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地区的灯具

2018-05-14 11:01周凯
东方收藏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瓷灯具口径

周凯

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灯具的陪伴,人们利用其照明,并一直沿用至今,源远流长,“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历代描写灯具的诗句亦是不胜枚举,可见,灯具作为一类实用器具,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金华地区的灯具就是其完美缩影之一,本文通过例举馆藏各时期金华地区的灯具,从青瓷灯具发展的纵向纹饰造型及使用功能的演变与金华地区邻近部分著名窑口灯具特征的横向对比,发掘婺州大地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挖掘灯具背后人文内涵,全面诠释金华地区出土灯具的独特魅力。

灯具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存在着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人类不会制造光明,一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直到“火”的出现,才彻底刷新了人们的生活,此后历经周代的“烛”,战国的“镫”,由此拉开了灯具的发展序幕,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时期,《楚辞·招魂》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说明战国时期为人们所熟知的灯具已经初现了,而战国墓葬中只有少量的发现,汉代以后灯具就逐渐多了起来,东汉晚期,随着青瓷烧造技术的成熟发展,青瓷灯具走上了历史舞台,并随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灯具是中国青瓷文化中的一大内容,可以按造型、功能、摆放方式进行相应的分类,譬如,按造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豆形灯、莲花灯、盘形高柱灯、青釉省油灯、杯形灯、壶形灯等;按其功能划分,亦可分为:生活照明、花灯、行军灯、佛教用灯、马灯、宫灯等;按摆放方式可以分为:台摆式、落地式、壁挂式、垂吊式、携带式等,花式较为众多,不胜枚举,金华地区近些年相继出土了一批造型优美、独具特色的灯具,现介绍如下:

图1 青瓷灯盏(西晋),高18.9、口径10、底径10厘米,灯盏由油盏、支柱、承盘三部分组成。油盏为一敞口扁腹小碗,置于上细下粗的支柱上,承盘敛口平沿,斜直腹,平底,底中部有小圆孔。青灰胎,施化妆土,烧结程度较高。施青灰色釉。底部露胎无釉,呈火石红,有七个泥条支烧痕。

图2 青瓷狮形烛插(西晋),高13.4、口径3.3、纵17.5厘米,器形呈卧狮状,管形插口附背部。头部表现生动,张口利齿,双目突出,目视前方;耳须刻划捏塑流畅,尾部平捏划画黏贴于臀部,腰间划饰双翅以增动感。胎质灰,烧结程度较好。通体施青黄色釉,釉层不匀。胎釉结合较好。

图3 青瓷蛙插(西晋),高7.2、口径2.2、腹径9.9、底径5厘米。直口、圆唇、扁圆腹,平底。上腹部正面塑青蛙头,头部用竹签点刺装饰,形成头形,双眼突出,腹部前后左右塑有四腿,用竹签划出5-6道腿肌,以增强形体力感,后侧塑小尾,成青蛙游泳状,给人以动感。胎质灰,烧结程度较好。通体施青黄色釉,釉层不匀。胎釉结合较好。

图4 青瓷狮形烛插(晋),高7.5、纵11.5厘米。狮呈卧状,昂首目视前方,张目,长牙咧嘴,竖短耳,四肢蜷曲于腹下,宽胸肥臀,垂尾,收腰,腰上置小侈口注口,口和空腹连为一体。胎质灰色,烧结程度较高。除足底外,通体施土黄色釉,釉面局部脱落。器型饱满,造型生动。

图5 青瓷狮形烛插(东晋),高9、纵13.7厘米。整体造型似蹲状猛狮,作昂首睁目、长牙咧嘴状,两耳竖立,颈部饰蜷曲鬃毛,背负一圆筒,供插烛之用。器身刻划斜线条和卷曲的线条表现毛发。四肢刻划有力,肌肉丰满。尾部贴塑曲结形尾巴,向下挂落。灰白胎,烧结程度较高。通体施青褐色釉。

图6 青瓷油灯(南朝),高14.8、口径9.8、底径12厘米。灯为盏托合一,盏形状为半球形,束口,圆唇,弧肩,鼓腹,盏底连托之圆柱;托为直口,平沿,斜腹,玉璧底。灰白胎。内外施青黄色釉。盏外口饰凹弦纹一周,托内底心有一圆柱连接盏底,圆柱上端饰竹节纹,中间饰凹弦纹二周。

图7 青瓷竹竿油灯(南朝),高23.5、口径10、底径16厘米。敛口,圆唇,竹竿状灯柱,平底,有略微变形。中间饰四节弦纹,底为碗状,口沿处饰三道弦纹。胎质灰,烧结程度较好。釉色青黄,满釉。胎釉结合紧密,无脱落现象。

图8 青瓷油灯(南朝),高24、口径5.3、底径12.4厘米。圆唇,竹竿状灯柱,灯柱上饰三道弦纹,底为碗状,平底,口沿处饰两道弦纹,胎质灰白,烧结程度较好,黄色釉泛青,满釉,胎釉结合较好。

图9 青瓷油灯(唐),高17.5、口径5.5、底径12.5厘米。灯盏圆唇,直口,平底,下有浅盘。柱形灯柄,呈瘦体葫芦状,有两变体螭龙形系,莲花形底座,喇叭足。胎质灰,烧结程度较好。通体施青黄色釉,釉色明亮。

图10 乳浊釉烛台(明),通高11、口径1.6、底径6.4厘米,直口,平唇,长颈,圆台,喇叭形高足。胎质深灰,烧结程度高,通体施釉,乳浊釉呈月白色。釉层均匀,胎釉结合好。

筆者认为,古代灯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辉煌期。

1.萌芽期:远古时代,人们没有照明的器具,也还不会控制使用火种,先人们在恶劣黑暗的环境中艰难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限于大自然的束缚,黑夜从来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欺凌着古人原本低级的生存状态,也为野兽的肆虐和侵袭制造了可乘之机,然而,这一切随着“火”被人类广泛利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约在三万年前,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利用木头之间相互摩擦生热而取火,驱散了野兽也削减了人们内心深处对黑暗的恐惧和忧患,同时,也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因烹饪的需要,人们将火源引进洞穴,在保持火种不灭的同时,也诞生了火在室内照明的功能,并由此揭开了人类照明灯具的历史,在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远古人之家遗址,在那墙壁上就发现有大量形制粗陋的圆形小孔,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灯孔,它们被用作插置油松枝条,点燃它就可照明,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意识在室内照明而留下的历史痕迹了,认识与利用火,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使人类的脑与手的功能逐步进化,开始向人类文明迈进,从而较好地延续了人类的发展,我们祖先所使用的第一堆篝火 ,也就是第一盏“灯”,而那些用来保存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形成了后来专用照明的器物——灯具。

猜你喜欢
青瓷灯具口径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龙泉青瓷
宿舍潮物,STASIS台灯
龙泉青瓷笛
报错恩
西班牙 情感之光灯具只在当下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Robe发布BMFL灯具
ETC全新Source Four LED Series 2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