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18-05-14 17:17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核心学科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建构了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精神长相、行为习惯、认知倾向与价值追求等方面不断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重构:从传统的追求动作铸型、体能训练的体育价值向追求参与运动、学会运动、享受运动、运动育人的体育价值转型。

邵朝友著的《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一书中提出“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即以教育标准为基础,使教育系统的各环节都与教育标准相一致,没有冲突。”为了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等进行整体、系统地设计与实施,保障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协同一致的良好设计与实施。

一、正确理解与把握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的联系与区别

體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以前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有本质的差异,两者不可等量齐观。以高中篮球选项为例:运动能力是指在真实、复杂的3对3、5对5比赛情境中的表现等;健康行为是指在生活中主动运用篮球运动进行比赛与锻炼的习惯与行为等;体育品德是指在篮球比赛或活动中团队协作、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遵守规则、关爱他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内在精神品质与外显行为表现等。

体育知识、技能等不是,也不能自动转化为运动能力,更不能直接转化为自觉的体育与健康行为和良好体育品德。只有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运动能力等对己、对人、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才具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只有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渗透体现、浸润发酵在充满正能量的活动与情境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才可能从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设计: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准绳,一以贯之地进行目标为本的逆向教学设计

格兰特·维金斯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一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地了解,这意味着你知道要去哪里,从而能够更好地知道你现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走才能保证你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中——学段——学年——模块(单元)——课时设计,都应保持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学业质量要求与具体教学(学段、模块、单元、课时)设计的一致性。创造性地细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学业质量,制订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学业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与活动、教与学的方法手段。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设计始终以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达成学业质量要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属。

三、教学实施:瞄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自主的、深度的、真实性的运动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只有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并获得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后,转移与迁移到解决生活的体育与健康素养的问题中。

1.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体育教师为学生自主、自律、创造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积极进取、生动活泼地发展。

2.深度学习。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是表层的动作学习与身体训练,而是一种基于理解基础上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化、行为养成、道德修为。体育教学中,应将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爱德华·斯普朗格指出:“与人的生活和个体精神没有关联的知识是无生命的知识,知识必须转向人的内在精神才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透过外显的体育运动技战术,深入到体育运动对人的意义与价值的学习,促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能力,与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公民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过一种健康、文明、审美、有意义的体育与健康生活。

3.体验学习。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验而形成的,它不是体育教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身体训练练出来的。为了提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活动与情境,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并产生良好的感受与体验。体育教学应从关注学生显性的体能与技能学习效果,到既关注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外在表现,又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还关注学生个体对所经历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的反应与评价,并应关注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形成对体育与健康意义建构与价值内化。

4.个别化指导。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换言之,它是由每一名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受独一无二的感受与体验所决定的。为此,体育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进行个人化学习指导: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独特之处、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的路径,为不同个性、不同体育运动禀赋的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与练习提供平等安全的学习环境。

5.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氛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尤其应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

四、学习评价:以学业质量要求为指引,真实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实现程度

1.真实性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应更多关注现实生活中体育与健康问题、体育与健康解决方案、实际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与真实体育与健康情境相距甚远的体育动作或体能测试,没有价值判断分数或等第的学习评价;创设面对真实体育与健康情境问题,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学生的表现的真实性评价。如,在学段、模块学习的学习评价中设置真实、复杂、变化的体育与健康问题情境,要求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完整进行篮球5对5的教学比赛中,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体能等。

2.表现性评价。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也不可能仅仅通过皮尺与秒表测试体能与运动技能予以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应更多地关注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实践活动的表现,建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成长记录档案袋。

五、创设享受运动乐趣的活动与情境,使体育学习真正成为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发展其中的经历

享受运动乐趣就是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经历与体验运动带来的激情迸发、身体舒畅、精神愉悦、酣畅淋漓的过程。

孔子在很久以前就告知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者顾明远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将享受运动乐趣放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阐述,值得广大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无论是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还是实现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前提是学生主动积极坚持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活动;而学生主动积极坚持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在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对体育产生的兴趣与爱好。从这一意义上讲,失去了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的价值诉求,就好像将一座摩天大厦建立在沙滩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的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撼;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顯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与成就。”这一段论述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为了真正使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应注意以下4点:1.减缓学生对体育学习指标的压力,更多地参与、体验、享受体育运动过程之乐;2.创设新奇、变化的教学活动与情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新奇的活动中,享受充满激情、有点疯狂,甚至完全忘我的运动乐趣;3.每名学生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取得进步与发展中享受运动乐趣;4.让学生自己发现运动乐趣之源。有一名学习健美操的高中生这样说:快乐来自于学习的体验;快乐来自于活力的释放;快乐来自于团队的互助;快乐来自于创造的自信。这名学生的体验是真实、可信、有启示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每名学生都充分享受运动乐趣,乐此不疲地参与体育运动之日,就是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之时。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