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生命意识的教育行动

2018-05-14 14:25王彬武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讲堂生命学校

王彬武

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举办“长安教育大讲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更是唤醒教师生命意识成长的大手笔,力图在长安这样一个正在走向都市化的区域里打造一种教师自觉成长的文化生态。大讲堂的举办本身就格局高远,气度非凡,每次走进讲堂的都是那些声名远播的名师,比如窦桂梅、李镇西。名师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对教育规律游刃有余的把握,更多的是对教育与生命无比透彻的理解。

长安区的同志几次邀我去听听大讲堂,都因故不能成行,我想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和遗憾。但是,当我无意间看到那些听完大讲堂的老师们撰写的心得体会,感受到了那些文字中不加掩饰的喜悦与欢欣,这些都是他们最真实的心灵激荡,像是地壳之下炽热滚烫的岩浆喷薄而出,那是对融入生命的教育情怀的巨大释放。这些都给用心良苦的举办者带来了一些慰藉和期望。

世上没有天生的教师,更没有天生的优秀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在人类社会存在了几千年,并没有因为积累了几千年的教学经验,让教师的教学变得像建造一座房子那样有着成熟而固定的流程。相反,由于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能动性,由于时代的不断变迁,由于教育具有全方位的实践性,反倒让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可能。先贤们那些关于教育的至理名言似乎并不能随随便便拿来变成可以应用的方法。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学习的普及,学习社区的建立,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也带来了一种思潮和忧虑,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似乎被削弱,甚至有些激进的教学改革者主张让教师在教学中隐去,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从而引发人们质疑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些观点都是被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所左右。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最为关键的是从人的本质属性出发,渗透着智慧、精神、观念、价值的影响,如果仅仅就教学的技巧来讲,几千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面对今天的学生早就应该所向披靡、立竿见影了,不应该还有那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教师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基础性地位。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是对教师专业性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专业技能的运用上,而是他面对一个个生命个体时所需要的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领悟、包容与接纳、期待与守候以及呵护与耐心等超越技术性能力的精神实践。几千年来,在教师职业的能力中,唯有对生命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他独一无二的发展需求和成长可能,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渴望、惧怕、焦虑、偏好、喜悦,需要教师去了解,去引领。那些教育的大师,哪一位不是因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才成为学生心灵的开启者和智慧的点化者。即使从功利的角度讲,教师的专业地位也都是不可忽视的。澳大利亚的约翰·哈蒂,通过20余年对2.5亿学生的研究,出版了一本《可见的学习》,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别的,就是教师。他认为“学校的首要功能可能是使儿童学会模仿一个更有能力的他者即教师。除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精彩的讲演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学生对教师的感知,比如学生认为教师是否可信、是否公平、是否值得尊重,是影响学业成就的最有力的指标之一。如果学生和教师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将教师视为榜样,这带来的益处可能是长期的,甚至能够抵消学生所处的家庭或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为人处世的社会准则以及学科品质,这使学生更少出现不良行为和负面结果。”

今天,大多数人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就是帮助他们增长理解课程的悟性,强化运用技巧的教学,掌握面对差生的套路,而这样的培训有时是十分肤浅和功利的,真正有价值的培训是对教师生命意识的唤醒,只有教师对生命有了深刻理解,才会用自己的灵魂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才会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去尊重、爱护和扶助。

而我看到了长安教育大讲堂的这种追求。听了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的报告,大兆街道中心学校的刘小民老师在心得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他的每一句话,哪怕是小小的一句鼓励都能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这不是心中只有教学任务的老师所能想到的评语,这绝对不是心中只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他认为“真诚诠释教育教学的真谛,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原来我们的教学不仅联系着每一位教师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更联系着每一位孩子生命的质量和未来的幸福”。这种理解是多么透彻。杜曲初中的李颖娟老师写道:“孩子的灵魂栖息在明日之屋,教师作为长大的儿童,作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虽然无法真正走进儿童,但我们仍然需要努力贴近。”这些文字也透露出教师们从报告中领悟到的不是教学的技巧技能,而是生命的价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中写道:“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天职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存在,唤醒孩子的生命,教师的管理者也要尊重教师的生命存在,唤醒教师的生命。我们经常会聽到一些基层的局长和校长抱怨,优秀的教师太缺了,根本谈不上什么课程改革,更谈不上教育质量。这种观点是不负责任的,是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伤害,如果只把希望寄托在优秀教师,那广大的教师群体到底以何种名义存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天赋异禀者都是少数。整体性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只依靠优异的教师,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导向有问题。我们是否做到调动大多数教师的内在动力,点燃教师内心那团生命之火,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用自己生命体验领悟教育的真谛,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育人之中,陪伴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当然,我们教师的成长环境并不令人乐观,职称、荣誉、待遇、考核、评价、科研等等太多的需要裹挟着教师,教学无法自主,疲于应付,何谈生命的幸福。我们太需要长安教育大讲堂这样的精神场域,让教师从更高层面去理解教育,理解专业的成长,从而超越那些过于现实的困惑。

我认为,长安教育大讲堂还有一个雄心,就是在一个区域营造和建设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文化。我们常常对比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的差异,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异,我认为有时并不是物质条件的差异,而是深刻的文化的差异。为什么有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差无几,教师配备也不差,但就是让人感觉不如城市学校的品质,其实是所处的环境缺乏有品质的文化生活。长安教育大讲堂依靠毗邻大都市的区域特征,高起点、高水准地持续开展这样一种教育行动,就是要在教育文化的建设上超越自我,后来居上。

这样的教育行动不可小觑,如果每一位长安教育人都能从中领悟教育的生命价值,这将会成为区域教育崛起的典范。

猜你喜欢
大讲堂生命学校
学校推介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③蚊虫叮咬止痒法
快乐大讲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