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

2018-05-14 02:50鲍镜伊王昕颖梁艳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影响因素

鲍镜伊 王昕颖 梁艳军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对本所2017年1月至12月5844名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中确诊为肥胖的428名儿童作为研究组,在剩余的非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42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两组儿童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吃甜食、吃夜宵显著高于对照组,每周园外活动2h以上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对研究组428名肥胖症儿童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后,其肥胖症数量降至273名,肥胖比重占4.67%,显著低于干预前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运动是儿童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时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儿童肥胖症;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我国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长,给儿童的心身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预防及减少儿童肥胖癥对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1]。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2]。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本所2017年1月至12月5844名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中确诊为肥胖的428名儿童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26例,女202例,年龄3~5岁,平均(4.12±0.58)岁,身高90~130cm,平均(106.58±5.62)cm;在剩余的非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42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3例,女205例,年龄3~5岁,平均(4.09±0.61)岁,身高89~126cm,平均(106.12±5.14)cm。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可进行对比,可比较。

1.2 方法

入选的5844名儿童均行健康体检,根据其体检结果分析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心理状态、生长发育情况、病史、遗传史、对肥胖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等,对导致儿童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肥胖症儿童及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明白肥胖症干预的目的及意义,积极配合,从而减少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

1.3 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用餐行为:根据患儿的饮食结构循序渐进的调整每日能量摄入,3~5岁控制在1000~1400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早、中、晚餐分别占总热量的25%、35%、30%,午点及放学后点心均占5%。晚餐后禁食点心、快餐及零食等,非饥饿状态尽可能减少进食、降低食速 [3]。2)坚持运动:根据儿童喜好选择慢跑、拍皮球、跳绳、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出汗为宜,每次0.5h以上,3~4次/周 [4]。3)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管理手册,帮助患儿及家长掌握肥胖症相关知识,纠正患儿及家长及饮食、运动的错误认知,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积极配合。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s)及率(%)表示,并分别行t和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 影响因素

在5844名儿童调查中,通过体检明确为肥胖者428名,占7.32%,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的心理状态、生长发育情况、病史、遗传史、对肥胖的认知等因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儿童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吃甜食、吃夜宵显著高于对照组,每周园外活动2h以上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 干预效果

对研究组428名肥胖症儿童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后,肥胖症数量降至273名,肥胖比重占4.67%,显著低于干预前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多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常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及担心孩子受伤使得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及强度显著减少,加之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使得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长,目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5]。还有研究发现,大多肥胖症儿童常伴有自卑心理,且不愿与人群接触,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自身形象及心理发育 [6]。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运动量是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减少肥胖症的发生率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儿童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吃甜食、吃夜宵显著高于对照组,每周园外活动2h以上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对研究组428名肥胖症儿童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后,其肥胖症数量降至273名,肥胖比重占4.67%,显著低于干预前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饮食、运动是儿童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时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力群.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D].复旦大学,2014.

[2] 杨彦慧.儿童肥胖症的致病因素及干预策略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8):12481249.

[3] 张海燕.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7778.

[4] 秦吉秀.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致病因素与干预措施[J].华夏医学,2013,26(04):882884.

[5] 李春枝,卫海燕,古建平,等.儿童肥胖症的致病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07):1617.

[6] 孙洋.儿童肥胖症系统预防干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1193120.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影响因素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