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9 03:46姜文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学考核实验组

姜文静,李 娟,张 玲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州 2710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及2011年护理专业成为一级学科后,护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1]。长期以来,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知识、实践技能、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要求师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反馈、指导),进而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师生互动促进的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2]。本文开展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为今后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高考统招生)2个班学生,随机选取1个班为对照组,另外1个班为实验组。实验组58名学生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对照组6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与考核方法。两组学生性别、年龄、考试成绩方面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课由2名老师授课,实验授课由4名老师进行授课,实验课前经过培训、统一实验课流程,教师使用教材、教学环境、实验用物及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均相同。

1.2 方法

1.2.1 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构成

该综合体系由课堂表现评价(自评、学生、教师评价)、实验报告评价、自主练习评价、阶段性考核评价及终结性实践操作考核5个单元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课堂表现评价占10%,自我实践评价占10%,实践报告评价占10%,单项操作考核评价占10%,阶段性考核评价占20%,终结性实践操作考核占40%,合计形成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总分。护理技能评价总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

1.2.2 评价方法

实验组按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实验教学和考核;对照组按传统方式进行实验授课和考核(在实践教学中期和结束时进行考核)。在进行为期1学期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过程及完毕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显示,实验组护理技能考核总评成绩优秀的比例为2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实验组评为优秀、良好的比例为7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3%(P<O.01);实验组评为中等的比例为27.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P<0.01)。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s,分)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s,分)

组别 n 技能考核总成绩 t P实验组 58 83.21±1.36 6.25 0.01对照组 60 81.37±2.18

表2 两组护生护理技能考核总评成绩[n(%)]

3 讨 论

3.1 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护理基础学实验教学前,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综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并在各个环节中提醒学生贯穿综合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调查显示,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协助查缺补漏,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是团队性工作,在为患者治疗护理时,不仅需要与患者加强沟通,还需做好与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3]。该方法采取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互相帮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合作性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纠错、相互督促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在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综合性评价的要求。另外,护理基础实训项目多、任务重、人均练习次数有限,教学资源有限,为解决这种矛盾,该体系中充分体现了实验室开放练习中学生自主管理物品、自主练习、学生相互指导的开放式学习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实施综合性评价中遇到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基础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较多,教师需要定期组织评价活动,尤其是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工作量大、反馈比较繁琐,因此未来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收集、批阅、记录,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探讨形成《基础护理学实训手册》,内容包括学生出勤、着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回示表现以及学生练习表现,教师随时记录,由学生保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反馈信息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给予的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查缺补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Bell S, 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285.

[2] 林 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3] 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14(6):37-39.

猜你喜欢
护理学考核实验组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内部考核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