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动与趣”之间的生命韵律

2018-05-14 09:56王峘
名家名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蒙娜丽莎动感美术

王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1-0050-02

“动感课堂”的提出,是秉承我校“树人”办学理念,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三动”模式使学生“五动”,从而高效参与,使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富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动感课堂的核心需要情感的介入,强调教学主题的知觉融入。从知觉到情感的表达,这都需要我们的教学能关注学生个体的反应和回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介入,以实现思维、态度、情感的融合与创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将“动与趣”相结合,巧设情境与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现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在绘画中永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动感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动感美术课堂教学方法需“生动”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师生应当加强互动,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我们在“动”中彰显精彩。那如何体现出这一“动”字,就要求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起兴趣调动、鼓励随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学生主动即学生做到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比较的方法往往容易理解作品。所比较的内容一般是艺术形式方面的,根据形式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增强理解。《在绘画中永生》一课中,主要就如何鉴赏《蒙娜丽莎》这一作品设计了几种生动的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作品里所包含的语言,发现画面中人物的外形是一个正三角形,再和金字塔的外形相比较,从而感受到《蒙娜丽莎》这一人物作品构图的稳定、宏伟和人物的庄重与大气。

运用演示法,让学生自己模仿《蒙娜丽莎》中人物的动作,与教师故意演示的僵硬姿态相比较,体会头、颈、胸、肩扭转的角度,发现S形人物动态曲线的美。

运用比较法,通过与《梵·高》《教皇英诺森十世》等作品相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受达·芬奇创造的“薄雾法”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虚实对比的理解。

通过设计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赏析画面形象引导到对作品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分析判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

二、动感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需“悦动”

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使学生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转变,通过启发、讨论、情境创设等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在《在绘画中永生》一课的学习中,首先用一个“你来画我来猜”的游戏导入课题,拉开《蒙娜丽莎》作品欣赏的序幕,形式新颖别致,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主动的学习兴趣,而且强化了美术学科的语言特点,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又如在《在绘画中永生》一课的练眼力环节中,教师拿一空画框,将自己“装”入框内,并故意做出因身体僵直而难受的样子。教师提问:这幅“作品”写实而逼真,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你能找出这幅作品的缺点吗?

学生:表情麻木、动作僵硬、背景单调等。

教师随即又做出另一种姿势并提问:经过这样调整后的作品你觉得美吗?

学生:不美,动作太夸张、表情浮夸……

教师小结:看来美术作品并非写实、逼真就可以啦,艺术中的美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转向《蒙娜丽莎》,达·芬奇的作品,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这个活动涉及了形体、背景、表情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活动中学生亲自体验,激活了课堂的活动气氛,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后面欣赏《蒙娜丽莎》的环节做了铺垫,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形式美的能力,这也是动感美术课堂教学中贯穿始终的问题。

三、动感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需“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趣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求教师运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活动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美术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美术学科的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精心设计,给予学生不同且多样的展示空间,从而获得“动感”体验。

在《在绘画中永生》一课的解读《蒙娜丽莎》的形与色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蒙娜丽莎》画中有没有类似金字塔的三角形?它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A:三角形构图突出了人物的庄重、宁静……

教师引导:这张作品也是三角形构图(教师再次用空画框框住自己),可为什么同学们不认可?

活动:请一名女生到台上模仿《蒙娜丽莎》的动作,和老师的动作形成对比。

学生B:同学的模仿像字母S,有着动态曲线;老师的模仿像I,过于僵硬。

学生C:老师的模仿毫无表情……

一方面,学生在玩玩、说说中学习新知,得到快乐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滋味。

四、动感美术课堂教学手段需“有趣”

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美术作品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了解的,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因为美术作品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必然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烙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在绘画中的永生》一课中,为了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教师设计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一环。

教师:关于《蒙娜丽莎》的神秘之谜,还有各种揣测与传闻,有兴趣的同学可到网上查阅:比如人物身份之谜、画面透视之谜、眼神之谜等。总之,人们一直在关注它,无止境地探究它。后来的人也不断地重新诠释和演绎着它。

课件呈现:《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和杜尚的《蒙娜丽莎》作品对比,他们对《蒙娜丽莎》的全新演绎。

视频播放: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对《蒙娜丽莎》的全新演绎。

学生交流讨论并小结: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对于这些作品,我们可能有自己的喜好,但达·芬奇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通过课件展示、播放创意视频等教学手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典作品,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作品的解读进行了审美引领与提升。

完整的美术欣赏课,就是引领学生经历一次情感感知的过程,精当的教材处理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动与趣”相结合的教学艺术是增强美术教学的基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动感课堂。动感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动与趣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动与趣需要教师的条件创设和探索的眼睛,这样才能成为一种体验,教学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和谐,课堂才会洋溢“水到渠成”的自然。

猜你喜欢
蒙娜丽莎动感美术
美术篇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说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