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的设计研究

2018-05-14 17:02李洁云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滨水白水景观

李洁云

[摘 要] 以九江市白水湖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对滨水的游憩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其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将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地域文化、生态融为一体,在景观节点通过将本地市民的生活气息结合生态游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营造过去与未来、艺术与文化的滨水景观,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生活审美情趣,力求展现城市独特的公共游憩空间和地域风貌。

[关 键 词] 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白水湖;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一、城市滨水景观的综述

城市滨水空间自古有之,在早期的城市中,水体是作为城市生活和军事防御功能而存在的,它是公共交往的重要空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城市内外的人们。滨水景观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压力、优化城市环境的地域空间,也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形象窗口。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良好滨水景观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美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大规模兴建的滨水景观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问题。

1.生态系统被破坏

由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急剧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大量占据了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为了预防洪涝灾害,我国的城市滨河护岸工程多采用垂直型的混凝土护岸,生硬的混凝土既隔断了河道与陆地的水分、物质等的流通,又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致使滨河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降低了滨河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2.滨水开发考虑不全面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滨水的功能过于简单。如滨水沿岸仅设置设施简陋的公共座椅,缺少适应现代人休闲娱乐的功能空间,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和丰富; 另外,混凝土河床阻碍了河道与地下水之间的渗透互补,不利于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从而降低了水域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最终容易导致生态失去平衡。

3.历史文化环境缺乏连续性

这里所指的历史文化环境是指反映城市滨水发展历程的环境氛围、历史展示等环境要素。滨水空间中体现历史文化的空间、活动、设施符号、植被等特征不明显,没有给人营造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交流的区域空间,尤其是对地方文化、习俗等有展示空间而无展示的内容,所以,缺少文化的新鲜感与体验感。

二、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的概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节点,需要更为人性化的功能空间和有历史文脉的景观环境。“游憩”化的城市滨水空间正是这种思路的集中體现,让公共空间灵动起来。

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景观对于当地的居民而言是属于日常休闲的场所,而对于旅游者而言,是属于旅游的目的地。所以,“游憩”从外延来说,可将旅游、休闲、景观等一系列概念纳入其范畴内。目前,游憩活动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滨水景观来说,良好的游憩空间除了能提升环境品质本身之外,也能满足人们可游可憩的日常需求。国外滨水的开发在其盛行的近50年,基本都是从产业功能向城市游憩休闲转变,这种转变充分说明滨水游憩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一个良好的滨水游憩空间应该在尊重滨水自然特性的前提下,将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地域文化和生态融为一体,在景观节点通过将本地市民的生活气息结合生态游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营造出具有层次性、宜人性、生态性、文化性的滨水景观。

三、白水湖滨水景观设计案例

1.研究白水湖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的意义

白水湖滨水景观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白水湖西岸,长虹北路东侧的滨湖地段,北临滨江路,地处两条主干道交叉处,与九江长江大桥相呼应,站在长江大桥桥头俯瞰,白水湖沿岸的景色一览无遗。白水湖景观设计面积共39.6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6.4公顷,水面13.2公顷,绿地率84.23%。

通过研究白水湖滨水景观设计,在与有效保护现存滨水生态的基础上,以规划生态游憩为主,思考适应人们游憩的多重价值可能性,并对其原有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增添人性化的功能空间,这对优化城市空间,改善城市形象,发展旅游业,统筹规划滨水景观游览线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白水湖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理念

白水湖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规划设计进行原址生态保护。强调对河岸陆地环境和滨水栖息地环境的保护,结合河流缓冲带、河岸带的功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主题丰富的植物造景为主,并注意保护水土保持和滨水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维持河流地貌特征的稳定性。二是展示九江历史文化的痕迹与内涵。在尊重九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游”与“憩”融入景观主题,试图在九江白水湖滨水景观建立过去与未来、艺术与文化的滨水景观,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生活审美情趣,力求展现城市独特的公共游憩空间和地域风貌。

白水湖滨水沿岸的景观规划是以“游憩、景观、生态”为核心元素,通过将游憩功能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九江的地域文化,激活再利用滨水沿岸景观,增强景观空间的多样性,最终达到白水湖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3.白水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1)总体布局

白水湖滨水景观根据场地功能及主题表现,将以“1纵7区”为总体布局模式,即1条主轴线和7个主题景观节点(图1)。主轴线是贯穿南北滨水沿岸的一条景观轴线,开阔的景观主轴线,将人们从北端的主入口引入,视线从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转向开阔而层次丰富的滨水景观,使人顿觉豁然开朗。

(2)设计手法与形式

利用自然生态资源设计的滨水游憩景观,将白水湖沿岸作整体全面的考虑,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为前提,设计中打造多处景观视点和开敞空间,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风貌。同时,将动和静两个空间穿插分布,整个场地利用植被来引导空间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的空间意境。

考虑到规划地段面向长江大桥,可借优势营造多种趣味空间,开阔的水域给人美好的心理体验。其中重点考虑人文内涵、本土文化和亲水需求的满足。为了使主题更加清晰明确,方案以三种主题色调确定整个景观规划,分别为绿色路径,红色路径,蓝色路径。

绿色路径: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对话的生态空间,将水面周边区域的植被规划以观赏耐水湿植物和水生花卉为主。“花影层台”(图2)中,曲线形的视线设计和多元化植物搭配就是构成特色休闲带的主题景观之一,在提供人们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保持自然尺度感,创造具有环境宜人性的景观空间。

红色路径:体验文明,感知历史。成为滨水游憩空间中地域性的历史、人文要素的集中体现地带。如图3,景观中心地带的“源远流长”,以半立体雕塑的景观介绍九江的民居特色、生活场景等,这些具有的强烈地域场所性的特征会给游憩者带来独特的行为感受与体验认知。

蓝色路径:在滨水岸线的蓝色主题中可进行的运动在与水为邻的空间里显得更加贴近自然,如慢跑、攀岩、太极拳、舞剑等。

四、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设计总结

滨水游憩景观的设计应该注重场所本身所反映的情感特征,研究设计中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将地域文化、历史变迁、民俗风情等众多因素融入其中,从而营造出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

首先,设计时必须尊重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尽量保护好自然动植物群落,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大幅度改动。其次,设计从全局定位,对滨水水系部分进行整体的规划,对于不同功能空间的布局要站在整个水域生态的全局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整个水系生态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最后,城市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设计上应尊重设计的人文属性,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也应结合本地地形、气候等特征,尽可能多地利用本地植被,不仅可以使人们容易产生共鸣,还起到了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展示地域特色的作用。

景观设计不应只是形式上的“美妙”,更应该是在充分调研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探究的“精妙”,通过融合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地域文化、生态为一体,使滨水景观其更贴近现代人生活审美情趣,展现城市独特的滨水景观风貌。

参考文献:

[1]史源,郝敏.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水利论坛,2008(2):81-82.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俞晟.城市旅游與城市游憩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3.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编辑:李艳韬)

猜你喜欢
滨水白水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模仿天才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模仿天才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白水煮生活,笑料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