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分析

2018-05-17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阳性率

王 岩 崔 珺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15)

梅毒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指的是有梅毒螺旋体造成的慢性和系统性传播性疾病。根据研究表明[1],人类是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对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侵犯,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以及体征,同时还会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而呈现潜伏状态,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现如今,梅毒血清免疫学试验一共分为两类,一类为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USR(不加热血清试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以及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另外一种类型包括有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以及FTA-ABS(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等[2]。

表1 两种临床检测方式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梅毒的患者一共有138例,当中,男80例,女58例。年龄在18~72岁,平均为(42.9±3.8)岁。梅毒Ⅰ期一共有82例,Ⅱ期一共有36例,Ⅲ期一共有6例,隐性一共有14例。

1.2 临床方法

1.2.1 TRUST组: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条件之下,临床工作人员将普通生理盐水给予有效稀释,吸收浓度的比例为1∶32,在血液样本当中加入心磷脂应用于抗原,之后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放置在振荡器给予水平振荡,时间为8 min,每隔1 min振荡的次数为100次;振荡以后对患者的血液样本得出的凝集结果给予密切观测,将血液呈现阳性的滴度给予确定。

1.2.2 TP-PA组: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条件之下,临床工作人员将稀释液把U型板上的血清给予充分稀释,之后分别加入没有致敏与致敏明胶颗粒,让患者的血液样本孵育2 h以后,对临床检测结果给予密切观察以及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比TP-ELISA方法与TRUST法的梅毒阳性率[3]。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文一共有138例,梅毒Ⅰ期一共有82例,Ⅱ期一共有36例,Ⅲ期一共有6例,隐性一共有14例。TRUST组Ⅰ期阳性一共有70例,占总体的85.4%;Ⅱ期一共有36例,占总体的100%;Ⅲ期一共有4例,占总体的66.7%;隐性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42.86%;TP-PA组Ⅰ期阳性一共有76例,占总体的92.7%;Ⅱ期一共有36例,占总体的100%;Ⅲ期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100%;隐性一共有7例,占总体的100%,本文患者一共有138例,TRUST组呈现阳性一共有116例,阳性率为84.05%,TP-PA组呈现阳性一共有132例,阳性率为95.7%,TP-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没有患病的患者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当中,皮肤或者黏膜如果存在轻微破损就会感染,极少通过输血或者其他传染[4]。后天早期梅毒患者是传染源,绝大部分是通过危险或者没有任何保护的性行为传染,极少由于污染物、输血以及亲吻等相关传染。目前,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120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大部分出现在非洲、南亚以及东南亚,然而最近几年其在国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5],在所有报告的梅毒当中,潜伏病毒占绝大部分,1期和2期梅毒也相对较为常见,先天性梅毒的报告例数也呈现递增趋势。目前,对梅毒主要重点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疗程规范和剂量充足。

根据研究表明[6],苍白螺旋体属于一种纤细以及较小的螺旋状微生物,通常染色料无法着色,其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相对比较多,总结起来包括梅毒的病原体检查、梅毒核酸检查以及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三种类型。目前,对苍白螺旋体的检查主要采取暗视野显微镜或者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显微镜之下需要密切观察其相关形态以及运动方式。这种方法是诊断初期症状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因为受到患者使用药物、设备状态以及操作技能等相关因素的制约,这种方法的检出率相对比较低。没有检测到苍白螺旋体,无法彻底排除梅毒的可能性,并且这种方法消耗时间和精力,不适用这种疾病的大规模筛选检测。其核酸的检查优势为特异性较高以及不会受到病程的影响,不足之处为检测成本相对比较高,同时容易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不宜做治疗效果的观察。

根据研究表明[7],TRUST法因为在治疗期间反应素滴度动态变化,经常应用在治疗效果观察、复发或者再一次感染的检查,并且因为这种方法的临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尤其是适用基层医院以及人群调查,然而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无法明确反应以往感染,同时受到其他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对比较大,进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本文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之下这种类型的试验阳性或者患者有其征象,然而结果呈现阴性的时候,需要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研究表明[8],TP-PA试验法是通过苍白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与患者血清当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相结合,能够形成凝集反应。TP-PA的优势在于特异性相对比较强,同时检测阳性率相对比较高,能够作为初步筛选阳性标本的复检或者确证试验,然而因为患者感染病毒以后,如果其临床试验呈现阳性,则患者长时间或者终生呈现阳性,因此,TP-PA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希望引起相关临床人员的高度重视。综上所述,梅毒抗体血清学筛选检测采取TP-ELISA方法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明显高于TRUST法,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露楠,邓巍,李金明.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352-353.

[2] 唐淑霞,朱安友,王凤超,等.ELISA法筛查联合TRUST、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全科医学,2016,5(6):545-546.

[3] 宋继权,盛晚香,冯谊,等.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4):258-259.

[4] 李明友,黎永新,林锐茂,等.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9):663-665.

[5] 翟海军,朱晶.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前带现象1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4771-4772.

[6] 何寿国,黄进梅.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应用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384-385.

[7] 胥国强,康清秀,蒲泽宴,等.4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的比较及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1869-1870.

[8] 薛晓光,陈丹玲.梅毒RPR、TRUST、TPHA、TPPA的试验对比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47.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隐性梅毒更危险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口腔螺旋体镜检湿片法与革兰染色法两种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