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2018-05-14 08:54赵昱张珺杨传喜蒙永亨
创新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技型协同创新能力

赵昱 张珺 杨传喜 蒙永亨

[摘 要]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7年中小企业创新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重点考查该领域的研究总体现状,对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机构分布广泛,少数机构因地理临近存在零散的研究合作,研究合作网络有待成长。高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数量较少,仅高频发文作者之间有较多研究合作。研究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绩效六个方面。对关键词突变检测发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及创新能力是研究的前沿。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创新研究; 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F276.3;F0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3-0105-14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占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是国民经济持续试验和创新的来源,是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引领者 [1 ],它们当中那些默默无闻却业绩不凡的中小企业还被称为“隐形冠军” [2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完成了半数以上的科技发明项目;1997年,美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70%的品种由中小企业提供 [3 ]。在电子计算机、光学仪器及镜头等创新产业,中小型高科技公司的创新表现超过大企业 [4 ]。欧盟国家的中小企业单位研发投入产生的新产品为大企业的3.5倍 [5 ]。在中国,中小企业拥有65%的发明专利,完成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开发 [6 ]。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各国政府以及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7 ]。

中国重视中小企业工作较晚,在创新体系建设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3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2001年,国家首次召开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的方针”。近年来,政府在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扶持、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发展。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7年修订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内的系列法律及政策措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部署,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中小企业创新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仍是新时期中国创新驱动战略中迫切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8 ]。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创新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9 ],而中国学者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真正兴起。中国学者对中小企业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由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量大、面广,目前关于中小企业创新的研究重视还不够,研究内容分散,介绍该领域总体研究状况的综述类文献较缺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代,有必要系统总结和梳理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以便总览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建议。Citespac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能够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得出某领域在相应时期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拟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重点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创新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二、基于Citespace的中小企业创新知识图谱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为CSSCI数据库,检索式为:篇名=(创新),关键词=(中小企业),时间范围=(1998—2017),共获得715条记录,剔除征文通知、著作评述及重复的、不完整的记录,得到692篇有效文献。将有效文献的著录信息导入 Citespace 5.1版本软件并运行相关的功能模块,可生成相应的知识图谱。

(二)研究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中将节点设置为“机构”,采用Threshold算法,起始、中间和结尾三个时间段的最低频次、本时间切片内共现次数和共现率分别设为C、CC、CCV(1,1,20),得到机构共现图谱(见表1,按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统计)。发文量5篇以上的机构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22个城市。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分别为河海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高产的机构中,少数机构由于地理临近形成较强的合作联系,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三者共同发文6篇。但总体上研究机构间连接较少,共现网络密度仅为0.0004,表明机构间研究合作有待加强,规模化的研究机构群体仍然偏少。

(三)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指在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在Citespace中节点选为“作者”,采用Top N%算法,其他阈值默认,运行得到输出结果(见表2,作者署名不限于第一作者)。在频次大于等于3的作者群中,高产作者之间因为地域或机构临近,研究合作相对密切。如最高产作者毕克新教授发文量为19篇,分别与王晓红、孙金花合作3篇,与冯英浚合作4篇。李柏洲教授与朱晓霞合作4篇,与王玉英合作2篇。高产作者合作发文说明小范围的核心学术群体已初步形成,但作者共引图谱的网络共现密度仅为0.0082,说明总体上该领域学者之间研究合作较弱。

核心作者的影响力测定综合考虑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一般采用h指数。学者的h指数表示其发表了h篇至少被引h次的论文 [10 ]。h指數数值越大,说明其在该领域影响越大。18名候选核心作者的h指数均大于3,发文量和h指数大体正相关(见表2,基于知网数据)。

(四)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通过分析文献间在一定时期内被引关系和强度,反映现有文献在特定领域内的知识基础。本文采用g-index算法,得到共被引次数大于1 的文献的Timezone视图(见图1)。我们结合文献共被引时序图及高被引文献表(见表3),可以了解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的基础与演化路径。

2001年前,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主要介绍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如刘东和杜占元(1997)介绍了西方古典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表3),指出中小企业的作用日益彰显而大企业地位削弱的趋势,并总结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差异 [1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研究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如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认为中小企业符合中国资本缺乏、劳力充裕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出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是缓解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 [12 ]。2006年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政府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小企业创新进入新阶段,研究重点转到创新支持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从企业个体视角转向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创新外部环境。如王晓红和毕克新(2006)总结了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长处,从金融、财政税收、法律和社会服务方面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及趋势 [13 ]。2010年后,研究关注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如张波(2010)提出通过中小企业之间、企业研发部门与大学、金融部门、政府的合作,构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建立支持和保障中小企业创新的协同创新平台 [14 ];迟宁、邓学芬和牟绍波(2010)构建了中小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15 ]。

(五)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包含论文核心内容的信息,是对文献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提炼,分析关键词可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以關键词为节点,采用Top N算法 [16 ],参数取默认值,裁剪方式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运行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图中共有75个节点,86个连接。每节点表示一个词,节点外圈越大,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关键词中心性表示该词在中小企业创新领域的重要性程度,同时这些关键词也是连接两个不同主题的转折点,节点间连线及粗细表示关键词之间关联的强弱。

1998年以来频数大于3次的关键词有26个(见表4)。不考虑检索词“中小企业”,频次最高的十大关键词为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绩效、协同创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制度创新。中心度最高的十大关键词为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影响因素、创新绩效、制度创新、创新能力。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学者在中小企业创新领域持续关注及突现的热点主题,且有18个关键词中心度大于0,说明这些研究方向已经形成有一定聚合的研究热点主题 [17 ]。

在关键词网络中,有些主题词联合紧密,相互聚集成概念相对独立的聚团。我们根据主题词和研究内容,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明晰各个主题词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各关键词的同质性 [18 ](见图3)。

关键词经过聚类被分成11个集群(见图3),每个聚类包含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分离度(Silhouette值)值为0.921,说明聚类的同质性高,聚类文章内容相近 [19 ],聚类是可信的。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近20年来中小企业创新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主题:

第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中心,研究热点有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管理、影响因素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指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企业 [5 ]。它们是中小企业创新的主力军,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大企业的基础,因此是研究和政策关注的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性,但也和其他普通中小企业一样遇到人才、资金、信息和管理能力缺乏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学者主要从构建融资体系 [20 ]和设立政府创新基金 [21 ]等直接和间接方面来探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此外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问题也是探讨热点,影响因素包括社会资本 [22 ]、管理层因素 [23 ]以及创新管理等 [24-25 ]。如何创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如何提高其内部的创新管理水平促进其持续成长仍需要学者进一步研究。

第二,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主要研究热点有中小企业、驱动因素、激励机制、财税政策、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体系)、技术创新基金等。技术创新是创新理论研究的源头和核心主题。检索的692篇文献中有260篇的题目包含“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因此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是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普遍做法 [26-27 ],各种政策措施构成了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或政策服务体系,包括内部支撑体系(如研究开发子系统、激励子系统、投入子系统等)和外部支撑体系(如技术支撑子系统、金融支撑子系统、中介服务子系统和政策支撑子系统等) [9,28 ]。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研究者围绕国际经验比较 [29 ]、本国体系构建 [9 ]、具体支持政策等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财税政策 [30-31 ]和技术创新基金 [32 ]方面,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撑体系其他子系统的研究较有限。创新政策的出发点基本围绕着培育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展开,研究者则主要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评价、提高途径及与企业成长关系等方面 [33-35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长,选择与能力匹配的创新战略模式成为重要的问题 [36-3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相关研究将继续揭示中国情境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以自主创新为中心,主要研究热点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提升、影响因素等。自主创新首先是个战略问题: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早期的创新理论认为大企业是创新的发动机,对中小企业创新则持“歧视”态度 [9 ],但是实际情况是当代中小企业占有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 [38 ]。2006年,国家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成为热议的主题,内容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39 ]、影响因素 [40 ]、提升策略 [41 ]等。中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依赖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资源都比较缺乏,因此在创新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自主创新障碍,有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第四,以协同创新为中心,主要研究热点有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集群技术创新、创新网络、创新链等。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而创新是企业集群发展和升级 [42-43 ]的强大动力。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具有互惠共生性、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和区域共享性等优点,因此基于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克服中小企业固有弱点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 [44-45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创新链是超越单个企业的、更大尺度的组织形式,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克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45 ],提高了创新效率,因此研究这类新组织形式的合作创新、协同创新规律将是创新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

第五,以制度创新为中心,主要研究热点有融资制度、创新政策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创新促成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提供保护和激励 [38 ]。例如,创新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催生了专利制度,而专利制度建立后也保护和激励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协同并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与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强烈需求相互推动下制度创新的结果 [46 ]。为了激發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各国政府都致力实施积极的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等多种创新政策,同时完善和废除阻碍创新的措施和制度。如何改革科技管理体系及制度,如何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政策,引导广大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是政府需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六,以创新绩效为中心,主要研究热点有绩效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及创新效率等。在创新驱动经济的时代,科学评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和效率对识别、测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表现,揭示企业创新的优势和不足有重要价值 [47-49 ]。但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研究中仍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中欠缺前瞻性预测和对技术创新发展空间的估计等缺陷,在开发更合理的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估动态化方面还需加强 [50 ]。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也是热点问题之一,影响因素可分为结构因素如产业集聚、技术机会,以及管理因素如企业能力、人力资源等 [51 ]。以往研究多偏重于传统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创新网络等新兴协作方式、内部与外部能力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仍然不足 [52-53 ]。

(六)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向,以及研究中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学科交叉性的主题等 [54 ]。Citespace强调研究前沿的新趋势和突变特征,其膨胀词探测算法可将词频变化率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提取出来,以确定研究领域的前沿 [55 ]。

对692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变词分析并将提取到的六个突变词,按其首次出现年份排列(表5)。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紧随着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具有较强的问题和政策导向。最早的突变词“技术创新”具有最高的突发度、频次,且作为突发词延续了7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创新研究首先也是从技术创新开始,并且一直是基本的研究主题。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巨大的制度创新需求,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都受到同样的重视,成为突变词。2006年政府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于是“自主创新”迅速成为研究热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而涉及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也迅速成为突现词,特别是“协同创新”,一直延续了6年,说明跨越组织边界的创新研究是重要的研究前沿。

三、结 论

(一)中小企业创新研究总体情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1998—2017年中小企业创新相关的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进行了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探究了近20年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的总体研究态势。根据发文量和被引量,国内高产研究机构有河海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部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还较弱。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有毕克新、李柏洲、朱晓霞、张玉明等,被引频率高的作者有池仁勇、毕克新、陆立军、冯英俊、张玉明等。高产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网络,但总体网络的合作程度较低。

(二)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热点

首先,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有四次转向。2001年前主要介绍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200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研究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问题;2006年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政府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研究重点转到创新支持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2010年后,研究关注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其次,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热点主题集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绩效六个方面。

(三)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前沿

通过突变术语来辨识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发现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前沿经历了从21世纪初的强调技术创新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及科学技术大会后的强调自主创新,再到创新驱动战略后的强调创新政策、协同创新及创新能力。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

参考文献:

[1]Acs Z J. Are Small Firms Important? Their Role and Impact[M]. Springer US,1999.

[2]赫尔曼·西蒙. 隐形冠军——全球500佳无名公司的成功之道[M].阿丁,温新年,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陈凤杰. 中小企业创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Acs Z J,Audretsch D B. Innovation in Large and Small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4):678-690.

[5]常林朝. 中小企業技术创新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0(9):102-106.

[6]徐冠华. 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J]. 中国软科学,2006(4):1-7.

[7]刘友金. 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22-29.

[8]侯大铭. 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2001(4):26-29.

[9]徐国良,孙林岩,吴福象,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服务体系理论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11(6):78-82.

[10]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102(46):16569-16572.

[11]刘东,杜占元.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考察[J]. 当代经济科学,1997(4):42-46.

[12]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1):10-18.

[13]王晓红,毕克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3):2-6.

[14]张波.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5-7.

[15]迟宁,邓学芬,牟绍波.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46-49.

[16]罗瑾琏,管建世,钟竞,等.组织双元研究趋势与热点领域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147-153.

[17]林静,傅宏.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8— 2015年):热点、演进及其展望——基于CSSC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17(8):67-71.

[18]杨正,任闪闪. 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关联因素——基于CiteSpaceⅢ的聚类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6):75-81.

[19]黄正伟,杨艳妮.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3,27(9):42-47.

[20]秦军.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1,32(1):79-88.

[21]吴瑾.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变迁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12,30(3):366-371.

[22]曾明彬. 社会网络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J]. 管理现代化,2013(2):80-82.

[23]李华晶,张玉利. 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5):9-13.

[24]张建华,曹悦,郭小敏,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循环改进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2016(1):87-90.

[25]汤临佳,池仁勇,何叶田,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管理能力的动态演化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3):21-30.

[26]李敏,杨建梅,欧瑞秋. 中小企业集群的横向合作与技术创新激励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7):64-68.

[27]卢巧玲. 发达国家服务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5):71-75.

[28]陈申.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建及其力学模型分析[J].商业研究,2008(11):5-8.

[29]林敏.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际镜鉴[J]. 改革,2017(5):114-123.

[30]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财税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0):60-65.

[31]王敏,李亮. 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170-173.

[32]张卫星,霍国庆,张晓东.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价值及其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1):123-131.

[33]刘昌年,马志强,张银银.全球价值链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文献分析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4):57-61.

[34]陈云,谭淳方,俞立.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110-112.

[35]毕克新,孙金花. 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3):54-58.

[36]李俊江,彭越.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5(1):86-94.

[37]王丽平,许娜. 技术创新模式的代际转变: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80-85.

[38]王冰,刘成奎.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755-761.

[39]毕克新,王筱,高巍. 基于VIKOR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13-119.

[40]李静,马宗国. 基于RJVs的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8):14-20.

[41]姜卫韬.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2(6):107-119.

[42]王云珠. 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问题研究[J]. 经济问题,2017(1):121-125.

[43]张国良,张付安. 基于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1):23-26.

[44]解学梅,吴永慧,赵杨.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长三角316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15,27(8):77-89.

[45]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J].经济学动态,2004(5):40-43.

[46]刘晓明,殷林森,李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之路[J]. 中国科技论坛,2009(7):14-19.

[47]周彦莉,赵炳新. 投入产出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以山东省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例[J]. 理论导刊,2013(8):61-66.

[48]苑泽明,李田,王红.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科技金融政策投入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6):39-44.

[49]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05-112.

[50]毕克新,赵莉楠,孙金花.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6(5):66-70.

[51]王晶晶,葛玉辉. TMT创新承诺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3):110-116.

[52]刘新同,许娟娟. 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吸收能力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響[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5):92-97.

[53]解学梅,吴永慧,赵杨. 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长三角316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15,27(8):77-89.

[54]吴菲菲,杨梓,黄鲁成. 基于创新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研究前沿探测模型——以智能材料领域研究前沿探测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20.

[55]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 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 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责任编辑:吴寿平]

Abstract: By using the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SME's innovation literatures in CSSC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7. The result shows that: firstly,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distribute widely with a few institutions having limited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the research cooperative networks still needing to be formed. 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highly influential research teams and the research cooperation among the main contributors is closed. Secondly, research hotspots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mainly concentrating on the following six topics: technology-based SM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digenous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rdly, the research fronts a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digenous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with the help of keywords detection.

Key words: SMEs; Innovative Studies; Citespace

猜你喜欢
科技型协同创新能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及仿真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