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声乐的情感魅力

2018-05-14 10:51李唯唯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

【摘要】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从几千年前简单的号子发展到今天的戏曲、山歌、小调、花儿、民歌、戏曲、各种艺术歌曲等多种形式,可以说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而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传统的民族声乐如何发展,所有的声乐作品都离不开最核心的一个要素,那就是表达感情,抒发感情,向人们传递感情。若没有这个要素,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声乐作品,也将失去灵魂。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在民族声乐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民族声乐也正因为它独有的情感魅力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和传唱。

【关键词】民族声乐;情感魅力;声情并茂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受人们欢迎、传递文化情感的重要音乐形式。民族声乐的精髓就在于其优美的歌声、独具特色的唱法,以及多姿多彩的内心情感,而其中情感的表现与魅力更是其核心所在。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从一种角度可以诠释为,所有的声音、技巧、文字都是为了“情”而服务的,演唱者就是通过将自己的情感与声乐本身的情感产生共鸣,最终引发听者共鸣。

一、民族声乐情感抒发“两个”基础要素

民族声乐或是高亢嘹亮,或是气势磅礴,或是沉稳大气,或是沉静内敛,都离不开良好的嗓音条件和浓厚的情感抒发。这两者对于民族声乐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良好的嗓音条件是工具,浓厚的情感抒发是色彩,只有这两者彼此有机结合,才能呈现出一首完整的、优秀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声乐作品。

(一)合理的音色变化

声乐,即声音的音乐。世界上最动听的乐器莫过于人体本身了。人的嗓音和各个共鸣腔体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这个乐器本身。歌唱艺术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中国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后,以其音质透亮、清晰自然、质朴亲切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这些特质,也成为每一位民族声乐歌者追求的目标。中国民族声乐虽然高亢嘹亮,但最为忌讳用真嗓去喊,而是要求歌者必须在良好的气息支撑的基础上来歌唱,并且还要遵循歌唱的咬字规律,即“字正腔圆”。

作为最动听的乐器,音色的变换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歌者,就要用不同的声音诠释不同的声乐作品,绝不能用一种声音和风格套用所有的声乐作品。面对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只有在了解其深刻内涵、地域特征和演唱特点,充分调整人体自身这个乐器,调整歌唱时的语言,调整符合作品的音色,调整适合演唱作品的方法,尊重每一首作品的风格。如果一场音乐会十多首作品只有一种风格,一种音色,一种情感,那么这样的音乐会必定是失败的,索然无味的,并且无法吸引观众。在诠释作品时,也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唱出自己的音色特点,避免千人一声的情况出现。

(二)浓厚的情感抒发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支撑这个理性因素,同时还要具有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这个感性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一位好的歌者不能只依靠声音和方法,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理解作品,抒发作品。音乐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而想要通过声音表达作品的喜怒哀乐,就必须充分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独特的情感魅力,作为作品的表达者和抒发者,歌者在演唱之前就有必要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旋律走向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想要表达的情感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声乐作品进行恰当的诠释,才能充分表达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不同的作品用到的方法、聲音、情感处理等方面也不相同,面对形形色色的声乐作品,怎样的方法是合适的?怎样的声音是好听的?怎样的情感处理能够打动人心?这就需要歌者有深厚的音乐修养。即使是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所感所悟,用自己由心体会的情感加之成熟的声音技术,才是属于自己最完美的声音,才能唱出直击听众心灵的歌声。

二、民族声乐情感抒发的“三个”表达方式

民族声乐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即通过“字”“腔”“板”三种形式。所谓“字”就是指乐曲中的歌词、字句,“腔”就是指演唱的腔调;而“板”则是指民族声乐中板式的使用,也可理解为演唱的节奏。

(一)以“字”表事

民族声乐艺术在表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字正而腔圆,其所说的“字”既指演唱时的咬字准确,又指歌唱时字所含情感表达准确。民族声乐中,在其歌词语言和曲调中,是通过彼此的融合、协调和相互衬托来抒情达意,将声乐中的情感传递给听众,每一首歌曲中都蕴含了一个故事、一段情怀。因此,演唱民族声乐时,咬字、吐字和发音的清晰、丰富、含情是对演唱者最为基本而重要的标准。

民族声乐中的“字”传承了传统中国音乐中“重字”的传统,而中国文字又与其他文字不同,讲究的是声、形、意的结合。除此之外,还讲究音调高低、情感抑扬,即便是同一个字、同一个音,也会根据语调的不同而传达不同的感情。正因如此,中国的汉字、汉文学成为了世界文学主流之一。在民族声乐中,汉字作为声乐的载体,其传递着许多原本语言和文字无法表现的意蕴、意境以及丰富情感,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就是通过借助文字与声音,才能将无限的内容通过有限的曲目来表达,用长短结合、抑扬顿挫、鼻音尾音、高音低音等多种技巧强化与展现歌曲文字中所代表的情感。

(二)以“腔”代意

在民族声乐中,除了要字字清晰外,还需要巧妙地运用腔调来孕育和彰显情感,而腔就是从咬字到抒情的重要介质。声乐中的“腔”主要可分为行腔和运腔,其中,行腔是在咬字吐字清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适当的演唱技巧,跟随音乐的节奏、风格、内容、情感而运用不同行腔来表现,更偏重于对声乐情感美的营造。运腔则更偏重于技巧,在声乐发展的过程中,运腔的技巧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叠、擞、滑、豁”。“叠”主要是通过声音强弱、高低变化,突出或反复某一乐句;“擞”则是在某一乐句结束时,使用短、快音进行下行级收尾;“滑”主要是指两个音节之间的平滑过渡,使得声音顺畅;“豁”则是讲强调上扬,主要用于表达激动、激昂、向上的情感。无论是行腔还是运腔,都是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在使用时都要保持演唱的流畅、自然、平滑和动听。

以“腔”代意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拖腔”。拖腔,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句歌词唱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依然停留在已经结束的那一段。这种方式最开始是由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戏曲衍变而来的,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强调和突出某一段的情感和韵味。如要营造乐曲故事中的整体氛围,要烘托某种特殊的文化与思想,要彰显特定时期的特殊情怀和感情,都能够用“拖腔”来表现。如在经典民族声乐作品《思儿》中,就多次使用“拖腔”,利用“拖腔”婉转曲折的感觉,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担心之意表现得更加突出、准确。

(三)以“板”达情

民族声乐中“板”的应用,主要受戏曲中“板”的形式而影响,通过不同节奏的“板”来体现和配合不同的情境和感情。其中,“板”主要分为慢板、快板、流水板、散板等。不同形式的“板”在节奏、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慢板节奏轻缓、速度较慢,表现出的更侧重于一种温暖、轻松、温和的氛围,因此,慢板主要用于在声乐演唱中抒发内心情感和营造闲适环境下使用;快板节奏较激烈,速度较快,强调和突出的是一种相对紧张的氛围,比如情感波动较大、出现矛盾争执时,常用快板来变现;流水板则与快板用法相似,其都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节奏感,运用更加快速的节奏表现急促、不安等;而散板与其他三种“板”都不相同,它的节奏相对混乱,时快时慢,时缓时急,并无固定的节奏和速度,形式比較自由。因此,散板主要用于表现突破自我、打破桎梏、宣泄情感、激动异常等强烈情感。

民族声乐借助“板”为情感的表现寻找一个与之契合的节奏,这种方式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戏剧中板式变化的应用,更是将“板”与声乐艺术联系起来,将原本简短的声乐内容,利用板的形式,勾勒描绘出更加丰富的曲目形象、更加多姿的情感诉说,赋予声乐内容更加充实的内涵。民族声乐作品也因有了“板”的使用,才变得更加丰富、细腻、感人和动听,使得其更易被人们接受和学习、喜爱并传唱,才能经久而不衰,历久而弥新。

三、结束语

歌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情感表达。若是歌唱离开了情,那么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歌唱的声音也会显得苍白,僵硬,毫无生气可言。歌唱技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歌曲作品情感的准确表达需要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想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歌手,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摸索和积累来加以巩固和提高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对于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理解。随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些作品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用情传达。声音是根本,情感是灵魂,只有成熟的技术,深厚的情感相互结合,才能用中国民族唱法完美诠释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充分表达中国民族声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敦广.民族声乐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2]邢延青.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杨慧.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艺术学院,安徽文学,2008(1).

作者简介:李唯唯,哈尔滨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研究方向: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