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研究

2018-05-14 08:54朱念
创新 2018年2期

朱念

[摘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是一国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根据2000—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数据,构建GM(1,1)模型、多项式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等多种模型的组合模型,通过各单一模型对比发现,灰色组合模型能够明显地提高预测精度,对2016—2020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预测,并对提高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提出了旅游产业因果关系向关联关系意识转变,进一步凝练与打造地方特色牌,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加强从业人员国际化水平,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研究;灰色组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8)02-0045-10

一、问题的提出

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指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旅游支出,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入境旅游业不断壮大。2000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162.64亿美元,至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136.5亿美元,增长了6.99倍。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预测,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对促进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当前文献来看,学界对入境旅游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各省市入境旅游的预测。如李辉和阚兴龙(2011)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对广东省旅游创汇部门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曾冬玲等(2016)经过模型的运算和多重检验过程,预测未来三年国内、海外和总市场旅游需求的预测值。杨名桂(2010)以重庆市入境旅游收入情况为实证研究,对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此外,学界也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候雅婷(2015)对入境旅游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认为入境旅游人数对入境外汇收入有重要的影响。贺小娅和贺乔(2015)以1995—2014年数据建立了回归模型,对中国的入境旅游发展显著因素进行分析。以上研究成果为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者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入境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现行政策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较大,用单一预测方法预测精度不高,针对这种包含了未知信息的贫信息、小样本的不确定系统的研究,本文运用灰色组合模型,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预测分析。

二、多种单一模型及组合模型

(一)灰色GM(1,1)预测模型

灰色理论常用于数据缺乏、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其具有所需样本量相对较少的优势。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不仅有已知信息,还有不能确定甚至未知的信息,属于灰色系统。建模过程如下:

三、我國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一)数据选取

观察2001—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数据,由于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这两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明显减少;2015年的数据有较大增长。本文利用2001—2015年数据(见表1),预测2016—2020年数据,有利于政府部门制订相应政策。

(三)线性回归方程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设置因变量Y2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时间变量T为自变量(年份),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可得表2。

由上表可知,方程拟合度R2>0.7,模型可用;自变量T的Prob值<0.05,变量可用,因此,线性回归方程为:

把T=1~15分别代入式(7)得出对应的预测值,预测值与误差见表5,求得标准误差约为144.31。

(四)指数函数模型

在EVIEWS设置因变量Y3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并取自然对数,时间变量T为自变量(年份),建立指数模型,EVIEWS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xx/chxx201802/chxx20180205-10-l.jpg" alt="" />

(六)灰色组合模型

1.计算模型误差

根据4种模型实际值与预测值计算出模型的误差值,结果见表5、表6。

2.权重计算

设GM(1,1)模型、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这四种模型的权重分别为W1、W2、W3、W4。根据权重计算式(5)可计算出权重分别为0.243412、0.228826、0.241 177和0.286585。

3.建立灰色组合模型

Y=0.243412×灰色模型预测值+0.228826×线性模型预测值+0.241 177×指数模型预测值+0.286585×多项式模型预测值,把T=1~15分别代入模型,可计算出组合模型的预测值、误差及误差率(表7)。

通过和不同单一预测模型拟合预测结果对比可知,灰色组合模型的误差、误差率为5个模型中最小的,精度较高。因此,将T=16至20代入5个模型中,可以得出2016—2020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测值(见表8)。

通过预测我们可知,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预计为1065.0937亿美元,2020年则有可能达到2913.7475亿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1200亿美元。通过对比,预测精度情况有以下关系:组合模型(误差:134.0965)>灰色模型(误差:285.1433)>指数模型(误差:334.0458)>多项式模型(误差:391.1447)>线性模型(误差:424.0393)。

(七)结论

用2001—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数据,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线性模型等模型及灰色组合模型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综合分析可知,组合模型明显优于灰色模型、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线性模型。单一模型虽能较好地模拟原始值,且通过相关检验,但单独作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时,精度不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灰色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接近,从而较准确地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预测。

四、提高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对策建议

(一)旅游产业因果关系向关联关系思维转变

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更多体现在关联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各地在经济发展时,无可厚非的高度关注GDP,高度关注税收。更多的时候,地方政府会认为旅游产业与GDP、税收是因果关系,即旅游收入能提高GDP,旅游能带来税收。降低税负将影响政府收入,从而导致财政困难与投入减少。因此,政府更加关心能直接带来税收的旅游收入,如门票、高速路过桥过路费,因为他们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却忽略了其关联关系,导致旅游产业处于低端或低水平集聚。如2013年4月,凤凰古城所属凤凰县政府开始收取148元的门票,利益主体问冲突,导致游客数量急剧下滑,酒店、餐饮、房地产、其他消费等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于2016年4月,凤凰县政府暂停了“围城收票”。反之,贵州省充分挖掘旅游与GDP、税收的关联关系,2017年4月,贵州省分别针对境外游客、周边省份以及北方游客,在景区门票优惠(分阶段享受免費与半价)、自驾游优惠(贵州境内免费通行)、航线及机票优惠(打折促、免起降费)、旅游包机、专列优惠等政策,实施门票、过路费免费等的“舍小”,实现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产业链上的“得大”。

(二)进一步凝练与打造地方特色牌

我国无论是从地域性还是从民族性上来看,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都拥有各地不同的地理风貌、民族文化以及当地特色产业。如何结合地方的山水、人文、美食以及历史,整合产业链从而形成国际旅游的地方特点。以桂林为例,张艺谋导演通过挖掘桂林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故事,根据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凝练打造了“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再次提升了桂林在国际旅游中的品质,由看山、看水成功迈入了人文体验的转变,吸引了更多的境外客游。同时,在我国丽江、西湖相继推出了“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系列的实景演出,成功的讲好了当地故事,凝聚了当地资源,吸引了游客。

(三)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局限于旅游道路建设、水电的供应、住宿环境提升等,景区标识标牌、设置配套双语、旅游服务站点等相都应包含在建设规划中。旅游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入境游客对旅游景点或旅游目的地,甚至是对这个国家的评价。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与入境游客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心理落差给入境游客带来的好感度不佳,入境游客未能获得较好的体验,出现了1-N效应,即旅游后,并未起到吸引N个游客入境旅游的目标,反而由于入境游客体验不佳,导致N个潜在游客不选择入境出游。近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与亚洲的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四)优化入境旅游消费结构

合理的旅游消费结构必然要求消费内容与消费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我国景点多以自然资源或人文历史发展起来的观光游览型的旅游产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地域差异性不明显,特色展示不鲜明。境外游客到了一处景点之后,其他景点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游客体验不佳,旅游卖点原始低端。要整合资源,让入境游客能参与式体验中国特色与中国文化,从购买产品的消费转移到体验式消费,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技术含量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满足入境游客精神需要的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让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五)加强从业人员国际化水平

旅游业有着极强的就业带动效应,但入境旅游对从业人员不仅限于就业的数量拉动,更多的要具备高素质、懂外语、懂国际文化。目前,我国入境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和入境游客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国际化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普通不高。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多层次、懂外语、有创意的从业人员从事国际旅游行业,终身学习是国际旅游从业人员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政府要加强宣传与引导,企业应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加强考核,让更多人能有尊严、受尊敬地从事国际旅游行业,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能临场应对能力的国际旅游人才。

(六)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入境旅游的游客,对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在发展旅游业时,地方政府易忽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实际上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应引导公民,增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谁保护谁受益,形成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拟定保护机制与利益机制,让村民从环保中获得利益,形成共同的生态—利益圈。

[责任编辑:吴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