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8-05-19 03:46祝丽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社区

祝丽丽

(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0)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的社区已经完善了基础的医疗设施体系,并且建立了社区儿童预防接种服务部门,这种服务部门主要是对0~6岁的儿童进行服务,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疫苗的实施情况进行接种[1]。由于疫苗是一种特异性抗原体,儿童在实施注射后,自身体质的不同,每个人的反应也会不同,部分儿童在注射完成疫苗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的会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在我社区进行接种并且出现了不良反应的儿童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且对其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社区进行接种并且出现了不良反应的儿童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4.2±1.5)岁。所有患者接种的疫苗类型包括: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卡介苗、乙肝、乙脑、甲型肝炎、A群流脑、麻风腮、麻风等疫苗。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异常反应等三种。其中一般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疫苗本身导致的,儿童在临床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头痛、呕吐、发热、腹泻、发炎、注射部位有红肿现象等,比较严重的儿童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其次偶合反应,这种现象和疫苗自身息息相关,这种反应的问题大多数的临床表现是感冒、肺炎等症状,凡是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大多数在接种前都存在一些发病的现象,然后通过疫苗的刺激而加重。最后异常反应,这种反应的儿童大多数在临床上主要是持续性头晕、接种部位红肿、感染等表现,是由于过敏反应、非特异性反应以及免疫反应等引起的,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接种的位置不合理,程序出错以及剂量控制不到位等引起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中,有58例属于一般反应,占所有比例的64.4%;26例属于异常反应,占所有比例的28.8%;6例属于偶合反应,占所有比例的6.66%。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27例,占30%;接种时间不合理22例,占24.4%;个人体质问题18例,占20%;疫苗质量13例,占14.4%;环境和接种后的作息不规范10例,占11.1%。见表1。

表1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原因(n=90)

3 讨 论

为了有效的降低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首先接种前的护理干预,定期对相关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不断的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制定相应的核对制度,在对儿童实施接种前,应该仔细的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以及疫苗的类型,接种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免疫程序[3]。每位儿童在接种前,应该先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和询问,例如儿童的精神状态、近期健康状况、近期有无服用药物、是否存在接种禁忌症等,检查合格后才能去到登记处并且由工作人员在国家儿童免疫程序上对其进行登记[4]。(2)其次,接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对于每位接种的儿童,接种人员应该对其信息严格的进行核对,并且对疫苗的批次、名称、是否存在变质、是否在有效期内、注射器的合格情况、药品是否有破损的现象发生等严格的核对后方可注射,而且在注射的过程中,严格消毒,注射时还需要对儿童的姓名、性别、接种时间、疫苗的种类、剂量、注射部位、途径等进行核对,确保所有信息的正确[5]。(3)接种后的护理干预,社区应该建立观察室,接种后,接种人员应该嘱咐家属观察儿童的反应,提醒家属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且在观察室观察30 min,30 min后如果没有出现不适感,就可自行离开,并且嘱咐家长看护孩子近期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干燥,在近3 d不能对皮肤进行抓挠,而且避免洗澡,对于刺激、辛辣的食物应该禁止食用,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6]。

现阶段我国的预防接种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幼儿在入学前,日常所处的环境人员数量比较少,接触各种病原的几率也比较少,而进入学校后,人员接触比较复杂,疾病的传播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应该不断的加强各类疫苗的接种。一般情况下0~6岁的儿童需要接受卡介苗、百白破、乙肝、麻疹等多种疫苗的注射,将可以发生疾病的抗原在人体内进行接种,使得机体的免疫机制能够自发或者是被动的调动起来,并且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7]。但是少数患者的体质不同,而且疫苗的质量、接种后儿童的作息时间、接种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在接种后会发生头痛、呕吐、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红肿等现象,比较严重的就会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8]。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对社区儿童接种的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干预,明显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加强监测,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接种的安全性,而且也保障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江 虹,陈柏兵,张郁玲.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社区发现及预防接种情况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6):484-485.

[2] 石艳艳.疫苗接种常见儿童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715-5725.

[3] 王瑞芳.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04):533-534.

[4] 马国珍,莫蓓蓉,姜鹏君,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5,22(22):61-65.

[5] 田金云.探究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72-173.

[6] 刘 丽.对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69-170.

[7] 陈晓艳,陈孝玉,刘 娜,等.社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1):1316-1318.

[8] 陈晓艳,张丽梅,刘 娜,等.电话随访提高儿童预防接种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2383-2385.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疫苗社区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社区大作战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