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经济分析

2018-05-14 17:02陈健如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村官用人单位毕业生

陈健如

[摘 要]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突飞猛进,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变得曲折起来,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也面临招工难的尴尬局面,如何平衡两者,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而提出破解的现实路径。

[关 键 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政策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不绝于耳,“北大学子卖猪肉”“大学生被传销”“大学生当快递员”“人大硕士求职难”等报道,极大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曾经不可企及的“天之骄子”,众人眼中的“栋梁之才”,如今不再是“抢手货”,很大一部分人穿梭于农村、工地、菜市场间,遭遇就业寒流。“毕业即失业”俨然成为一种趋势,2017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95万,2018年应届毕业生总量将会超过800万人,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用人荒”。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除了自身的原因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并不到位,社会、学校、市场、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不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这个民生问题,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个人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很多大学生过于“享受”大学生活,上课睡觉、沉迷游戏世界里,不看书、不运动颓废在宿舍里,碌碌无为的四年只是追求一张文凭。

在2017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微博曾刊发了一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文章,文章列举了诸多当今大学生的弊端,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跟随毕业大军去招聘现场,普通岗位看不上,技术型的人才又达不到要求,找到好工作变得遥不可及。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想要用人单位“买单”,谈何容易。大学生走不出去关键在自身,只有掌握真才实学,勤思考、多动脑、频实践,练就一身本领,才能在招聘队伍中获得企业青睐。

(二)用人单位提高岗位设置门槛

在高学历供给过剩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话语权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上。据某LED灯公司负责人介绍,县城想要留住本科毕业生很难,一般县城的工资、条件有限,很多高学历人才都会到大城市择业。而2017年,公司就招到了三个本科生。以前的储备干部只需要高职或大专生,投简历的人多,公司就把学历抬高了。高校、科研单位、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对毕业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三)区域选择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或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北上广”一直都是高居榜首的热门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导致偏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就福建而言,从厦门、福州等多个城市入手,通过对高校大三、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四个地方选择所占的比例较大。选择厦门占总人数的31.2%、福州占26.8%、泉州占19.7%、漳州占13.8%、其他地区占8.5%。大学生的择业观仍有偏差,中小城市的未来蕴含更多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对地域的选择还是应慎重再慎重。

三、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及对策

(一)大学生要提高就业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在云霄县举办的“2018年新春就业节”用工企业现场招聘会上,共有71家企业5200个岗位虚席以待,有一些企业对回乡就业大学生开出了许多优惠的条件,工资的待遇在每月3500元以上,还提供免费的单身公寓,对于要先进工厂锻炼,很多大学生都退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顺應市场的环境,多学点实用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加强社会实践,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去不了大的平台,可以先去小平台历练,等待能力与资历上去以后,再去大平台把能力充分显示出来。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

(二)端正就业目标摆正就业心态促就业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因为地域、工作环境会盲目跟风,一些社会需求大且服务性较强的行业反而被大学生忽视。根据国内某大型求职网站发布的《2017年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近三年迎接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持续走高,一线城市员工的离职率增长较2015年高出4.1个百分点,为22.4%。大学生应充分认清形势,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在“热门”岗位、“中心”城市面前要保持理智,二三线城市可能蕴藏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一些企业甚是抛出带薪休假、伙食补贴、给婚房等优惠政策招揽人才,解决大学生的的后顾之忧。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摆正就业心态,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发挥就业主角的作用,抓好机遇积极就业,切勿好高骛远,追随大流反而得不偿失。

(三)引导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福建省推进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2014—2017年间,引导3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在全省各地和高校扶持建设50个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除了政府的扶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福建省女孩郭炜在大学毕业后,到家乡的小村子里帮父亲经营传统美食“屁股面”。除了自家店面,还创业开网店,小店每月收入超6万元,自给自足,收入不菲。“花仙子”陈茹萍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把自己的兴趣当作了创业的动力,与丈夫开办了自己的植物工作室—一朵工作室,个人还举办了植物手作艺术展,参加亚洲设计论坛。由于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创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创业并非是冲动的,一定要有判断力,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学生创业也将在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四)学校与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支持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有较大的深远意义。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习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早日体验职场生活,必要时企业派人到学校进行宣讲,现场回答问题,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指出,高校要搭建整个职业发展,辅导的支持体系,对学生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一个相应专业的支持和精细化的辅导。学校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加强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通过学校的引导,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五)实行优惠政策留住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

近年来,为了提前拿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入场券,很多大学毕业生报名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社区等高效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针对聘期已满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村官,根据相关政策,结合考核结果和个人意愿,研究确定续聘人选,签订续聘合同,并延续相关工资待遇,鼓励他们长期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对于相对偏远,大学生缺乏的地区,要妥善出台优惠政策,给予生活津贴等待遇,让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有归属感。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训,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全力保障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实现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就业永远是一个触动神经的话题。有人凭借一技之长顺利拿到offer,更多的是一份简历投了30家毫无音讯。就业难,难择业总是相互矛盾的存在。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且能够把自己的价值彰显出来,同时又能够得到周围人的称赞,是大学生的追求。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还是隔了一层纱,想干的工作与现实可供的选择成为了择业的一个绊脚石。就业季,也是一个选择季。大学生不是找工作难,是找享受的工作难。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提升自我和自我提升,了解用人单位信息、职业规划辅导和获得实习机会。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好职业规划才是走出就业困难误区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孙创锦.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报,2016,29(1):56-58.

[2]黄振霞,周岚峰.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家庭因素探析—基于福建省六所高效毕业生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3-116.

[3]欧阳萍.严峻就业新形势下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之我见[J].金田,2014(12).

[4]宋虎珍.高效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5]艾美芳,中國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25-226.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供排水管理站

(编辑:张玉)

猜你喜欢
村官用人单位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我只是个村官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