的。大胆、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填补,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成动力,丰富读者的想象,激活思维,使读者进入文章,跳出作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義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丰富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教学阅读课时,可让学生反复阅读甚至师生分角色共读课文来形成感悟,填补空白。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就扮演学生读不好的或者公认较难的角色,师生一起共读课文。首先,老师一起参与平常只有学生的朗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轮到我朗读时,我的朗读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而快速、时而缓慢,声音时而尖厉、时而苍老,让学生仿佛进入了文本,就像目睹了这一场荒唐的游行,我的朗读带动了学生去模仿我的读法。这样师生分角色共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思维,积极探讨,最后让学生填补空白:“皇帝游行后有哪些行为举动?”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互相听课,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学生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即使学生主要是对教师有所反应时,他也意识到其他同学的存在。当他回答教师的要求与期望时,也会考虑到他所说的和所做的事对同伴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既然教师为探讨学习教学经验而经常相互听课,那么何不让学生为了学习而互相听课呢?于是我计划抽好、中、差三档学生作为代表一起去另一班听课,回来谈感受、写随笔。结果计划一宣布,学生纷纷争着要去,被抽到的学生别提有多高兴,听课结束后也像教师一样开个研讨会,一起探讨课堂上的得与失。有些学生提出某某同学发言积极,语言精妙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学生说,“这道题如果换成我来答我不这样答,我有更好的见解”,等等。我觉得这堂课不但教了任教班的学生,也教了听课的学生,学生之间其实也很好奇,特别是互相竞争的班级学生特有兴趣,让他们互相听课,一方面可知对方的长处;另一方面互相学习,也可知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我们老师说别的班级怎么好,某某同学怎么好,学生往往不服气,通过他们实地听课,就会激起斗志,互相竞争,而上课的同学因为有别班同学听课,都精力充沛,积极发言,不想被别的班瞧不起,这样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上的创新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李子建,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2.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兴趣创新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