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探究

2018-05-14 14:27陈唱方明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积极性小学生

陈唱 方明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次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一言堂,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背景下,使得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以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剖析小学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相关情况,力求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课堂互动形式。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历来是教育家、学者、老师、家长所关切的问题,而通过许多前辈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学生课堂表现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师生课堂互动情况。因此,笔者以此文出发点探讨师生课堂互动情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相关关系,力求寻找对于实践教学有利的解决对策。

一、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小学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师生互动在学生的各个维度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在学生学习成绩维度上,课堂互动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更加的积极主动,同时互动的结果也更加的正确、全面、流利,也就是因为这样教师与这样的同学进行互动课堂就会变得十分顺畅,教师的教学也就变得十分轻松。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就显得比较迟缓,他们往往不能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教师也要通过多次的启发才能使之将问题回答完整,而这样教学进度就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课堂互动环节中频繁的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采取置之不理或是较少提问的态度,久而久之那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就因此得不到提高。通过问卷的调查与笔者的观察发现,课堂互动环节中在学生空间维度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座位在整个班级中间或是靠前的学生在课堂中会有更大的机会被老师提问,与教师有着良好的肢体和眼神的交流,因此说这些学生可以整个课堂中与教师有着较为良好的互动。也因为在课堂互动中这些同学的参与度较高,他们也能在课堂参与过程中获得教师更多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因此对于学习有着更高的兴趣与积极性。相反,在班级中座位偏后的同学,虽然他们在课堂中也会与教师进行少量的互动,只是因为他们并不能完全参与在整堂课中,所以即使是被教师问到了,他们的回答也不能如前排同学的回答一样完整流利,所以他们并不能得到很高的教师反馈。就是因为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压,在课堂上他们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混”过了一节又一节课,也因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在大部分小学中课堂座位的安排是按照学生的身高进行安排,同时学校也会从学生公平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轮换制度。即使这样,笔者发现在班级中仍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的座位长期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课前准备不足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根据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小学的课堂授课已经基本实现了,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学生水平以及自控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前预习工作,这样到了课堂上那些预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对于教师的引导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得不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对本应该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好了的知识进行机械地重复。可是这样,那些在课前已经做好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互动仅仅是早已预习过的知识的叠加,这种叠加毫无意义。这样无论教师提问的是已经预习过的知识还是应该学习的新知识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学生预习情况的参差不齐导致了课堂互动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也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三)师生课堂互动缺少实质性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性互动,甚至于形式性互动取代了实质性互动。在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中发现,现如今许多的课堂互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表演性质。在大型的公开课上,这种公开课往往是为了向听课者展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同时教师也是为了在公开课中可以得到更为良好的效果,往往将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而这种丰富多彩并不是平时课堂的模样,学生一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授课模式,这时教师为了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往往在课前带领学生将课程内容一遍遍的练习,学生哪一个环节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以至于哪些同学应该举手回答问题等细节,教师都一一安排“妥当”,这样看似完美的公开课实际上是一堂精心策划的表演课,师生间课堂的互动并不是学生主动的进行,同时也因为这样形式的课堂互动变得毫无意义,这种无意义的活动又何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当今小学课堂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课堂互动模式,教师为了体现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决心与勇气,在课堂中大量地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模式,表现上看来教师的做法是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在这种“热闹”“新潮”的背后则是学生在课后的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积极性的提高仅仅是表面上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变高了,并没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无意义的提问与讨论环节,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关于课堂互动与学生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公平对待层面

学校中的一线教师们,他们每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在接受教育时产生不同的反应,而此时恰恰是体现教师教育水平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时刻,在当课堂上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时,教师绝不应该置之不理或是大声苛责,此时的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进行启发和引导,同时对于那些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该放任不管,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在上课时,由于班级人数、课堂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互动,可教师还是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课下利用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仅仅关注自己的课程进度,还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抛出问题的掌握情况。对于与教师进行互动的人员绝不应该仅仅是那些座位靠前的、学习成绩好的或是与老师接触多且较为熟识的班级干部,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師应该牢记“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课堂,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学习。

(二)学生课前准备充分

根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如今大部分学校的课程早已不再是以教授法为主的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师生多边互动双向交流的课堂。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已经深入小学课堂,可是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背后的学生已经在课前充分进行预习,已经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对教师将要进行讲解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根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现如今的小学生对于课前知识的预习几乎完全来自课外补习班,现如今教育市场纷繁良多、良莠不齐,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即使那些参加课外补习班同时已经在课前掌握课上知识的同学,也只是单单停留在会做题的基础上。以商为小数的整数除法为例,学生在补习班学到的知识仅仅是明白在遇到除不尽的时候,要在竖式中被除数的位置上加零补位,同时对应的位置上应加上小数点,这种教师仅仅教算法而忽视算理的方法表面上看学生掌握的很快,可是在学生完全不懂得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只会让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益处可言的。同时学生和家长抱着“已经在补习班学过”的这种有恃无恐的态度来对待学校课程安排中的课前预习,而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老师在课上进行讲解互动时,已经补习过的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跃跃欲试过于活跃,这就导致了一些新手教师乐观地以为眼前踊跃举手发言的就是全部,就这样轻松地跳过了重点内容,而事实则是即使那些踊跃举手发言的同学他们所了解的仅仅是一些浅显的“结果”,而真正重要的“过程”他们则不甚了解。在“新课改中”着重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并不是答对了多少题、考试得了高分,这种应试教育下死板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和家长应该将课前预习部分重视起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前预习工作,这样才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在校老师也相比较辅导班来说更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校老师所安排的预习工作才是最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只有这样的使学生既了解算理又了解算法的教学模式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课堂实质性互动

增强课堂实质性互动应该从学校和教师双方面入手,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减少毫无意义的公开课竞赛,表面上看来公开课竞赛可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学校也能从整体上了解全校教师的业务状态,可是这一堂堂看似完美的公开课背后,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带有很强表演性质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课堂互动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一线教学的。因此对于学校在进行教师业务考核时应该采用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的方式,或是采取随机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这样学校对教师既进行了业务考核同时现实中的课堂也更加具有代表性。在教师层面上,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通过公开课案例进行学习时,不应该完完全全照搬公开课的互动方式,应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本班同学的同时又是最具有生活化的课堂互动模式,如此才会使学生在课上通过与教师进行轻松愉快的互动掌握知识。课堂实质性的互动也应该是充分考虑学校班级现实情况所开展的互动模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一些名师名家的精品课程并不能完全适应本地区学校的课堂互动,如若生搬硬套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课堂中去,因而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种的课堂互动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和学校应该在模仿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试,争取找出最接近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方式。

三、结语

课堂互动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绝对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与总结,笔者仅仅根据对于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与教师进行的访谈加之笔者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对于实际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互动方式,文章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程晓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1(4).

[2]叶子,庞丽绢.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1(4).

[3]亢晓梅,胡春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规则制定和落实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1(2).

[4]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唱,女,1994年生,遼宁抚顺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硕士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积极性小学生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初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我是小学生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