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中的民族音乐文化

2018-05-14 08:59祁欣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视唱练耳民族音乐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训练方式,主要是以西洋乐曲的大调和小调音乐体系为核心,学生通常把视唱练耳称作“西洋音乐之耳”来对音乐进行欣赏、感知、体验、理解,并以此欣赏我国传统的本土音乐。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课程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个不懂得本民族音乐的人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呢?对我国音乐学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的本质以及文化特性,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视唱练耳教学训练的教学方式、训练途径以及训练方法的练习是有效改进视唱练耳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关键词】视唱练耳;审美取向;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需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定位的,任何一种音乐都是某种特定文化的智慧结晶,音乐如果离开了文化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正在向着民族特性、艺术审美特性、文化特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音乐课程教学中独有的音乐文化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在课堂训练中学生无法深层次地理解、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也是目前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缺失现象。我们必须要将音乐文化教学作为基本表象,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本民族文化、了解本地区音乐文化,将其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中,正确对待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发展,有效构筑多元化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一、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以音乐为内容,通过音感的训练来完成的音乐理论,以音乐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对象,决定了视唱练耳的纯技术之外的美感体验,从美感中进一步感受学习过程本身。物体具有旋律的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生活。本身具有独特的美感特质,就有旋律美、音乐美,音准与音色美、风格与结构美等特点,通过声音来抒发表达,从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好的天籁之声可以通过声音穿透人的灵魂,震撼每一个神经末梢,让人在音乐的舒适中寻求宁静的天地,达到润物細无声的独特效果。所以,音乐是以美为核心的,以追求美为特质的,离开了美,音乐就不能称之为音乐了。音乐活动也是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人类艺术生命的表现形式。以此看来,视唱练耳在纯技术的练习之外,要格外关注它的美学特质,摆脱枯燥乏味的单一技术练习,扩展教学的审美视域。

二、视唱练耳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研究

在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视唱练耳与民族音乐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源自于生活且根植于生活,民族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与民族音乐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源源动力。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决定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特定的文化性质,如果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没有了民族音乐,那么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就只剩下了西方音乐的教学模式和对西方音乐的训练技巧与技术的应用,就完全化失去了视唱练耳课程训练的艺术表现力。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发展作用,又能够有效地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根植性发展,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促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确立音乐文化的审美视角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构建学习者音乐素养、音乐语言与音乐审美的基础性学科,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审美训练的核心学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审美观念和个人的喜好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音乐审美情趣、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音乐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听觉效果和听觉习惯。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都会受到音乐文化以及音乐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影响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影响到具体的音乐活动中;不同的音乐审美视觉与审美角度的确定建立都会影响到对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审美角度的建立,更决定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与审美取向。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在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化、民族化音乐文化教学、对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是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每一部作品都在讲述着音乐创作背后的深远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事实。民族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蕴含着真挚的民族情感,蕴含着独特的人文观念和民族风情,对于民族音乐蕴含的民族文化更能够帮助学生接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的思想观念,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中所蕴含的历史事实以及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都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对文化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后巧妙地过渡到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理解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逐渐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表演以及创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

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价值,要高度重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传承途径。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通过对音乐构成的因素、音乐的创作经验、音乐的创作技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着力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掌握音乐的文化审美以及音乐的文化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挖掘民族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价值,掌握民族音乐的作曲风格、音乐创作的要素以及音乐创作的方法及技巧,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留、延续、发展以及传承提供好的场地、方法和途径,为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化、长久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

(四)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高校音乐学院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筛选、整理与重新架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能够从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提取具有代表性、能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且容易掌握的音乐作品,使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民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民众的生活方式之间建立有效且通常的网络化布局,进而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思想。

三、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研究

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听觉、培养学习者的音乐节奏感、进而传承民族音乐的课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为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以及对学习者的音乐知识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既要重视对音乐基本曲调、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训练方法和训练技能方面进行训练,还要重视对音乐语言、音乐文化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以文化属性为导向的视唱练耳教学思维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内容具有其独特性,在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方面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在大部分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会选择那些结构形式严谨的曲调和调性发展为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服务。这样的教学思路会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淡化对音乐文化属性的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本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学生建立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架构有一定的阻碍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相同文化属性的音乐作品搁浅,严重影响到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文化知识衔接出现问题,对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架构产生问题,影响到以文化为基础的音乐作品学习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音乐的文化属性为教学导向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同时还要遵循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的發展规律来指导课程教学的进度,这样才能够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规律,又能够强化对音乐文化属性的教学。

(二)民族音乐的节奏训练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常规情况下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来进行教学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审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主观的认知思想和认知结构中已经建立的对结构的审美感知无法进行深入的架构树立,使得课堂训练中对音乐的节奏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对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财富,要根据作品内容提炼其具有代表性、具有感染力的宝贵素材。

四、结语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够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属性,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影响下汇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作用和意义。在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对音乐文化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决不可通过单纯的技巧性机械化训练,这样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训练目的的,对于音乐文化要素的的训练培养必须将视唱练耳课程纳入到音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在音乐学院的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民族音乐的地位,在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通过视唱练耳的不断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文化内涵,尊重音乐要素以及文化属性,不断提升个人对音乐审美教学的修养。

参考文献

[1]宋扬.浅谈视唱练耳与中国民族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11):177-178.

[2]关婷婷.浅析民族音乐思维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J].艺术评鉴,2017(18):92-93.

[3]高世佳.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与意义[J].武汉音乐学院,2017.

[4]张毓倩.民族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本土化[J].北方音乐,2017.37(20):171.

[5]毛杰.浅析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渗透融合[J].戏剧之家,2017(11):183.

作者简介:祁欣(1969—),女,吉林省长春市,副教授,硕士,视唱练耳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视唱练耳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