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

2018-05-14 14:27韩苗苗韦冬余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语文核心素养

韩苗苗 韦冬余

【摘要】吟诵是古人学习古诗文时的一种诵读方式。基于小学生喜玩好动、好奇探究、自信好胜的心理,吟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用于今天的课堂教学,吟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去学习,首先要读准平仄与节奏,其次要品味情感,最后要感受意境。学习吟诵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让学生体会到吟诵学习的乐趣,这也是培养语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必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典诗歌;吟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出台的报告《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表现。本文就古典诗歌吟诵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古典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

一、吟诵的内涵

吟诵,是古人学习古诗文时的一种诵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吟”是音调类似于歌唱的口头表达方式,它不同于“唱”,因为“唱”有固定的音调、旋律,而“吟”则没有固定的音调旋律,是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不断变换音调,随意性比较大。“诵”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读文章或背文章的方式,它跟“读”不同,“读”是看着文字念出声来,是一种不加拖腔的语言方式,相比之下,“诵”更能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变化。所以,通过对这几种表达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给吟诵下一个定义:吟诵的本质是一种读书方式,采用在方言声调基础上产生的纯正的乐音或接近纯正的乐音,在传统的曲调框架下进行较随意的发挥,很难用乐音准确记录音高,也难以用器乐伴奏或表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人们大多是用吟诵的方式来学习古典诗歌,这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读书方式;“五四”之后,吟诵被看作是一种旧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社会又提倡恢复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吟诵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把吟诵搬进课堂,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现代社会提倡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被现代社会所用,我们也要考虑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可行性。经过众多学者的实践教学研究,吟诵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小学古典诗歌吟诵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存在于不同的学科中就能孕育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那么,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说,这四个方面应该是“汉语言建构与运用”“汉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汉语言审美鉴赏与创造”“汉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小学古典诗歌吟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喜玩好动、好奇探究和自信好胜的心理。具体来说,1—6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玩是学生的天性,喜欢发现新奇的事物,对陌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喜欢去问为什么;8—13岁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通过竞争赢得胜利,喜欢在老师、家长、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表扬。基于这样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吟诵。小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可能没有接触过吟诵,所以当吟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时,他们会对其产生好奇,想要去探究吟诵到底是什么,这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天的很多小学课堂上,上课不准说话、不能乱动,用机械的教条规定每一个学生,这虽然对维持课堂秩序起到了作用,但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好胜表现在学习吟诵上,就是学生希望取得好成绩,不愿意在学习上输给同学。教师可以基于这样的心理特征,在学习吟诵时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个人吟诵比赛、分小组吟诵比赛或者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用比赛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在学习吟诵时,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吟诵教学的教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并且寓教于趣,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吟诵呢?

(三)小学古典诗歌吟诵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吟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汉语言建构与运用、汉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汉语言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汉语言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吟诵作为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提高學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吟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歌唱、表演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古诗文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并且吟诵会逐渐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君子风范,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提倡,吟诵也被很多教师搬进课堂,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三、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的基本方法

吟诵虽然没有特定的曲谱,形式上也比较自由,但这并不代表吟诵就能任意为之,信口由腔,吟诵有其基本的规则。徐健顺教授总结出了吟诵的十条规则:“平长仄短、多调回环、依字行腔、文读系统、腹式呼吸、腔音唱法、摇头摆身、情通古人、自成曲调、修身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吟诵的基本方法,注意吟诵的规则,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读准平仄与节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有些人并不熟悉吟诵,另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缺失学习古典诗词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师在讲解吟诵平仄与节奏的规律时,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先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吟诵,了解吟诵的一些基本规则。在学习初期不要对学生做过高的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先教学生一些基础的节奏划分。古诗词吟诵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根据这样的节奏熟读成诵,牢记在心,为之后的吟诵学习做准备。通过背诵,不断充实学生的语料积累,这是培养语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必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除了老师的讲解,也需要老师自身准确的示范。有些学生对书面语言较为生疏,不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给同学树立榜样,范读之后,再带领同学逐句进行诵读,从而影响学生。例如鲁迅在回忆自己童年的学习光景时,回忆起在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先生,每当吟诵诗文,便陶醉其中,并且仰头摇着,还会向后拗过去。这足以看出示范吟诵带来的力量,并且也看出古诗文在吟诵时所带来的影响。

(二)品味情感

王力先生曾说过“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通过抑扬顿挫的吟诵,品味作者的情感。品味情感是在掌握了平仄和节奏的基础上实施的,是对吟诵学习的又一步深入。就是在掌握了平仄和节奏的基础上,更注重品味、体验和感悟诗句中每个音节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欣赏领略古典诗歌的美。通过吟诵品味情感的教学适合在小学的中高年级进行,首先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并且大部分学生对古典诗歌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这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增加,阅读量也增加,较第一学段有了较好的积累,并且能背诵很多古典诗歌。最后这一学段的学生的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陈少松教授说,吟诵“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这是因为古典文学作品的音节安排有特殊的规律,非吟诵不能展现其妙处,非吟诵不能很好地‘由声入情”。所以,通过吟诵可以更好地品味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品味诗歌的情感。

(三)感受意境

大多数课堂上,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往往只注重背诵,学生背过了就算是学会了,但是缺乏对古典诗歌的情感体验,造成了死记硬背的现象。所以感受诗歌的意境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方法,具体给学生以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或现场演奏古筝琴曲,借助古典音乐来营造氛围,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因为吟诵者只有深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才能深刻领悟作品的主旨。通过吟诵真正让学生走进作品,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首先,感受自然的意境。大多数诗歌是情景交融的,入景是入情的前提。对一首古诗吟诵时,首先要在头脑中想象出诗歌中所描述的景物和情境,这样才能进入作品中,进而对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主旨有所体悟,没有想象,仅仅是机械地朗读,这样无法把诗中的情境转化为吟诵者头脑中的情境。其次,感受生活的意境。通过一系列的景物的描写形成一幅生活画卷,从生活场景中去理解诗人的境遇,再把这种理解通过吟诵的声音和曲调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感染人。最后,感受自我的意境。吟诵其实是吟诵者的一种再创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吟诵者在吟诵过程中,基于不同的性格、经历、背景,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允许对诗歌有独特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情感中,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期待,陶冶了道德情操,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要想真正吟出情味,进入诗中意境,必须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和作者融情。

教学生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典诗歌,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教授吟诵,并辅之以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营造更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沉浸古诗,学习吟诵的平仄与节奏,品味诗歌情感,感受诗人营造的意境,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徐健顺.吟诵规则初探.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

[3]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附 注

本文是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39)。

作者简介:韩苗苗,女,1995年生,山东潍坊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韦冬余,1983年生,江苏赣榆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課程与教学论等。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语文核心素养
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