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促应用 创新管理谋发展

2018-05-14 14:25张怀东杨文旭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榆林市全市实验教学

张怀东 杨文旭

榆林自古崇文重教,厚学固本,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在西北地区享有崇高声誉。在厚重文化的滋养浸润和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榆林教育蓬勃兴起,崛起壮大。进入新世纪后,榆林教育事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组织上靠前领导,经费上全面保障,建设上优先安排,工作上鼎力支持。确立了以榆林城区为重点,以提升东部、强化西部、发展南部、优化北部为核心的“一体四翼”发展决策,先后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三大重点工程。短短六年时间,所有县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现标准化和优质化。在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榆林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开展实验教学,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榆林市现有公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650所,教职工61285人,在校学生662239人。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建、配、管、用、研、训”六个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教学管理,创新考评机制,推动了实验教学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开展。

优化设施配置

提升服务功能

近年来,榆林市累计投入9.6亿元,完善全市中小学功能部室建设和设备装备,通过大手笔投入,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装备大幅改善。

一是功能部室实现标准化。全市中小学建成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歷史、通用技术等各类标准化功能部室5738个,村级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齐了各类实验室,城乡幼儿园配齐了各类功能部室,并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各类设施设备。为全面提升功能部室建设水平,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创建活动,共建成市级标准化实验室示范校103所,省级标准化示范校11所。

二是功能部室实现信息化。所有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所有教室和功能部室全部配备“班班通”设备,更新计算机14万台,全市师机比达1[∶]1,北部县区生机比达到5[∶]1,南部达到7[∶]1,建成了实验管理、素质教育等监测平台,教学、教研、实验、管理实现了信息化。

三是实验教学实现现代化。先后建成156个智慧教室、109个创客实验室、80个数字化探究实验室、48个数字书法教室,1个科普实验馆,124所学校建成3D打印室。建成榆林市教育数字图书馆,拥有80万种电子图书、6000多种数字期刊、300多种数字报纸,可供10万名师生同时在线阅读学习。

强化管理措施

规范实验教学

为全面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榆林市教育局通过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考核实行“四统一”强化管理,有效规范了实验教学。

一是统一制度。出台《榆林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榆林市中小学实验仪器管理制度》《危险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市、县、校三级管理工作体系和相关机构职责任务。

二是统一标准。制定《榆林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指导目录》,分学科分年级制定中小学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目录,严格规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实验类型、实验次数和实验内容,统一了实验教学标准要求,夯实了工作任务。

三是统一监管。榆林市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性监管,要求学校将每次分组实验的照片、实验计划和实验结果,及时上传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上,电教馆管理人员及时审核获取真实有效的实验课程开设数据,对学校实验课程开设、规范情况实施了有效的过程性监管。

四是统一考核。严格实行县区自查、市上督查制度,榆林市教育局每年对各县区和市直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全市公布,并计入教学工作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实验教学成效纳入到家长评学校、教师评学校、学生评教师“三评一访”活动中,保证了实验教学开出率达到100%。

狠抓常规应用

创新实验教学

榆林市教育局以应用为抓手,强化实验教学工作。

一是抓好常规教学促应用。市教育局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实验教学现场会议,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实验教学“三开,四开放”,要求各学校开足、开齐、开好每一门实验课;所有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室、微机室全部开放。部室专职管理人员按时值守,随时满足学生探究实验实践,有效盘活了资源,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先后有14所学校参加全省青少年航模锦标赛,在九个项目比赛中,8人获得第一名。高新中学在澳大利亚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最佳新秀奖”。

二是推行特色社团促应用。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三个一” 素质教育工程,所有学校在星期三下午开展“无课日”活动,全部开展科技、艺术、实验探究等社团活动,提高部室使用率,丰富校园文化。文化立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素质教育办学理念融入到各个学校,多元化学生发展评价机制逐步形成。

三是严格实验操作考试促应用。从2013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改革初中毕业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机制,出台《榆林市初中理化生实验考试管理办法》。考试时,所有考场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器和信号屏蔽仪,严格对照准考证和身份证核对考生信息,考生随机抽签编组,随机编号,循环考试,引进第三方专业测评人员对考生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逐项赋分,考核成绩现场公布。做到组织严密,环节严谨,考核公正,阳光透明,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省上表彰。

加强“研训”工作

提升师资水平

建设一支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双过硬教师队伍,是推动实验教学高效开展的必要保证。我市从“聘、训、赛、研”同步发力,提升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素养。

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五年来,通过特岗教师、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全市累计招聘理化生、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2658名,进一步充实了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实验教学实现专业化和专职化。

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全面实施“实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先后组织所有教学骨干赴北京、西安、潍坊、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全市每年举办多次实验教师业务培训会,累计培训实验教师、实验员近6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

三是搭建交流比赛平台。市上每年组织实验教学“七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市内实验教学亮点学校观摩活动;举办一次实验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开展一次实验教学优质课件评选活动;组织一次实验教学教具制作竞赛活动;举办一次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大赛活动;组织一次微课评选活动;开展一次优课构建活动。通过开展“七个一”活动,在全市形成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也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四是强化实验教学教研。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在联片校区、共同体学校推行“青蓝计划”,借助骨干教师工作室坊站,加强联合教研和课题研究,实验教学工作构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教研相并进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市教育局连续6年荣获全省实验教学技能操作大赛优秀组织奖。2017年14名教师在高中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上获奖,夺取生物学科4个一等奖,摘取全省奖杯数量和奖杯质量双桂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的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信:榆林教育事业一定会在新的时代,开辟新的征程,焕发新的气象,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榆林市全市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叶锐仙作品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