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与预防

2018-05-14 02:11王德香李红宇王树茂崔婷婷王德淑范永青殷桂珍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疗措施病因分析临床症状

王德香 李红宇 王树茂 崔婷婷 王德淑 范永青 殷桂珍

摘要:奶牛酮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下降,奶汁泡沫较多,吃草,不吃料;排尿、呼吸可闻臭烂苹果味。通过补充糖和生糖物质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解毒保肝、强心、健胃。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奶牛;酮病;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确诊;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1-0096-01

1 酮病

酮病是一种以奶牛糖类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在奶牛血清、牛奶以及尿液中酮体升高,由尿液、乳汁和呼出气体排出,并以低血糖为主要特征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酮病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一般认为奶牛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的围产期高发,尤其是泌乳早期、日产奶30kg以上的高产奶牛。

2 病因分析

奶牛在产前21天内干物质采食量(DMI)比平时下降,超过其原有水平的30%。同时奶牛为了满足产犊和泌乳的能量需求,在奶牛产后对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的需要量是其产前的2~5倍[1]。因而奶牛不可避免的发生围产期能量负平衡这一生理过程。奶牛体内出现NEB之后,就需要动用体脂来补充供能,该过程一般在肝脏内完成。此过程可产生大量酮体,但如果奶牛动用体脂所产生的酮体不能及时代谢,体内蓄积过多的酮体就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奶牛体内葡萄糖缺乏或血液酮体的原发性升高是奶牛酮病的本质。

从奶牛体内生化代谢来说,丙酸与奶牛酮症的发生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肝脏利用丙酸异生成葡萄糖,在泌乳时葡萄糖大多被奶牛利用合成乳糖。另一方面丙酸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当摄入的能量满足不了奶牛其产奶需要时,体内脂肪就开始被动用,首先被分解为非酯化脂肪酸( NE-FA),NEFA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被分解为乙酸,产生的乙酸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提供更多的能量;但这个过程需要丙酸,如果没有足够的可利用丙酸,过多的乙酸就会在肝脏中聚集,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丙酮、乙酰乙酸和BHBA,并在血液中蓄积,达到一定水平后引起酮病症状[2]。

3 临床症状与危害

临床性消化性酮病的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能吃少量的干草,不吃料,奶牛DMI下降,全身出汗,产奶量降低,奶汁泡沫较多,瘤胃运动机能降低,反刍无力,皮肤失去弹性,被毛粗乱,体重急剧下降,排尿、呼吸可闻臭烂苹果味。极少数出现神经型酮病症状。通常大部分的患病奶牛无临床表现,呈现亚临床酮病症状。亚临床酮病奶牛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出现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并且产后真胃变位和子宫炎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升高,进而导致新产牛的淘汰率升高。奶牛产后第一周血液中BHB>1.2 mmol/L,至1.4 mmol/L会使奶牛皱胃异位几率增加3~8倍[3],使奶牛发生子宫炎的风险增加3倍,发生临床性酮病的风险增加4~6倍。

国外有统计,包含治疗、增加的淘汰率以及降低的产奶量所产生的费用,一例临床性酮病会带来约211美元的损失,牛群中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每日每头奶牛的经济收益降低o.015美元,对奶牛场所造成的损失高于其他疾病[1]。

4 实验室确诊

对于怀疑有亚临床酮病的奶牛需要檢测其血液、牛奶和尿中的酮体来确诊。血糖水平低于35 mg/dL(l.9 mmol/L),或血中BHBA含量超过1.5 mmol/L时,或乳中酮体浓度大于0. 70 mmol/L就可认为奶牛患有亚临床酮病。

5 防治措施

对全群的经产牛产后第4天进行血酮检测,检测血酮值超过1.2 mmol/L的牛连续3天灌服丙二醇,每次300 mL,到产后第7天对灌服过的牛再检测1次血酮值,若依然超标,再继续灌服3天,到第10天不管酮体值高低不再灌服,流程结束。

控制奶牛产前围产期体况评分在3. 25分左右,把大于3.5分体况的奶牛控制在总群体的10%以内。减少应激,应在产前21天将奶牛赶至干奶后期牛圈,在此期间内禁止转群直至产前数十分钟内出现产犊征兆时为止,以此来减少转群对奶牛的应激刺激。提供足够的饲料能量浓度,保证围产期奶牛的DMI。控制干奶前期的奶牛体况,防止过肥,围产期加强奶牛脂肪肝控制。在饲料中直接添加丙二醇和丙酸盐生糖前体物质,可以降低血液NEFA和酮体的浓度。围产期杜绝饲喂富含丁酸或质量差的青贮。对于酮病风险较高的奶牛,产前21天开始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 RPC)每头12~20 g/d,能提高肝脏利用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能够对酮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兵,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治疗[J].荷斯坦杂志,2017:09.

[2]苏华维,曹志军,李胜利,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产生机制及能量代谢疾病[J].奶牛微刊,2017:06.

[3] Stephen LeBlane博士,遏制酮病 深入了解亚临床酮病风险[J].奶牛杂志,2017:05.

猜你喜欢
治疗措施病因分析临床症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分析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