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偷,来抓我

2018-05-14 17:13丁文秀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林林老師负面

丁文秀

中班上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正三五成群地游戏。突然,男孩林林挥舞着双手,边跑边喊:“我是小偷,来抓我呀!”喊声立刻吸引了其他孩子的关注,小朋友们蜂拥而至,一边呼喊“抓小偷”一边追着林林跑。林林很兴奋,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汗水。可不一会儿,林林就一脸泪水地找老师告状:“他们都打我!”于是,老师告诉林林:“不要再说自己是小偷,可以说自己是老虎,这样小朋友就不打你了。”林林尝试了老师的办法,可并没有吸引小朋友。于是,林林继续自诩为“小偷”,就算被小朋友打也要继续。

孩子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小偷”的负面标签?为什么宁可被打也不换成其他的游戏?带着这些疑问,老师了解到,林林是个脾气急躁的小男孩,一着急就手脚并用,小朋友经常被他打哭。因此,小朋友不太喜欢跟他一起玩。林林非常渴望友情,希望能够得到小朋友的关注,所以想出了“抓小偷”的游戏。哪怕被小朋友误伤,也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吸引小朋友一起游戏。

当孩子给自己贴上类似于“小偷”这样的负面标签时,老師是否应该干预?如果需要,如何干预?如果不干预,其他小朋友“假戏真做”时又该如何引导?

欢迎参与讨论,邮箱2955610533@qq.com,2018年11月15日前截稿,邮件标题请标明“3月话题”,请一定注明作者信息!回应话题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为字数所困!同时,继续欢迎提供话题。

猜你喜欢
林林老師负面
龟兔赛跑后传
和不一样的你玩在一起
请假
我被老师批评了
哎呦,肚子疼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老师,我爱您
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