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共赢

2018-05-19 09:34黄瑞娟
读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家庭学校教育

摘要:要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达到和谐共赢,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其次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也会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司其职,和谐共赢。

关键词:教育;学校;家庭;和谐共赢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三大支柱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决定着孩子完满人格的形成。然而,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深入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基础教育的三大支柱在很多地方已不同程度地走入误区。社会教育力所不及,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学校和家庭;学校教育,教育的成分不足,主要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家庭教育,受学校教学干扰,教育的成分在淡化。

一、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完满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德育素质的培养欠缺,教育的成分严重不足。同时,学校的教学工作向家庭延伸,过分干扰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沦为学校教学的第二阵地。我国孩子的成长主要在家庭,家庭是孩子完美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教育者。然而学校为寻求家长群体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大力倡导家校共建,设立家长学校,美其名曰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频繁开办家长会,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学,设立教学开放日,要求家长到校听课,与学生共同学习;另一方面设置家委会,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参与班级班规制定,甚至还有小学家长协助老师制定值日表,到校陪孩子值日,帮助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联系活动场地等;再一方面设置针对家长的班级微信群、QQ群,在群内发布大量家庭作业信息,对家长提出各种家教辅导任务,有的中小学老师还要求家长在微信群中以语音形式反馈孩子的预习情况。如此种种,很大程度上侵占了家庭教育的有效空间,家长沦为学生的陪读、作業批改者以及学校管理事务的协助者,导致家庭教育成分日益淡化。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家庭这一教育的重要阵地逐步被学校所剥夺,沦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地。

二、 形成冲突的原因

学校与家庭教育冲突的首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学校和家庭是我国孩子基础教育阶段两大主阵地,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肩负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孩子完满人格形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的教育主阵地。学校主要将精力集中于教学与成绩提升上和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教育的成分严重不足,教育理念偏差。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家长未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指导,同时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迫切希望子女成才,以为家庭教育就是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弱化了对孩子正确的教育。家庭教育变成了孩子家庭作业的辅导,协助老师抓学习成绩,不懂得家庭教育所肩负的对孩子完满人格培养的神圣教育使命,导致家庭教育严重欠缺,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

其次是学校将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工作转嫁给家长,直接冲击着家庭教育。一方面学校将学生在该年龄段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布置为家庭作业。例如幼儿教育,幼儿园将许多孩子无法完成,必须由家长完成的手工制作布置给孩子,不但占用了家长大量的时间而且有些家长根本就完成不了,只能求助别人。许多小学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授课教师不间断地给家长布置孩子学习方面不合理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我的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调查中发现,老师要求家长陪孩子看电影,并且要求二年级的孩子写心得体会,家长只能代劳。还有要求孩子养花草,养小动物等等。这些只能是家长代替孩子完成。家长不但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家庭教育被沦为空谈。许多家长忙于应付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另外,在老师和家长的微圈经常会看到:“某某家长,你没有批改家庭作业;昨天的作业你没签字;某学生最近学习有所退步,应该引起你的注意;某学生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说话,放学后好好跟他谈谈,改掉上课说话的坏毛病”等等。不要说家庭教育,有时候许多家长无所适从,真不知该怎么做。

最后是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形成科学全面切合实际的评价量规,单一的教育教学评价,仍主要停留在对学校升学率、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上。学校要想生存求发展,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要想评职晋级,只有抓升学率,抓教学质量,抓学生成绩。若要获得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成绩的提高,除了学校教育教学向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侧重外,教师们不得不千方百计争取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将学校教学工作向家庭延伸,使家庭成为学校教学的第二阵地,导致学校教育成分严重不足,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三、 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和谐统一,互补共生

要解决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冲突,达到和谐共赢,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集体意识与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完满人格的教育,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而孩子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完成。学校必须肩负起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职责,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请家庭教育及儿童教育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向家长传递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身体、心理、能力全方位发展,使孩子成长为健康、积极、乐观、有责任心、有生活情趣且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完整的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共生。

其次,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也会对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切合当地教育实际的教育评价制度,科学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育的实施情况、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对学校的评价不应一味着眼于升学率,更应兼顾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培养等。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质量这一硬性指标外,更可以考虑民主评选,如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设置“最美教师”“明星教师”“好教师”评选活动,由学校管理层与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尊重各个层级的意见,增强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

最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司其职,和谐共赢。在学校集体教育的课堂,老师科学巧妙地引导,可充分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促使孩子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勤思善思的学习品质。家长在孩子面前对老师的充分肯定,无疑是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成功的主要手段。学校多设置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为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老师多设置科学合理的开放性家庭作业,如小学低年级亲子画册、手工制作、旅行画报等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可有效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情感,助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再辅以社会教育才是我国完整的基础教育。

总之,必须把握好学校与家庭这两大教育的主阵地,这两大教育主阵地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学工作必须改变过多占据家庭教育空间的现状。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孩子完满人格的形成主要在家庭,家庭教育占教育的主要成分。学校主要引导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有所区分,不能仅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要形成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建构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文化。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谐共生,互补促进,共同培养孩子健康、阳光、积极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陆敏燕.家校合作和谐共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6(8),32.

[2]王豪杰.家校共育和谐共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3]张雪花.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赢[J].中国校外教育,2016(5):14.

作者简介:

黄瑞娟,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家庭学校教育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