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探析

2018-05-14 14:27罗文彬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意义小学语文

罗文彬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表达和发散思维的图形工具,是将人脑中所想的内容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树状的结构图。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促使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学智能以及创造智能有机整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改变教师、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知识面广,知识点繁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思维导图的使用技能和方法,能够确保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导图的运用简洁美观、图文并茂,符合小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这种色彩鲜艳、生动灵活的图像模式,有助于激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并在这种颜色、线条、图形的指引之下进入到学习状态,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无论是在识字、阅读还是写作环节,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保护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基础教育阶段,思维依然处于比较活跃、发散的状态,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对于保护儿童的发散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度重视知识灌输和传授,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思维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极大束缚。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规避了这种被动思维的学习弊端,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这种树状的思维图,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我们知道,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表达。教师在教学中,以关键词为核心,以各知识点为节点,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为连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有助于改变学生长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对策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的运用对策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其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模式、接受能力以及接受水平,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思维导图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在这个阶段的思维导图运用上,教师可以通过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图形、线条等,有效地刺激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感官,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家乡,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画出简单的一级分支图并逐步深入到二级分支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后期的思维导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和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相比,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思维导图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字、图形以及逻辑性较强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思维的能力,形成更加清晰的逻辑关系结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写作等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逻辑关系的清晰化和条理化。例如教师训练学生写作,以写景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春天”的景色,以“春天”为关键词,联想到与春天有关的词语,如春雨、春风、鲜花、嫩叶等,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关于春天的词语,构建一幅有关春天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写作的思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多维度的、立体感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技能,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技巧,并能够灵活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缜密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低年级、中年级以及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明彥.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2015(4).

[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意义小学语文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