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保障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

2018-05-20 13:59宋桃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甘肃

宋桃

摘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实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本文主要研究城乡差距的缩小是否与社会保障的实施有关。采用甘肃省2006年-2015年期间的社会保障最低保障金、甘肃城乡低保人数以及甘肃省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确实与社会保障实施的相关政策有关。为此,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甘肃;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02

一、引言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高低收入的区分,然而差距的逐渐拉大,低收入者的利益越来越得不到保障,因此,各国纷纷提出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共同发展,为社会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尤其是像甘肃等西北地区,社会保障发展起步较晚且缺乏对薪酬机制的有效控制。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乡社保在医疗服务、养老机制、社会福利等方面服务力度日益扩大。

二、甘肃社会保障情况

1.甘肃城乡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分析

图1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享受人数处于较为平稳的波动状态,十年间虽然中间有稍微的波動,但整体趋势是递减的。再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人数方面,其中在2006年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而随后,从2007年开始,农村低保人数迅速增加,在总量上,在2013年的5388.0万人和2006年的1593.1万人相比,增加了3.38倍,即使到2015年略有减少,但也是2006年的3.08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效果开始普及到农村。另一方面,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农村低保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和省级政府予以适当支持。

2.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甘肃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虽然两者都在增长,但由图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快于农村可支配收入,以至于后来差距越来越大。单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甘肃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情况大致与国家平均水平相当,这说明甘肃城镇居民整体收入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但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得贫富差距太过悬殊。

根据甘肃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如表3兰州、嘉峪关市、金昌市、酒泉市等都超过了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张掖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市、甘南市等却和全国平均可支配水平相差甚远,不平衡的现状越发凸显。表1中,可以看出转移净收入差距比较明显,兰州市转移净收入值高达7704元,而其余市不过两三千左右,特别是甘南州只有971元。转移净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中的组成部分,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因此,转移性净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甘肃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那么,表3就可以显著的说明甘肃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地区还社保机制没有得到完善。

三、结语

政府应加快农村养老、新农医合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做好效率和公平两手抓,制定科学的社会救助标准,既能达到最低生活的目的,又能防止保障水平过高的导致好多“搭便车”行为。而对于甘肃地区,有丰盛的天然景色,应加强第三产业的比重,推广旅游业,抓住自己的特色经济,加强经济建设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煜,朱火云.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3(5).

[2]曾国安,胡晶晶.论中国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甘肃
The Italian's prosperous career in China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大美甘肃