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5-19 09:29陈华陶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改革

陈华 陶甜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的“标配”。这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课堂上分心玩手机的同学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以“堵”为主的应对方式成效微乎其微。笔者以高校专业课程《导航概论》为例,对智能手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建立反馈机制和交流平台,以教学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智能手机 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42-02

一、引言

当今中国,智能手机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1]。目前,我国智能手机的拥有率达58%,而大学生手机拥有率近100%。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一方面,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在课堂上成了“低头族”,让授课的教师们头疼不已[3]。为了让学生回归课堂,有的学校开展了“手机远离课堂”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发起签名誓师,以承诺践诺的方式,以唤醒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的学校试图通过加强对课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如制作手机收集袋,在课前对学生的手机进行统一收纳管理,课后归还学生。这些活动,能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并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有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以网络进行学习的人群高达80%,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高达71.6%。此外,高校很多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智能手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挖掘和利用智能手机的辅助功能,对高校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以高校导航工程专业《导航概论》课程为例来探讨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导航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导航概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导航工程专业课程,内容涉及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地磁匹配导航、电子地图等技术。课堂教学时难免需要进行公式推导、软件示例、结果分析等较为枯燥的部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将当前课堂教学上的主要不足总结如下:

(1)缺乏引起兴趣的教学手段

高校专业课程一般都是2节、3节甚至4节课时连续上。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课。加上智能手机的便利,随时可以阅读新闻、资讯以及与人聊天等,大幅度削弱了课堂的吸引力。课堂上“低头族”已经逐渐取代“瞌睡族”成为课堂上的新难题。所以,改变单调、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缺乏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

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一般为36学时),讲授一般只能适可而止,部分内容可能仅仅做科普性的介绍,如仅介绍卫星定位的意义、功能和应用。同时,传统教材和课本的更新严重滞后。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目前,大多学生因为课程较多,课后自主探索和学习时间不够,课前预习和一些相关基础知识不足,导致课堂教授容易出现“老师费心讲授,学生不知所云”的状况。因而在课堂上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缺乏有效的反馈和交流

专业课程因为“专”,参考资料相对较少,如《导航概论》课程还没有合适的纸质版教材。同时,当前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只能向任课教师请教和讨论。然而,高校教师在科研、考核等各种压力下,能指导学生的时间有限,加之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一一指导,导致师生交流不畅、不足、不充分。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消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导致任课老师不知学生真实所需,无法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应对方法

(1)丰富教学内容

《导航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涉及的导航技术众多,如卫星导航技术、惯性导航技术、视觉导航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等。同时,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多为低年级的学生,讲授对象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而目前的智能手机一般都自带有廉价的惯性导航模块、卫星导航模块、电子地图模块等,这恰好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合。因而将教学内容和智能手机结合起來,通过某些形式,如基于安卓系统的二次开发等,而不是仅仅通过讲授或展示一些如导弹、潜艇等与普通人难以接触的大型军事应用,使学生现场真实体会到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产生“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用”的惊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方式

讲授一直是课程堂中的主要教学方式,经过十几年的这种模式的学习,学生可能出现疲劳,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九个一”的教学方式。“九个一”是指的一个活动、一场讨论、一次问答、一次分享、一个视频、一个案例、一个实验、一次测试和一个课后推荐。这里的“一”,并不是指在课堂中只能运用一次,而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章节中至少使用一次。通过“九个一”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不仅能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还能有效确保教学过程活泼、轻松、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增加学习资源,并建立反馈机制

导航概论等专业课程相关纸质教材较少,更新速度慢,不少教师采用的仍是讲义。但网络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更新也较快,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同时,网络资源一般较为零散,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因而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整理和筛选这些零散的资源,更新讲义和PPT,将学习资料通过智能手机分享给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资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搜索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是提高教学的方式。反馈不仅仅包括课后反馈,还包括课前反馈。课前反馈指上课前根据上一次课收集的学生反馈信息、测试、作业等,整理之后反馈给大家。如有同学反馈,老师语速快,希望讲慢一点。课后反馈,即每次上课后,教师会在课堂上或课后收集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看法和意见、建议等。有学生反馈说:很意外老师会这么重视学生的意见,觉得很好。这说明,加强反馈,可以调动师生双方对课堂的参与、互动、管理和完善。这“两个反馈”都可通过智能手机凭条,如微助教,来实现,能够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建立交流讨论平台

高校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导致教师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较少,进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疑问难以及时解答。目前智能手机微信、QQ等聊天工具众多,可建立与本课程相关的微信或QQ群作为课程的交流平台。学生有疑问随时提出,教师任意时间看到即可回复。同时,其他学生也可积极参与讨论,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智能手机作为时代发展的标志和产物,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常规课堂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只进行“堵”,而不进行“导”,效果不理想。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智能手机在课堂上的辅助功能,值得广大教育者进行积极探索,预计也将成为以后课堂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以《导航概论》课程为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智能手机的功能,对革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资源、建立反馈机制和交流平台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可为新时代专业课程的建设和课堂教学探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洪琴,杨辉.大学生利用APP辅助学习的探究——以《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35卷6期:98-101

[2]封静.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在高校排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卷11期:114-116

[3]王竹立.智能手机的教学应用:困惑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7,1期:10-11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教学改革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基于智能手机控制风扇运行的实现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