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之探讨

2018-05-19 09:34何静杨薏琳杜巧
读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何静 杨薏琳 杜巧

摘要: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必备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两者的融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职学校是当下我国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初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面对高校扩招,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之间展开的激烈的招生大战,决定了中职学校所招学生的无可选择,因此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我们应在全面分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的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

一、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要么继续升学,要么直接跨进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素质的高低。

然而,现今的整个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得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在世人看来他们往往是学习上的差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既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他们往往是道德品质上的差生,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迷恋网吧和手机游戏,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法制意识淡薄;他们往往也是行为上的差生,行为习惯差,没有自控能力,抽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

中职学生正处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逆反言行等表现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的关注,以此获得异样的自我满足感;对人对事过于偏执,处理问题、与人相处缺乏正确的准则;常以个人感受、体验、直觉和情感行事,好冲动,理智性差,具有很明显的情绪两极化的表现,易激怒,情绪变化快,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容易出现偏激的情绪和一些极端的行为方式。

二、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能够尽快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中职学生的德育包括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任务、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均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交叉的教育内容、密不可分的工作方式、相似的教育途径、可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和融为一体的实际操作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尝试将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即实现观念、内容、方法的有机结合、各施所长、相互借鉴和优势互补。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中职德育中,政治教育解决学生政治观念和方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教育解决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培养的是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教育解决学生道德修养的问题,培养的是道德品质;而心理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的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核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而良好的心理教育则是德育的保证。各方面德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则是学生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中职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的重要条件。

其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支持。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得以有效实施的心理前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帮助德育获得更好的实效,因为学生中的某些问题,如果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更为合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德育的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德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都是为了服务于大德育,因此在价值取向上不能背离大德育的方向。

三、 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操作具体要求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人生价值等教育问题上有着共同的话题,无论是思想品德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几乎都是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教育活动、学科渗透、课程开设、课堂教学、相关隐性课程的建设、团队活动、宣传橱窗、广播、网络、家校共育等方式开展实施的。所以,实现两者的融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 统一思想,在观念上达成二者的有机结合

观念支配行动,要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要观念先行。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有大德育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教育者要了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则是其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補充,相互渗透,二者具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今社会,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促进教育内容的相互融合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体现出“人本化”,在德育内容上开始突出人的主线。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内容上作一些整合,突出共性、联系性,体现差异性。

3. 促进教育方法的相互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鼓励法、自由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会谈法、倾听诉说法、行为矫正法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德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以便减少德育的阻力,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德育当中的说服教育、实践锻炼法也可以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是两者简单相加或替代,而是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融合。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既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解决学生问题的万能钥匙,过分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淡化了德育的导向性;也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错当思想问题,全部由德育工作来解决。

总之,在当前德育工作受到严重的挑战,急需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促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崇桓.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凯里学院学报,2009,(3).

[2]曾中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10,(2).

[3]刘伟军.对中职学校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职业,2012,(8).

[4]潘云军.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德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5]张志军.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6]李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电子刊),2016,(4).

[7]张思慧.中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J].今日湖北,2014,(3).

[8]李蓉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

[9]衡建忠.拓宽德育主渠道,增強育人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4).

[10]吴玉祥.拓宽药具发放渠道,服务育龄群众[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4,(1).

作者简介:

何静,杨薏琳,杜巧,四川省南充市,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