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练习曲1

2018-05-14 08:59宋佳诺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练习曲教学方案钢琴教学

【摘要】本文以莱蒙练习曲为研究对象,从作曲家莱蒙的身份背景及创作风格入手,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将第1-10课作为具体的教学研究目标,分别从左手音节强化、右手音阶强化;乐句与呼吸的聆听与体会;强化薄弱手指;移调转调、手指跑动能力;琶音音阶、两种演奏法技巧的对比等五个阶段、十个角度,按照1-10课的不同训练目标,细化分阶段进行系统的教学阐述。

【关键词】莱蒙;练习曲;钢琴教学;手指训练;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今钢琴艺术的迅猛发展和钢琴音乐在人民大众中的广泛和深入,为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也对钢琴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统车尔尼练习曲已远远不能满足钢琴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以致很多的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周期中很难达到预定的训练目的,所以开发更多的横向教学曲目成为钢琴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莱蒙钢琴练习曲》的难度介于车尔尼练习曲“599”与“849”之间,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是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所难以全面涵盖的。所以,研究《莱蒙练习曲》,在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方面,以及训练钢琴学习者在练习时对不同演奏法的要求、力度强弱记号、速度记号、左右手的音量控制比例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钢琴教育家莱蒙及其钢琴练习曲集OP.37

19世纪的欧洲乐坛是人才辈出百花齐放的年代,也正是古典主义音乐大踏步向更为自由轻巧的浪漫主义跨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涌现了很多著名的钢琴音乐家,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拥有无数耳熟能详音乐小品的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在这些著名的钢琴家们中间,有一位看起来不是那样出众,但为近现代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音乐家,就是莱蒙。

莱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闻名遐迩的音乐出版商,如同现今美国阿尔弗莱德音乐出版社一样,当时的莱蒙不仅作为著名的音乐出版商,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钢琴教育家。

由他的出版社出版的钢琴音乐出版物不计其数,莱蒙本人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又不同于同时代的钢琴教育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探索出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套技巧连贯、逻辑缜密、承上启下的钢琴教材,其中以其自行创作的练习曲集op.37应用最为广泛,经久不衰。

这部作品号为op.37的练习曲集《莱蒙钢琴练习曲》是作为音乐教育家的莱蒙在潜心研究钢琴教学时,为承接初级阶段的钢琴练习曲与高级阶段的钢琴练习曲所专门创作编纂的进阶性质的钢琴教材。莱蒙在最初创作时的初衷是为6~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所编写的。这使得这部钢琴练习曲集有着其他同时代练习曲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从篇幅长度方面来说,莱蒙练习曲集中的作品篇幅较短,小节的数目和节拍的种类也不很复杂;从难度方面来说,莱蒙练习曲的难度介于车尔尼练习曲599与车尔尼练习曲849之间;从技术要点方面来说,莱蒙练习曲每一首曲目中的技术训练目标相对单一一些,所以不会出现技术难点叠加,完成吃力的状况,十分适合进阶阶段的儿童练习者;从乐曲的音乐性方面来看,莱蒙练习曲的曲调更为流畅,调式典型,和声严谨,结构清晰,所以相对同时代的其他练习曲来说,非常悦耳动听,具备更好的听赏性。

莱蒙练习曲中,更加注重训练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很多技术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车尔尼练习曲中虽有涉猎,但数量和难度上都略有不足的。

例如在车尔尼练习曲599中,虽然具有一些训练手指快速移动的曲目,但是数目不足,对各手指或各手的针对性不强;在莱蒙练习曲OP.37中,第一首、第二首、第六首、第十二首、第十五首和第三十一首都是针对各个手指的快速跑动而创作的练习曲目。

再如在车尔尼练习曲849中,虽然有一些训练双手中的薄弱手指的练习曲,但难度明显不足,仅仅是在几小节中出现难点,难点的训练强度不够;在莱蒙练习曲OP.37中第四首、第五首、第十四首、第十六首、第二十二首和第三十二首,都是针对左右双手中的4指与5指这些薄弱手指而设置的曲目。

又如在车尔尼练习曲599与849中,虽然有一些曲目中具备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调,但转调的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对于转调的确切认识;而莱蒙练习曲OP.37中的第六课第十八课第三十三课第三十六课都是关于各类转调音乐的补充练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音型弹奏上的专题训练、乐句的听觉与呼吸以及多种音乐舞曲风格方面的建树或是补充。

綜上所述,在钢琴教学的进阶阶段应用莱蒙练习曲集来训练手指技术、听觉能力以及扩展艺术视野都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重要的素材之一。

二、《莱蒙练习曲OP.37》第一至十课的教学阶段及课程教学计划

在莱蒙练习曲OP.37中有许多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意义的课程曲目,本文选取其中的第一课至第十课进行系统的分阶段、多角度的深入剖析,详尽阐述各课的重点、难点、训练目标和教学计划。

(一)莱蒙练习曲第一至十课的教学阶段及重点、难点

仅在莱蒙练习曲OP.37的前十课就可以分为五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为补充性的手指强化教训练学;第二阶段为建设性的乐句与呼吸训练教学;第三阶段为深入性的薄弱手指能力训练教学;第四阶段为进阶性的移调及五指平衡训练教学;第五阶段为扩展性的典型音型强化训练教学。

第一阶段为补充性的手指强化训练教学。在这一阶段中的教学曲目共有两课:第一课与第二课。第一课为右手的音阶强化训练,第二课则为左手的音阶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中两课的重点在于音阶弹奏时的稳定与流畅,作为车尔尼599教材结束后的第一首进阶曲目,这两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此阶段中查缺补漏寻找手指在提速跑动时的技术弱点。

第二阶段为建设性的乐句与呼吸训练教学。这一阶段中的教学曲目共有一课:第三课。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补充车尔尼练习曲中所欠缺的乐句与呼吸概念,要将练习曲如歌唱一般区分详细的乐句,带有情感的演奏练习曲,在自我演奏中聆听音乐,找寻乐曲中抒情性的乐句体验。

第三阶段为深入性的挖掘薄弱手指能力训练教学。在这一阶段中的教学曲目共有两课:第四课与第五课。均为强化双手中的四指而创作,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课中还追加了右手一指与四指之间的换指与穿指交换训练。

第四阶段为进阶性的移调及五指平衡训练教学。在这一阶段中的教学曲目共有两课:第六课和第七课。在这一阶段中第六课出现了其他各种同等难度的练习曲中从未出现过的以七种调式为动机的五指音阶训练;第七课为熟知各个调式的五指音阶之后所进行的均匀跑动教学。

第五阶段为扩展性的典型音型强化训练教学。在这一阶段中的教学曲目共有三课,分别是第八课第九课和第十课。

第八课为节奏特殊划分三连音和琶音音型的叠加式难点课;第九课为两种演奏法的协调合作对比难点课;第十课则是相对短小音阶的为分解和弦难点。

综上所述,莱蒙练习曲op.37中的第一至第十课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八个重点,在教学中需要安排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才能使得这些重点难点发挥其应有的教学训练作用。

(二)莱蒙练习曲第一至十课的训练目标和教学计划

在梳理了莱蒙练习曲一至十课教学阶段重点、难点之后,将每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和教学计划分课进行详尽阐述。

第一阶段:

第一课为右手的音阶强化训练,且其难度系数承接车尔尼599,但是在速度、篇幅和完成程度上的要求都要略高,所以教学的训练目标制定为:右手下行音阶三指跨越(cross over)动作与一指穿越(turn under)动作的流畅转换。

第二课则为左手的音阶强化训练,并且与第一课不同的是,第二课中的重点训练目标是左手上行的音阶训练。在本课中依然是三指的跨越与一指的穿越,也就是说,第一、二课的主要教学训练目标为三指跨越(cross over)动作与一指穿越(turn under)动作的流畅转换。

所以,在这一阶段中,计划首先进行基础穿指练习,拟定使用与之难度相似,篇幅较为短小、技术难点相对单一,且具有一定巩固训练特征的哈农钢琴练指法中的第38课第4乐段这一片段,进行双手反向的穿指单独练习。

在这一练习课的音乐片段中,右手的下行指法与行进方向与莱蒙练习曲第一课中的右手非常相似,左手则与第二课的左手十分相似,所以这一片段可以作为训练左右手流畅音阶的辅助训练项目。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中的教学课程只有第一课第三课。

在第三课中,需要补充车尔尼练习曲中所欠缺的乐句与呼吸概念,所以教学的训练目标拟定为:可以在演奏中清晰地弹奏出乐句的抒情性呼吸,并能在演奏过程中聆听演奏效果,随时予以校正。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有两课,其教学目标均为强化双手的最薄弱手指——四指的集中教學,所以第四课与第五课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故而可以进行合并教学,并且在教学计划可以划分为相同的教学板块。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教学和练习使得薄弱手指四指的灵活性有所增强,且具备更优化的独立性。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包含第六和第七课。其教学目标略有不同,第六课是右手的五指音阶连续移动主音的移调,达到了解掌握各个自然音级上建立起来的五指音阶的目的,主要目标在于乐理知识中的移调。

而第七课则是在掌握五指音阶的基础上进行的双手稳定性技巧训练目标,所以,第七课的训练目的偏重于手指技术能力。

第五阶段包含三课,第八课的教学目标在于熟练掌握节奏奏的特殊划分,在三连音的奏法上需要与普通二分法的八分音符区分开。

在技巧上也注重了基本功琶音音型,在手指伸张方面更加值得深究。

第九课的教学目标则是将两种演奏方式加以明确区分,即在连奏legato与跳音staccato同时出现时,演奏技巧上的区分

第十课的教学目标则是攻克分解和弦与琶音奏法相结合的技术难点。

三、结论

本文以莱蒙练习曲为切入点,通过对莱蒙练习曲OP.37中的第一至第十课进行对比、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并且划分出清晰的教学阶段。几乎包括莱蒙钢琴练习曲所在程度的钢琴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基本训练元素,并增加了音乐处理方面的素养提高。融入国内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中的多种教学元素,切实解决了莱蒙钢琴练习曲教学中的难题,提高了针对这一钢琴学习群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李长明.钢琴实用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夏小燕.琴韵心语——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宋佳诺,女,汉族,辽宁省丹东市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研二学生,研究方向:钢琴教学法。

猜你喜欢
练习曲教学方案钢琴教学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应用考核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肖邦和李斯特所有练习曲介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