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14 08:59赵羽阳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探索新课程实践

赵羽阳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个学习科目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小学音乐学科也不例外。在推行教育发展要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同时,音乐欣赏课程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在不断结合新的教学改革内容,旨在以提升学生精神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探究。因此,本文就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欣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以陶冶小学生情操为主要目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准,可以不断升华小学生的精神世界。目前,在音乐欣赏课程上,教师让小学生欣赏音乐,从音乐世界中启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音乐欣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实践与探索还应该从其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一定的改进措施帮助教学效率提升,促进小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1]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活动较少,导致音乐欣赏课程学习效率低

目前,各个小学对于音乐欣赏课程还不够重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音乐欣赏的实践教学活动都算不上正规,也没有什么系统性。通常就是教师在课上播放几首乐曲,然后结合这些乐曲产生的背景以及创作乐理进行讲解。学生所掌握的还不够深入,这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成为理论课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少之又少,没有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方式。学生只能依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判断这首乐曲是好是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渐渐变淡,教学效率日益下降,学生也开始把这样的课程当作娱乐的课程,不去认真对待。最重要的是目前音乐欣赏课程缺乏具体的实践课程,例如拉近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欣赏前有所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在听赏之前,甚至是每一遍的聆听都提出要求与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听,而不是无效聆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聆听一些低难度的音乐会,帮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树立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在具体的课程上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欣赏的机会,不要先入为主,局限住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小学对于音乐欣赏的课程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下开始重视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认识,只能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提前去接触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课程中教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音乐知识就结束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去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要引进音乐欣赏教学资源。就目前统计,一部分小学没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课程的设备,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室以及比较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师去授课,即使有音乐欣赏设备,但也是比较旧的设备,播放效果比较差,学生根本不会领会到音乐作品真正要表达的效果。[2]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策略

(一)重视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过分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兴趣培养。音乐欣赏课程是伴随着音乐课程而开展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上欣赏一些乐曲能够不断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美起到积极作用。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还是不够重视,虽然开展了音乐欣赏课程,具体教学还是依据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性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欣赏课程,积极进行教学课程安排,而且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也能对音乐有更新的认识。

(二)提升教资力量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各个学校也进行着改革,但是从具体的改革来看,教学改革的效果还是不明显,部分学校还是以“走形式”的方式将具体要求完成,这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不利影响。对此,学校首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欣赏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当前需要的是什么,其次是提升师资力量。部分学校将音乐欣赏课程交由专业不符的教师去授课,这使得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不专业,所以,学校应该聘请专业对口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进行授课。最后就是引进先进的设备,设置专门的教室供学生学习,积极引进先进音视频设备,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达到双享受。例如,在欣赏《梁祝》时,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设备播放梁祝片段,然后还可以结合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代入真实情感。

(三)从教材入手,提倡多元音乐,提高学生聆听兴趣

按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音乐欣赏包括中外声乐曲、器乐曲以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音乐欣赏的内容选材相当重要,绝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欣赏教材。除必须注意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外,还应考虑到创作体裁、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音乐欣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由于课时有限,欣赏的作品必须符合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这样欣赏的内容就要有所选择。欣赏的作品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为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情操。因此,给学生欣赏的东西必须是健康的,艺术水平较高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这样的音乐作品能使青少年精神振奋,朝气蓬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还须符合教学的原则,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应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例如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斯的作品《动物狂欢节》,其实一共包含了十四个乐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各种动物在热闹节日中玩耍游戏的滑稽形态。苏教版教材在安排学生欣赏这部作品时就将它分开,把不同乐曲分拆到不同年级。《狮王进行曲》作为组曲内的第一首安排在了一年级上册中,而在二年级上下学期中分别安排了《水族馆》《公鸡与母鸡》,三年级就有《天鹅》。这样,学生在欣赏时有循序渐进的规律可依,也有上下联系,促使学生们巩固了音乐知识,明确了音乐形象。

(三)重视聆听习惯,开展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倾听音乐的习惯,对学习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倾听的习惯尚未养成。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静下心来倾听音乐作品,真正发挥音乐的审美效应。为了培养“倾听”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倾听”的氛围。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童趣的布置,给学生创设一种“倾听”的心情;教室中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和音乐知识的挂图也能引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音响设备,可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让他们更真实地进入音乐的意境。可根据学生不同年段,对学生设定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聆听。让思考与聆听结合,这样他们在无形中就能“安静”聆听。久而久之,良好的聆听习惯就养成了。这也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与鼓励。在低年级课堂中,也可以将聆听与唱或姐妹艺术相结合。比如唱乐曲(歌曲)主题旋律,或是用线条色块来表现段落情绪等,让看似枯燥的听赏变得多变有趣了。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具体的实践活动存在教学资源欠缺以及重视程度低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因此,学校以及教师要高度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不断提升教资力量,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及聘请专业的教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迪华.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7(19):214.

[2]邵小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7(22):193.

猜你喜欢
探索新课程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