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研究

2018-05-17 02:16王明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通率阿替普溶栓

王明飞

(辽宁省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死率也同样的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疏通遭受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可促进血管再通[1]。临床溶栓治疗所采用的药物诸多,都有各自的优势。大部分医院都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结果获得了满意的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有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胸部疼痛时间超过30 min,服用硝酸甘油后,疗效欠佳;患者心电图ST段有超过2个及以上的肢体导联抬高>0.2 mV,且发病时间<12 h。排除标准:近半月内有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半年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剔除肝肾功能不全、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此次随机选择的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4~79岁,平均(57.8±3.6)岁;常规组48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5~79岁,平均(56.9±3.7)岁。患者发病位置:前间壁32例,前侧壁22例,下壁及正后壁10例,下壁梗死21例,广泛前壁梗死11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心率、心功能、血压、凝血状况、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出血等。溶栓治疗之前,全部患者均予以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拜阿司匹林。另外,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予以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

常规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混合氯化钠溶液09% 100 mL与150万U尿激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在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

研究组患者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混合氯化钠溶液09% 100 mL与阿替普酶10 MU,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在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浆指标,包括CK-MB(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SOD(超氧化物歧酶)。血管再通评价标准:若患者治疗2 h内,疼痛感受完全消失,ST段抬高位置降低50%,治疗2 h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反常表现,CK-MB峰值事件提前至病后1~14 h。若上述条件符合两项及以上则评定为血管再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溶栓治疗2 h后,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87.5%(42/48),常规组患者再通率为72.91%(35/48)。结果发现,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意义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血浆指标对比:溶栓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血浆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浆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浆指标对比(±s)

小组 时间 CK-MB SOD LDH研究组 治疗前 12.77±4.01 97.66±4.03 125.36±10.21治疗后 70.15±17.11 70.11±15.67 349.46±17.79常规组 治疗前 11.65±3.89 96.22±20.31 141.66±35.79治疗后 46.21±20.23 171.56±52.67 290.111±70.21

2.3 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意义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3 讨 论

据相关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病死率高达75%,发病1 h内的病死率占比50%左右,发病24 h内的病死率占比80%左右[2]。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都与冠状动脉血管急性闭塞相关。因为溶栓治疗,短期疗效不明显,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3]。阿替普酶是临床第二代溶栓药物,本身对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并不明显,纤维蛋白对纤溶酶原会增强激活作用。血栓中纤溶酶元与纤维蛋白的结合,其激活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血液中的纤溶酶原的影响较小,对其活性的影响也并不大,安全可靠[4]。

此次实验结果发现,血管再通率,研究组较高,溶栓治疗24 h后,各项血浆指标改善程度,研究组较为明显,不良反应方面,常规组较高(P<0.05)。由此可见,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建议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帅锋利,宋剑琼,苏代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2):72-73.

[2] 原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911-2912.

[3] 张友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6例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27-128.

[4] 杜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S2):119-120.

猜你喜欢
通率阿替普溶栓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