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创造

2018-05-14 17:02侯皓然邢晓霞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杂技时期

侯皓然 邢晓霞

[摘 要] 在杂技艺术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复杂到简单,由难登大雅之堂到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从原始社会中人体本能对身体的控制切入,细数杂技艺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变迁,由此,对杂技艺术的发展创造进行一次概括式的总结。

[关 键 词] 杂技艺术;发展;创造

追本溯源,杂技最初的技艺表演给人的印象多半不是“杂”就是“耍”,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常年作为戏曲艺术之“附庸”存在,但追本溯源来看,杂技艺术历来在表演艺术中占据一席之地,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不容小觑。

一、起源:从“角抵”到“百戏”

从原始时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依赖于劳动力和劳动工具的发展,更深一步来讲,也就是依赖于人类对自我身体的开发和对工具的掌控力上。这两方面的发展实际也就构成了杂技艺术诞生的最基本内因。外因则更多地来源于社会文化等精神活动之需求。据考证,中国最早诞生的杂技艺术是汉代时期的“角抵戏”。《汉书·武帝纪》有云:“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表明角抵戏却在当时有所表演和呈现,“角抵”一词最初起自秦汉时期,演化至汉代又被称为“百戏”,“戏”之一字已点明其为一种艺术表演方式。乃至隋朝,又曰:“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点明“百戏”之特点:不仅种类杂多,而且方式奇异。但隋朝以前,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汉代大一统时代结束之后,连年战乱又使百姓流离失所,很难安居乐业,艺术表演很难有所发展。直至唐朝开元盛世,国之一统,“百戏”进一步发展成为“杂戏”《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这不仅是把“杂戏”与散乐并列,又指出了双方均有“幻术”的因素。笔者将上述时代划分为杂技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懵懂期。这个时期的杂技艺术尚未作为一种成型的艺术形式存在,从史书记载可看出,虽各朝各代时有“戏”之隐没出现,但难以占据一席之地,多是百姓游乐,并不承担艺术的观赏作用。

二、发展:走向独立化和艺术化

宋元以来,尤其自元以后,乃至明清之际,杂技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被传统戏曲(如南戏、北曲)所吸收,使戏曲表现在宾白科介之外,又融入了打戏和动作。如此,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戏曲的技艺水平,也强化了杂技在戏曲中的艺术效果,使杂技开始有了自身发展的“艺术追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杂技只是作为戏曲艺术的影子,跟随着戏曲发展而发展,尚未进入“创造”的层面。自明清以来,杂技艺术才开始了自身的“艺术创造”,具体体现在:其一,对表演者体能的开发和表演道具的运用开发;其二,对动作技术难度的更高要求和动作表演美观性的设计追求。遗憾的是,由于杂技艺术在戏曲艺术中的边缘地位以及其视觉观感的艺术呈现方式,明清时期杂技的具体动作变化已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时期,杂技艺术有了跨时代式的长足发展。

近代以来,尤其是国门打开,被卷入全球发展潮流之中,西方之马戏的艺术形式——大棚装置、照明技术和节目设计理念——对中国杂技艺术的“艺术创造”影响巨大,进一步细分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杂技的“杂多性”和“复合性”。“杂多性”可谓是构成杂技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否在一台节目中有意识地使用多种杂技手法,并将其有机结合,是其发展关键;“复合性”则指对不同种类杂技手段的同时空加成,使其在同一舞台上进行,规模更为巨大,演出更为复杂的杂技艺术表演。但无论一个或是多个杂技节目,其总会涉及多个类别的人体技能,因此,“杂多性”和“复合性” 实际上都指向杂技艺术表演的多层次多方位,二者最终之落脚点也都体现在杂技艺术的“艺术审美”性质上。

三、创造:重视传统和关怀大众

在杂技艺术进入“创造时代”以来,不断地确定自己独特艺术地位的同时,吸收了国内外大量的艺术精华,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期,杂技艺术的表演和编排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创新的尝试,但对国外一些舞台的生搬硬套,無法完全融合中国艺术文化传统,自然也就无法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视野和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创造”时需要做到有理有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对人体动态进行造型上和动作上的双重修饰;其次,要着重考虑人体动态之流动性,需知杂技艺术本就是对人体动态的审美形式,动作与动作之间自然不可以太过生硬,或使拼贴痕迹太过明显;最后,需加强对表演主题的凸显,要让杂技艺术“于无声中见分晓”,这不仅需要有效且优美的动作设计,而且需要配合以舞台、音乐等多重艺术的有效叠加。

在新时代里,杂技艺术逐步成为人们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舞台均有所呈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在未来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杂技艺术形式,我们都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姿态和“视界融合,有容乃大”的创作理念,将人类历史上珍贵的艺术理论与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主题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种新的时代话语、艺术语境。

参考文献:

[1]文兵.杂技创作的必然趋势[J].戏剧之家,2016(3).

[2]孙宏祥.关于杂技艺术的继承与借鉴探究[J].大众文艺,2015(1).

[作者单位]长春市演艺集团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杂技时期
Jiao Ayi| 《娇阿依》
高空杂技
空中杂技师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论体育竞赛、艺术表演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