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不入 一扣锁清秋

2018-05-14 11:01张琼高劲松
东方收藏 2018年4期
关键词:蝶恋花蝴蝶

张琼 高劲松

江西是全国发现发掘明代藩王世系墓葬最多的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江西发现了近50座明代藩王世系家族墓,特别是在南昌的“宁王”和抚州南城地区的“益王”世系家族墓葬中,共出土各类首饰400余件(套),彰显着浓厚的宫廷气氛和贵族时尚审美情趣。

明代金玉珠宝饰品除了直接穿戴外,还广泛应用于上层贵族妇女的服饰之上,衬托华贵典雅的同时,更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礼仪制度,是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根据使用的不同部位,具体包括组扣饰、腰饰、组玉佩,以及霞帔坠子、玉花彩结绶等。扣饰作为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物件,在江西地区明代出土的文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组镶宝石蝶恋花鎏金银扣(图1、图2)的主人是明益庄王朱厚烨继妃万氏(1531—1590),1958年出土于江西省南城县益庄王墓继妃万氏棺中。这组扣饰一共四副,总重149克,长8厘米、宽3.5厘米。每对扣子两侧各有一只蝴蝶,蝶身背上有5个宝石托,中间镶嵌有1颗较大的蓝宝石,蝶翅上镶嵌4颗小红、蓝宝石,扣合后中间为一朵盛开的菊花,正中间的大红宝石则为菊花的花蕊,呈现出双蝶戏菊状,蝶翅两边各有两个针眼用以穿缀。在制作工艺方面,共采用了锤鍱、焊接、錾刻、镶嵌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使得精美的黄金造型与珠宝等名贵物品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色彩缤纷。此组扣饰集实用、观赏为一体,反映出明代金银细作高超的工艺水准和王宫贵胄奢华精致的生活。

明代装饰精美金属制扣子的广泛使用大约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立领”的出现,它是明代女服一种常见的领部结构,“立领”与金属饰扣的使用方式一般表现为一到三副金属饰扣与立领相结合,这样可以保证领部的立起与束拢。二是明代女性项饰的缺失,由于明代女性多有宗教信仰,项饰多由各类宝石做成串珠形制的装饰品,色彩和造型相对简单,镶玉嵌宝各种纹饰的扣饰就成了颈部装饰品的首选。作为装饰品,它正处于立领处的围合部位,这类扣饰由左右两部分扣合成为一个中心突出,两翼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视觉上本身就很醒目。因此,这类纽扣除了完成基础的扣子的功能外,还担当着给明代女性装饰的任务。贵金属镶嵌宝石的扣饰从女性身体装饰的角度来讲,的确升华为一种首饰。与其他首饰相比,在整个人体画面中,这类颈前部的装饰似乎更具有聚光性。明代益庄王夫妇合葬墓中还出土了其他诸多用金、银、玉、珠宝等制作而成的扣饰(图3、图4)。

明代首饰体现了上层社会对金银装饰器物的喜好,特别是镶嵌宝石类金银饰物的喜好,大约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长时间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国家政策,使得明朝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以华为美的消费观风靡世间;二是由于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带动的对外贸易和东南亚各国朝贡,为宝石材料源源不断的供应提供了保障。中国传统首饰第一次开始以宝石为主体进行设计制作。人们对人情世俗的玩味、对繁荣富贵的渴望也体现在了服饰穿着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女子的上衣领使用金、银、玉石、宝石等各类珍贵材质用来制作富贵华丽的纽扣。明代益庄王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诸多用金、银、玉、珠宝等制作而成的其他首饰(图5、图6)。

“蝶恋花”是明代金银钮扣中最为流行的纹样。蜂蝶花卉为组合的图案,其设计构思来源于五代两宋以来绘画中的花卉草虫写生小品。明代金玉纽扣因材施艺,因形设图,以“蝶恋花”为主题,圆形的扣环常见为梅花、菊花、牡丹、莲花等;圆环两侧的系片则取动物形象,有蝴蝶、蜜蜂、鸳鸯等,以一对两只的形式出现。这样一副纽扣造型,或蝴蝶恋花,或双蜂采花,或鸳鸯对莲,充满生活情趣,寄寓吉祥幸福。扣饰中各种材质的相异形成色彩与光泽的对比,或以造型与做工的不同形成几者之间的交错变化,每件小小的扣子远看好像是差不多的,但是只要你走上前去,你就会发现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件都像是绝世孤品,值得细细品味。

蝴蝶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昆虫,有着色彩斑斓的羽翼,有着与花的亲近关系。它既给予我们以审美的愉悦,又给予我们一种生命意义的感悟,所以蝴蝶呈示的是一种美好的生存形态,代表一种美好的情景和象征,符合蝴蝶衍生出的原生态属性,也契合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在张新先生的《新诗中的蝴蝶意象》一文中提到,蝴蝶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意象,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从“庄周梦蝶”的哲学思想中演绎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种种体验与感悟;二是“蝶恋花”词牌的初创意义,即赋予蝶与花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人格化的意义;三则是广泛流传的梁祝故事中的浪漫的“化蝶”情节,蕴含了至死不渝的爱情的意义。这三种文化原型代表了源远流长的关于哲学、亲情以及爱情的精神。就像比翼鸟、并蒂莲给人产生的那种联想一样,蝴蝶与花朵那种亲昵关系同样给人一种美好的联想,表示一种亲和力,象征亲情和爱情。蝴蝶衍生出的这种文化内涵正好对应着“蝶恋花”与“化蝶”,前者是“蝶恋花”词牌的初始意义,后者则是流传于民间的脍炙人口的“梁祝”故事的浪漫情愫。这里,蝴蝶与花的关系成为亲情和爱情關系的外部表现形态。

在大明益庄王继妃万氏棺内出土的其他器物中,还有很多含蝶恋花造型的器物。万氏这个人本身是不是就获得了蝴蝶所赋予的亲情和爱情呢?在《江西明代藩王墓》一书中,“大明益庄王继妃万氏圹志”中记载:“妃姓万氏,建昌府南城县籍,中城兵马指挥万梓堂之女,母李氏。嘉靖十年二月十四日子时生,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初一日,册封为益庄王继妃,万历十八年八月十三日卯时,以疾薨,享年六十岁。讣闻,上辍朝,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万历十八年岁次庚寅十二月二十四日,孝孙嗣益王翊鈏命工勒石。”根据记载,万氏应该是十六周岁封为益庄王王妃的,那这个时候益庄王多大年纪了呢?“大明益庄王圹志”中记载:“王讳厚烨,益端王长子,母妃彭氏。王生于弘治十一年十月十一日,正德四年闰九月初十日册封为益世子,嘉靖二十年二月十二日册封为益王,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五十有九。妃王氏先薨,继妃万氏。讣闻,上辍朝,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按照益庄王与万氏的圹志内容推算,万氏十六周岁封为继妃的时候,她的丈夫也就是益庄王已经五十岁了。在万氏的丈夫在世的时候,她做了什么事情值得称颂呢?“王年垂半百,尚艰于嗣。妃广置滕庶,有□木之风焉。”丈夫陪伴在身边的时候,为了丈夫的子嗣问题,为丈夫广纳滕妻庶妃。仅仅过了九年,也就是万氏二十五周岁的时候,她就做了寡妇。与益庄王及其元妃王氏合葬在一起。在益庄王夫妇合葬墓中,以万氏棺中所出器物最多且最珍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包括金银器122件、玉器122件、水晶珍珠、玉珠等饰品1400余颗。其原因是因为万氏乃其孙益宣王朱翊鈏“奏奉谕旨”所“扶柩祔葬”的。益宣王朱翊鈏不是万氏的亲孙子,而是侄孙子,益庄王无后,朱翊鈏又“怙持早失”,系由万氏抚养。一方面为了报答“伯祖暨妃殷勤覆翼,至德难名,湛恩忘扔”之恩,一方面又受当时嘉靖皇帝等提倡厚葬的影响,因而将众多珍品放入万氏棺内随葬,后人才有幸看到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组镶宝石蝶恋花鎏金银扣只是万氏棺内陪葬品中的一小部分,却扣住佳人粉颈,而锁住一抹春意的正是这春意盎然的一对“蝶恋花”。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严格规定礼制,“理学”下的“女性身体”是需要完全戒备的,在严苛的贞节观念下,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受到压抑,肌肤是不能外露的,“颈部”自然也不会放过,只有最大限度地遮蔽身体。镶宝贵金属作为明代女性颈部的一种新首饰,是明代女性身体遮蔽与吸引的矛盾冲撞下的产物。光彩夺目的镶宝石蝶恋花鎏金银扣,扣住的不仅仅是衣领,更是尊贵的藩王妃黯淡孤凄的人生。

猜你喜欢
蝶恋花蝴蝶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蝴蝶
为了蝴蝶
捉蝴蝶
蝶恋花
捉蝴蝶
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